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羅斯福新政 教案(精選2篇)
6.2 羅斯福新政 教案 篇1
6.2 羅斯福新政 教案
導入:
在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任期達四屆的總統,也是第一位任期超過兩屆、打破“國父”華盛頓先例的總統是誰?
學生回答:富蘭克林 羅斯福
。ㄒ唬⿲嵏杉伊_斯福
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出生于紐約一個叫海德公園的小鎮上的一個百萬富翁的家庭。就讀于哈佛大學,后又轉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學習歷史、法律。19xx年,當選紐約的參議員。19xx年,任海軍部助理部長,以卓越的行政管理者著稱。戰后,主張加入國際聯盟。39歲時,患脊髓灰白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癥)。痊愈后,他拄著雙拐繼續參加政治活動。1928年,當選紐約州州長。當經濟危機襲來時,身為紐約州州長的羅斯福在紐約州實行社會救濟,并且采用政府舉辦公共工程的辦法來增加就業,為人民創造就業機會,贏得人民的支持。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國聯播節目中,人們聽到他熱情、洪亮、充滿信心的聲音,他說:“在這個不幸的時代,我們要制訂出一些計劃來,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壓在經濟金字塔底層,被人遺忘了的人們的身上”。在接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他又說!拔覟槟銈兒臀易约涸谶@里表示決心,要為美國人民舉辦新政”。1933年3月4日,發表“只有恐懼本身才是我們感到恐懼的東西”的著名就職演說,就任美國第32屆總統。羅斯福上任第二天,就開始推行“新政”,果斷放棄自由放任主義政策,啟用“智囊團”和他一道探索并實行國家對經濟全面干預的“新政”試驗——即挽救資本主義制度的探索,在一百天內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立法活動,同時利用著名的“爐邊談話”,每次都以“我的朋友們”開頭,親切、輕松、及時地把大政方針告訴人民,爭取人民的支持。羅斯福以其獨特的人格魅力和面對危機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在就任總統的第一年,就成為最受歡迎的總統;又因在新政中表現出善于審時度勢,見機行事,既能迂回前進,又敢于大膽突破的作風,被譽為“獅子”和“狐貍”。
強調:1932年以“新政”為口號當選為美國第32屆總統,1933年3月4日,發表“只有恐懼本身才是我們感到恐懼的東西”的著名就職演說,就任美國第32屆總統。
【閱讀與思考】:p97這段演說詞展現了羅斯福總統怎樣的人格風采?
答案提示:展現了羅斯?偨y敢于直面困難(大危機),坦率、果敢,信念堅定、無所畏懼,勇于戰勝自我的優秀領導人的人格風采。
【思考題】:p7羅斯福的“試驗”是指什么?
要點提示:是指羅斯福總統為了使美國擺脫經濟危機,挽救美國資本主義制度所進行的一系列探索活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二)施行新政
1、新政的階段劃分:
第一階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應急措施,直接目的是通過國家干預來結束經濟混亂狀態,穩定人心,擺脫危機,大量的立法出自“百日新政”期間;第二階段:1935年到1939年,在取得初步效果后,逐步發展成為具有改革意義的一系列金融、工業、農業和勞工政策,主要是鞏固和發展已取得的成就。
2、主要內容:
。1)整頓銀行,克服金融危機。
措施:
作用:
(2)恢復工農業生產:
農業:1933年5月國會通過《農業調整法》:a、內容:規定國家向減耕減產的農民提供補貼,鼓勵農民壓縮產量,限制農業生產。
b、作用:
工業:1933年6月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a、內容:該法建立了公平競爭和關于產量、價格、銷售等規則,給工人集體談判的權利,規定了最長工時和最低工資.
b、目的、作用:該法將生產的各個環節置于國家的監督之下,把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納入到有控制的軌道,減少盲目生產,達到恢復工業生產的目的。并使國家干預企業關系和勞資關系,以避免盲目競爭,緩和階級矛盾。1935年,工業復興法被最高法院宣布違憲而取消。
知識鏈接:藍鷹運動
(3)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即以工代賑)
政府進行直接救濟或以工代賑
授權總統雇用青年人從事造林、防洪和其他市政工程建設,例如:田納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知識鏈接)
作用:對緩解失業起到重要作用,成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戰勝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的典型。
。4)保護勞工權利
內容:
(5)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到1939年,全國性的失業保險、養老金和對婦女兒童、病殘者的救濟制度逐步形成。
作用:它有助于社會穩定,有助于美國早日擺脫危機。
3、特點
【思考題】:新政“新”在哪里?
