第18課 羅斯福新政(精選2篇)
第18課 羅斯福新政 篇1
第18課 羅斯福新政
【課標要求】
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1.列舉羅斯福新政在金融、工業、農業和生活保障方面的主要內容。
2.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3.探討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
4.感受羅斯福不怕困難、銳意改革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新政的內容,新政的影響。
難點:金本位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
【教材分析】
本課在整個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課是羅斯福新政的歷史背景,第三課是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產生深遠影響的例證。本課共三目,分別講述了三部分的內容。第一目承上啟下,說明羅斯福上臺的歷史背景具有臨危受命的特點。第二目是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第三目是羅斯福新政的影響。
本課引言由彩圖和文字兩部分構成,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回顧本單元第一課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明確羅斯福上臺及實行新政的歷史背景。彩圖描繪的是危機時期許多普通美國人棲身于破舊小屋,既能表明直觀展示經濟危機對美國人生活的打擊,同時對引言中對胡佛反危機措施失敗的文字說明起了補充作用,建議教師在授課時充分加以利用。引領學生回顧上課的結論:大危機的爆發,說明“自由放任”政策已經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經濟的新發展,美國人民期盼出現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直接干預經濟,克服危機。引言的第二段文字中羅斯福在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演說詞中關鍵詞是“新政”,這個詞是本課的核心詞,建議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緊緊圍繞“新政”的“新”體現在哪里,引領學生用比較的方法尋找與從前的不同之處,然后總結其特點。
【三維目標】
【知識結構】
【知識梳理】
一、臨危受命
1、羅斯福新政的背景。(點撥:結合第一目提煉。)
二、實施“新政”
2、新政的特點。(點撥:結合第二目的1段。)
3、新政的主要內容。(點撥:結合第二目的2、3、4、5、6段,提煉結論性語言,注意具體措施的理解)
內容 具體措施
整頓財政金融體系
三、擺脫危機困境
4、新政的影響(點撥:結合第三目, 提煉結論性語言)
【能力提升】
1、 角色扮演:
有的學者認為:“羅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擁有一個美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的‘智囊團’并能充分地發揮它的作用!彼闹悄覉F里有大學教授、社會工作者、工人活動家、律師、金融家等,正是這批智囊人物,成為羅斯福作出決策時的主要思想來源。
假如在座的同學們是羅斯福的“智囊團”成員,請你們為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搞個“小 創作”。
2、 馬克思與羅斯福的一段穿越時空隧道的對話:
馬:小羅,最近很忙吧。天國也有點亂啊。
羅:噢,為啥?
馬:因為你啊。列寧跑來說,社會主義大有希望啊。亞當•斯密最近都不來串門了。
羅:哈哈。
馬: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地心動過,后來開始心憂了,甚至還有點心灰起來
羅:哦?呵呵。雖然有些工人領袖認為看到了美國從“usa”變為“ussa”的希望,雖然有的人叫嚷著要實行法西斯,雖然最高法院的確宣布很多新政法令違憲,但是,作為一個國家,我們…… 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運用。”
請回答:1、所謂“徹底的革命”是指什么?
2、“舊民主秩序”是指什么?“新應用” 是指什么?
3、“新應用”取得了那些成就?新政的實施是否如羅斯福所說的“永遠地糾正”了“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為什么?
3、羅斯福,一位出身高貴的總統,一位腿部殘疾的總統,一位空前絕后的總統,一位最終成就了偉業的總統,他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優秀品質。請同學們根據對他的了解,展開討論: 你覺得他的哪些優秀品質支撐起他的成功?或許這正是我們實現夢想所需要的。
【練習鞏固】
1.羅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誠信機制作用的是 ( b )
a.推行“以工代賑”,增加失業者的就業機會 b.整頓銀行,成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
c.獎勵農民壓縮產量,調整生產結構 d.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2.美國國會于1933 年6月16日通過了《全國工業復興法》,1935 年5 月27日,最高法院在審理一起案件中宣布《全國工業復興法》違憲。這一轉變不能說明 ( d )
a.美國政治生活中的分權制衡原則 b.最高法院信奉自由放任政策,敵視“新政”立法
c.美國國會有立法權,最高法院有解釋憲法的權力
d.《全國工業復興法 》不適應當時美國生產力發展的要求
3.在羅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業率,又為經濟發展開拓了廣闊空間的措施是 ( d )
a.恢復銀行信用 b.調整農業經濟 c.規范企業行為 d.舉辦公共工程
4.羅斯福說:“為了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陷,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這表明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 ( c )
a.用提高國家壟斷的程度來消除經濟危機 b.用發展經濟的手段來緩和社會矛盾
c.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進行政策調整 d.對世界經濟舊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5.羅斯福新政與社會主義國家實行的計劃經濟的本質不同在于 ( c )
a.國家干預經濟的程度不同 b.對生產關系局部調整的力度不同
c.所有制形式不同 d.對工人的措施不同
6.羅斯福推行新政所產生的影響有 ( c )
①使美國擺脫了危機,恢復了社會生產力 ②使廣大的中下層民眾得到一定的好處
、鄹淖兞藗鹘y的自由放任政策 ④開創了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7.1931年美國處于“過剩危機”時,經濟學家凱恩斯曾把那些上街購物的家庭婦女稱作愛國者。他說:“現在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勒緊褲帶過日子,而是一種發展擴張,積極活躍的精神狀態,要多干一些實事,多買一些東西,多制造一些商品!睆慕洕鷮W上看,凱恩斯的“消費愛國論”是 ( b )
a.沒有看到“過剩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必然結果
b.表明消費是生產的動力
c.沒有看到消費歸根結底取決于生產
d.提倡超前消費,反對勤儉節約
8.羅斯福說:“為了永遠糾正我們經濟體制中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這表明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是 ( a )
a.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調整
b.用提高國家壟斷的程度來消除經濟危機
c.在保護資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產者的狀況
d.國家對經濟進行宏觀調整,擴大國營經濟成分
第18課 羅斯福新政 篇2
第18課 羅斯福新政【特色教案】
胡佛政府反危機措施的失敗,把美國人民推入深淵。胡佛的名字成了貧困的同義詞。美國人把流浪者的窩棚稱作“胡佛小屋”,把這些小屋聚集的區 域稱作“胡佛村”,裹身取暖的報紙叫“胡佛毯”,運送移民或流浪者的騾拉破汽車叫“胡佛汽車”,翻過來的空口袋叫“胡佛旗”,用來充饑的長耳野兔叫“胡佛豬”。
在危機不斷惡化的危急形勢下,富蘭克林•羅斯福于1932年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他在接受提名的演說中說:“我向你們、也向我自己發誓:一定要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
知識結構:
◎臨危受命【羅斯福當選為第32任美國總統及戰勝對手胡佛的原因】
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民主黨人羅斯福決心扭轉危局。1932年,他作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同胡佛展開了下一屆總統競選。羅斯福在競選過程中,以自己淵博的學識、獨到的政治見解、出眾的口才、親和的形象和克服危機的堅定信心,贏得了廣大選民的心,使對手黯然失色,最后以絕對優勢當選!具有他傳奇的經歷和堅強的性格】
1933年3月,羅斯福在總統就職典禮上發表演說:“美國人民不是束手無策。在此緊急關頭……他們選我出來實現他們的愿望”,“我懷著崇高的信念接受人民的委托!
