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課 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
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經濟學的感念,被稱為“凱恩斯主義”,這一理論的提出也被稱為“凱恩斯革命”。
3、評價:(1)積極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凱恩斯主義取代了過去自由放任的經濟理論,成為西方各國制定經濟政策的主要依據,有力的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2)局限性:但是這一經濟理論并不能夠消除經濟危機。20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經濟逐漸陷入“滯脹”狀態:失業率與物價同時上漲,經濟衰退與通貨膨脹并存。凱恩斯主義在經濟學中的主流地位被其他學派所取代。
思維激活
說一說 凱恩斯主義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有哪些?如何評價?
做一做 1936年,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國家應積極干預經濟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機發生。下列選項中與上述主張最為貼近的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羅斯福新政
c.法西斯體制 d.斯大林模式
答案:b
核心問題突破
1、考點一: 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原因
學法指要:首先要注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運用,既要注意相關哲學原理的運用,又要注意經濟大危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思維開放線 第一,廣大勞動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實際消費能力的增長低于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和銷售的矛盾擴大。第二,資本家盲目生產,使生產和銷售的矛盾日益尖銳。第三股票投機活動掩蓋了這種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到總爆發。這三個因素,層層遞進,緊密相連。上面三點是經濟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另外造成危機的原因之一是各國的國內政策失誤,即自由放任政策惡性發展的產物,導火線是美國紐約股價的暴跌。
案例拓展園: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a.股票投機過度
b.勞動人民相對貧困,限制了社會購買力
c.分期付款,超前消費
d.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存在的基本矛盾
答案:d
解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是由資本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和生產社會化這一基本矛盾決定的,這是根本原因,而a、b、c三項是具體原因。
2、考點二:羅斯福新政的實質與影響
學法指要:理解其實質要注意從經濟大危機的根本原因,即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基本矛盾造成,是資本主義本身不能克服的現象,但是因為它暫時的調整了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因為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思維開放線 羅斯福新政是美國資產階級政府為應付危機做出的政策調整,它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生產關系進行的局部上的改變,以使其適應社會生產的需要,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也就不能從根本上消除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但它在很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經濟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嚴重破壞,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恢復。其次,由于經濟的恢復,使社會矛盾相對緩和,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人們對國家的信心,從而遏制了美國的法西斯勢力。第三,國家對經濟加強干預的政策,加強了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它不僅成為現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開端,而且對其他許多國家經濟政策的發展,都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