要點提示:羅斯福新政是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為克服危機做出的政策調整,它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美國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調整,以使其適應社會生產的需要。羅斯福新政與以前的資本主義統治政策相比,“新”在它拋棄了美國信奉的傳統的經濟政策——“自由放任”政策(即確信市場的自我調節,認為即使出現危機,“自由放任”政策也一定能使國家安然渡過。)而運用政權的力量全面對國家經濟加強干預,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
盡量避免采用國有化的形式而力圖保持資本主義的自由企業制度,同時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產者的措施,以緩和國內階級矛盾。
新的理論和政策――凱恩斯主義,羅斯福新政是對凱恩斯主義的大規模實踐。
特點即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國家對金融、工業、農業、社會救濟、公共工程以及財政等方面進行干預,并通過法律形式,將國家保障經濟穩定和發展的責任及援助貧困公民的責任固定下來。
4、作用和影響
【想一想】:新政對恢復經濟的效果究竟有哪些?
要點提示如下:
羅斯福新政使經濟危機得到緩和,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通過國家整頓,完善管理銀行、信貸和貨幣的制度,限制了金融資本的某些極端行為,克服了金融危機;刺激了工農業的復興;聯邦政府舉辦救濟事業和建立社會保險制度,有利于社會的安定,經濟的發展;制定與實施聯邦勞工立法,允許適當提高勞工在生產關系中的地位,緩和了社會矛盾;國家組織科學研究,促進科學技術的變革,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有力的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1)實質:從實質上看,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調整,推動了生產力的恢復,體現了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但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
(2)直接影響:從現實影響上看,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3)間接影響:緩和了社會矛盾,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統治
(4)深遠影響:從深遠影響看,開創了美國國家干預經濟發展的新模式及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對二戰后的歐美各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6.2 羅斯福新政 教案 篇2
課題: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知識體系】
【知識體系】
【探究與點撥】
一.“黑色星期四”
1.背景:
2.原因:
①根本原因:
、诰唧w原因:
、壑苯釉颍
3.爆發:
二、經濟危機橫掃資本主義世界
1.危機的特點:
2.各國解決危機的措施:
3.危機的影響:
三、應對危機——羅斯福新政1.新政的歷史背景: 2.新政的主要內容:①金融方面: ②工業方面: ③農業方面: ④社會救濟方面: 3.特點: 4.新政的影響:①直接影響: ②深遠影響: 5.新政的局限性(實質): 四.凱恩斯主義(政府干預經濟理論)1.自由放任經濟理論:①地位: ②觀點: 2.凱恩斯主義出現的背景: 3.內容:①主張: ②對付危機的方法:
4.評價:
1.怎樣理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背景中的“生產過!保2.面對這場來勢洶洶的經濟危機,各國采取了哪些措施?這些措施能不能緩解這場經濟危機?為什么?導致了什么后果?3.在羅斯福新政中,你能看見那只“看得見的手”嗎?它在哪里?這只“看得見的手”對美國乃至世界歷史產生了什么深遠影響?【重難點解析】1.關于經濟危機 ①經濟危機是指經濟系統沒有產生足夠的消費價值。也就是生產能力過剩的危機。有的學者把經濟危機分為被動型危機與主動型危機兩種類型! 、谒^被動型經濟危機是指該國宏觀經濟管理當局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出現經濟的嚴重衰退或大幅度的貨幣貶值從而引發金融危機進而演化為經濟危機的情況,危機過程實際上是對該國貨幣價值重新尋求和確認的過程。③主動型危機是指宏觀經濟管理當局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采取的政策行為的結果。危機的產生完全在管理當局的預料之中,危機或經濟衰退可以視作為改革的機會成本。2.關于羅斯福新政的影響①羅斯福上臺后實施新政,采取各種措施以盡快復興美國經濟為首要目標,它雖然沒有完全消除經濟危機,也沒有能夠實現經濟的完全復興和公眾的充分就業,但卻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最終減輕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危害,促進了生產力的恢復。②羅斯福新政的成功告訴我們,國家也需要從總體上對經濟進行一定的計劃、控制和調節,以保證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盡可能避免嚴重的經濟危機的爆發。羅斯福新政開創了資本主義社會政府加強干預經濟的先河,日后,這種“政府干預經濟”的策略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風靡一時。它稱為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開端!眷柟叹毩暋恳、選擇題1.下列有關20世紀30年代世界性經濟大危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開始于1930年10月 b.首先在美國大地上爆發 c.資本主義世界連鎖反應 d.以股票市場崩潰為先導