◎實施“新政”【要求記識全文】 要求學歸納內容
羅斯福上臺伊始,立即實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強國家對金融、農業、工業、社會救濟、公共工程以及財政等方面的干預,使美國政府承擔起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
在整頓財政金融體系方面,令銀行暫時休業整頓,逐步恢復銀行信用;放棄金本位制①,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擴大聯邦儲備委員會②的權力;管制證券業。
在工業方面,政府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要求工業各行業制定本行業的公平經營章程,規定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工資標準和工作日時數、工作條件,將生產的各個環節置于國家監督之下,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生產過剩,并通過國家干預,調整企業關系和勞資關系。
在農業方面,為擺脫危機,政府成立農業調整署,用行政手段調整農業政策,調控市場,為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以調整農產品結構,提高并穩定農產品價格,防止農產品過剩。
歷史縱橫
為了解決農業危機,提高農產品價格,羅斯福政府只得采取大規模毀滅農產品的辦法。1933年,在西部和西南部共毀掉1000萬英畝的棉田,屠宰了二十多萬頭大豬和六百多萬頭小豬。 經過兩年多的時間,農產品價格回升,農業收入明顯增加,農民的破產情況得到遏制。
在社會福利方面,政府加強了救濟工作,建立聯邦緊急救濟署,發放緊急救濟金;加強社會保障措施,為老人、殘疾人、失業者和兒童提供社會保障;推行“以工代賑”,建立專門政府機構,興辦公共工程,以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和生產,穩定社會秩序。
、僭诮鸨疚恢葡,金幣可自由鑄造,銀行券可自由兌換金幣,黃金可自由輸入輸出。
②即美國的中央銀行。
新政期間,聯邦政府還進行了一系列社會立法。羅斯福簽署《全國勞工關系法》,使工人有權組織自己的工會。同時成立了全國勞工關系委員會,保障工人的基本權利,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
學思之窗
1935年,羅斯福簽署了“社會保險法”,為失業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濟金和養老金。同年,美國國會又通過“財產稅法”。它規定對盈利超過15%的公司征收超額利潤稅;對5萬美元以上收入者征收超額累進稅,使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稍顯公平。
思 考
◎這些立法對解決社會問題有什么積極作用?
◎擺脫危機困境【影響】
【直接影響:渡過了大危機】新政雖然未能完全消除危機,但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20世紀30年代前半期,美國經濟開始小幅回升,后半期出現明顯的復興跡象,工商業和國民經濟狀況也有顯著改善。到1939年,美國的工業生產水平創歷史新高,農業生產保持穩定,農民收入有所提高;對外貿易趨向活躍,失業人數減少,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恢復和改善。1940年,美國國民收入基本恢復到大危機爆發前的水平。
【間接影響】新政的實施也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美國的社會矛盾。它為普通百姓提供了最低限度的經濟安全保障,改善了公眾的生活狀況,緩解了經濟危機引發的社會危機。新政措施還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使美國避免在危機形勢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歷史縱橫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納粹統治下的德國走的是一條迥然不同的道路。希特勒走上擴張備戰的道路,妄圖用戰爭擺脫面臨的困境,建立起一種軍事型經濟。這為即將發生的大規模侵略戰爭,打下了經濟和軍事基礎。
【深遠影響】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大危機表明,“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已無法適應資本主義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迫切需要國家從總體上對經濟進行一定的計劃、控制和調節,以保證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新政通過法律形式,把國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固定下來,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美國經濟制度進行了深刻改造。美國經濟從此進入一種壟斷組織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的體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
美國經濟制度上的這一重大調整,對以后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從此,資本主義告別“自由放任”政策占統治地位的時代,迎來以國家干預經濟為特征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時期。
學習延伸
對于羅斯福新政的作用,多年以來中外學者有著不同的評價:
有的學者指出,新政的意義遠遠超出經濟領域,也超過一定意義上的改革,不論提出者自己是否意識到,它造成了資本主義的一次深刻變革或者是一種再生。
另一些學者指出,羅斯福新政的目的只是保護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不應過分贊揚。
有興趣的同學們可進一步查閱有關資料,就上述觀點進行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