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福新政與當代資本主義2
“曼哈頓計劃”不僅造出了原子彈,也留下了14億美元的財產和數量巨大的世界—流的科學家。1946年,美國通過了《1946年原子能法令》,它標志著美國戰時核計劃的結束和新的過渡時期的開始,也成為和平時期整個美國原子能發展的指導綱領。
[艾森豪威爾]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1890—1969),美國第34任總統(1953年1月20日至1961年1月20日),生于得克薩斯州丹尼森城一個貧苦家庭。他出世時,雙親除日常穿的衣服和簡單的日用必需品外,一無所有。艱苦的環境和嚴格的要求,使艾森豪威爾從小就養成了堅強的意志、良好的習慣和健壯的體魄。
19xx年艾森豪威爾21歲時靠自己的努力進入著名的西點軍校。1930年、1939年先后在美國參謀總長麥克阿瑟和陸軍參謀長馬歇爾領導下工作。1942年負責擬定歐洲盟軍聯合作戰計劃,主張“先歐后亞”戰略,盡快開辟西歐第二戰場,進攻德國。1943年晉升當時美國最高的軍銜五星上將。1943年指揮西西里島登陸戰役,迫使意大利投降并對德宣戰,軸心國解體。1944年被任命為歐洲盟軍遠征軍最高統帥,指揮6月6日諾曼底登陸戰役,開辟歐洲第二戰場。1953年當選總統,1956年連任。
[肯尼迪和新邊疆政策]
約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1917—1963),美國第35任總統(1961年1月20日至1963年11月22日),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后就讀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29歲即當選為議員。1960年參加總統競選,以“新邊疆”口號,擊敗尼克松。1961年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美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天主教徒總統。肯尼迪在就職演說中說道:“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么?而要問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什么。”任職開始就遇到了美國入侵古巴慘敗的事實,1962年處理了古巴導彈危機,干涉剛果事務,出兵越南,開始了長達xx年之久的侵越戰爭。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新邊疆”是肯尼迪在總統競選中提出的口號,并組織了一個由一流專家和政界元老組成的龐大研究小組,1961年就任總統時,準備了約277項立法要求,形成了他的“新邊疆施政綱領”。對外爭奪世界霸權,對內實行社會經濟改革。取得了多項立法成就,制定了發展空間技術計劃,實施大規模阿波羅工程。經濟方面,推行凱恩斯主義,大量減稅,實行長期赤字財政政策,并在以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和用工資一物價指標抑制通貨膨脹方面,取得進展。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再度加強,新政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1963年遇刺身亡后,繼任總統約翰遜繼續推動“新邊疆”事業。
[約翰遜和“偉大社會”施政綱領]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1908一1973),美國第36任總統(1963年11月22日至1969年1月20日),生于得克薩斯州。1960年作為民主黨候選人被選舉為副總統。1963年肯尼迪遇刺后,接替了總統職位。繼任后,約翰遜提出了建立“偉大社會”的政策,并以“向貧窮開戰”作為該政策的主要綱領,但不幸的是美國已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之中。1964年約翰遜競選連任成功,擴大了印支戰爭,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65年,派兵侵入多米尼加共和國。隨著投入越南戰爭的兵力越來越多,預算赤字像滾雪球一樣增加,國內通脹率高居不下。任期屆滿之后,約翰遜不再競選總統。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戰協定在巴黎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