2.1929 年美國出現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
a.20年代美國經濟的繁榮 b.美國市場的分期付款
c.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d.股票投機導致股價大幅度哄抬 3.胡佛政府采取的反危機措施a.主張政府干預經濟 b.促使經濟迅速恢復 c.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d.遭到人民極力反對4.美國總統胡佛不愿意采用政府干預的方法克服經濟危機,是因為他認為①政府干預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措施,資本主義不能借鑒 ②失業、救濟等問題只要交給非政府的慈善機構去處理就能解決 ③傳統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不能改變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5.為什么1929年的經濟危機會從美國迅速波及整個資本主義世界a.美國是頭號資本主義國家 b.美國的產品在世界各地銷售c.資本主義世界共同擁有股票市場 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連成一片6.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導致很多人空前絕望,甚至有人說“世界末日已經來臨”,原因是a.危機導致美國政治動蕩 b.美國政府對經濟干預不力c.尋找不到擺脫經濟危機的出路 d.資本主義世界都卷入危機
7.1921年,羅斯福在加拿大度假期間因參加森林滅火后即下海游泳而得了脊髓灰質炎,造成下肢癱瘓。1928年,在其夫人的理解與支持下,重返政界——競選紐約州州長險勝。這說明羅斯福
a.有豐富的管理經驗 b.有一顆愛民之心
c. 有堅強的意志 d.有從政的經歷8.羅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具有建立誠信機制作用的是a.政府收購剩余農產品以控制市場價格 b.興建田納西水利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c.政府恢復銀行正常的信貸活動,使銀行信用得到恢復d.實行美元貶值,刺激出口
9.一個政府“如果對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顧,不能為壯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輕人注入工業體系之中,聽任無保障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存在下去,或是應該存在下去的政府”。根據這種認識,羅斯福政府
a.向農民提供補貼 b.規定了最高工資和最低工資
c.招募失業青年 d.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10.羅斯福新政實施成功原因的分析,正確的是 ① 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 ② 美國的國情決定 ③ 借鑒蘇聯經濟體制 ④ 從根源上消除經濟危機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重大問題,美國羅斯福新政對此曾做了有益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教學資源集散地。" type="#_x0000_t75" spid="_x0000_s1027">材料一 如右圖:請回答:(1)材料—反映了羅斯福關注什么社會問題?(2分)材料二 《全國工業復興法》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立國家復興管理局。二是由國家舉辦各種公共工程,減少失業大軍。三是適當提高勞工地位,改善勞工待遭。勞工組織有與資方談判的權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參加何種工會作為雇傭條件,雇主必須遵守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限額,不得雇傭童工。 ——苗楓林《世界改革史》 (2)《全國工業復興法》旨在復興美國工業,但為何涉及社會保障問題?(6分)材料三 1933年5月通過《緊急救濟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約支出30億美元用于失主救濟。1935年提出《社會保障法》,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養老金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 ——高德步《世界經濟通史》(3)依據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的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是通過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總結與反思】
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d
c
c
c
d
d11.(1)經濟危機發生后,工人失業,人民生活貧困。(2分) (2)原因: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經濟恢復。(6分)(3)國家立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