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2
答案提示:①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開始了經濟復蘇,擺脫了70年代以來的經濟滯脹困境;②1982年以后美國經濟連續增長;③說明里根政府實行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理論的主張,對經濟的調節和干預是有效的。
[議一議] 里根政府與克林頓政府的經濟政策有哪些不同?
答案提示:里根政府與克林頓政府以不同的經濟政策、經濟措施實現國家干預經濟。其主要的不同是:
第一,奉行的經濟理論不同。①里根政府實行振興經濟改革,實行供給學派和貨幣學派的經濟理論;②克林頓政府實行“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
第二,政府干預經濟的主要措施不同。
(1)里根政府干預經濟的主要措施:①以大規模削減政府開支和緊縮貨幣來醫治通貨膨脹;②以大規模減稅來推動經濟結構調整;③以加大國防開支(1985年正式推出戰略防御計劃)來促進高科技、社會經濟和國防力量,醫治生產停滯。
(2)克林頓政府干預經濟的主要措施:①平衡預算、消滅赤字、償還國債;②通過精簡政府機構縮減開支,增加稅收,鼓勵消費解決財政赤字;③通過大力興辦公共工程、增加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投資教育科技、社會保險、大力投資環境保護來解決就業問題;④推行積極的對外貿易政策,大力開拓國際市場,促進經濟的發展。
[自我測評]
1.凱恩斯主義、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主張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三個經濟學派經濟主張主要不同是:
①凱恩斯主義經濟主張是“有效需求決定論”。主張充分就業,刺激消費需求;運用貨幣政策,擴大投資需求,加強國家干預經濟,促進經濟發展。
②貨幣學派的經濟主張是:影響經濟發展的是貨幣供應量。主張控制貨幣發行量,反對以擴大政府開支、增加預算來對付經濟衰退和擴大就業,反對國家過多地干預經濟。
③供給學派的經濟主張是“供應決定論”。在供給和需求關系上,供給決定需求,供給創造需求,只要供給充足,需求就會跟上,整個社會經濟就會出現穩定增長,主張減稅刺激經濟發展。
2.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①克林頓政府實施的“宏觀調控,微觀自主”的經濟政策,國家調節經濟的機制更為靈活;②科技革命掀起新高潮,以計算機、網絡為核心的信息產業飛速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③經濟運行機制發生深刻變化,打破了經濟增長、失業率和通貨膨脹連動的關系,實現了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④經濟全球化促進了美國企業區域結構調整,給美國帶來區域優勢和國際競爭的優勢;⑤二戰結束以來為經濟長期穩定繁榮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⑥國際和國內良好的政治環境。
[材料閱讀與思考]
為什么美國的財富總是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美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受益者是誰?
答案提示:教師可利用“歷史問題注釋”中提供的統計表,組織學生學習討論。
1.美國的財富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的原因:第一,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壟斷資本控制國家政權,國家政權為壟斷資本服務。第二,有推動20世紀90年代美國經濟增長的“新”因素的原因:①以信息技術和因特網為驅動力的“新經濟”,由于原本貧富的差別,決定了受教育程度的差別,導致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②飆升的股市,繁榮的股票市場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擴大,原本個人擁有的資本量和知識技能的差別決定了進入股市所獲取的信息及股票收益能力的巨大不同;③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推進,生產要素的國際化,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拉大了原有的收入差距和貧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