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
【三維目標】
1.知識:盧溝橋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國民黨正面戰場四次會戰、中共全面抗戰路線、日軍的侵略罪行、抗戰的勝利
2.能力:對片面和全面抗戰路線本質及結果的認識,培養學生用階級的觀點和比較方法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思想:認識抗日戰爭是在統戰旗幟下,全民族的抗戰,民族利益高于黨派、階級利益。
【教材分析】
重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谷諔馉巹倮囊饬x
難點:國共兩黨實行不同的抗戰路線的原因。抗抗戰勝利的原因及地位
【教學方法】
(1)采用問題教學法(2)合作教學法
【導入新課】
教師:今天是星期一,同學們剛剛參加完升旗儀式回來,現在我來考考大家:升國旗唱的國歌原名叫什么?
學生:《義勇軍進行曲》
教師:我們一起來唱一段國歌吧!(文娛委員領唱,學生齊唱國歌)
教師:從甲午中日戰爭到今天的一百多年里,民族危機意識始終籠罩在國民心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便是這種意識的集中反映。這首歌創作于1935年,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從這首歌創作的歷史背景看,歌詞中“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指的是什么?當時中華民族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學生:華北事變或日本侵華;抗日救國或救亡圖存。
教師:這一時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請大家翻開課文第30頁,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場決定中國命運的著名戰爭──抗日戰爭。
【講授新課】
一、全民族抗戰
1.日本侵華的原因
為了全面掌握戰爭爆發的原因,可以適當地補充資料,從世界史的角度介紹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和歷史地位。
⑴歷史背景:
根本原因: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困境和擺脫困境的對策;歷史原因:從大陸政策到“國策基準”的既定國策;
現實原因:新一輪經濟危機的沖擊加劇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有利條件:中國的國內局勢為國共對峙,國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準備,國際社會綏靖之風盛行。
2.盧溝橋事變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進攻中國的開始,盧溝橋中國軍隊的抗戰,是中國全國性抗日戰爭的開始。面對日本全面侵華的威脅,國共兩黨停止內戰,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全國人民共同抗戰。統一戰線的建立是由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符合中華民族全民族的利益。
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
外敵當前,國共兩黨捐棄前嫌,組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了兩個戰場。
3、中共創建敵后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
4、國民政府正面戰場抗戰,組織四次會戰
中國廣大軍民同仇敵愾,英勇抗擊日本侵略者。日軍曾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僅僅一個上海,日軍就打了三個多月。日軍惱羞成怒,所到之處,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他們已經不是一支軍隊,而是一群野獸!
二、日軍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殺
2、潘家峪慘案
3、七三一部隊
(播放紀錄片、幻燈:南京大屠殺片段及照片、影片《屠城血證》片斷、潘家峪慘案、七三一部隊、齊齊哈爾市毒氣事件)
三、抗戰的勝利
1、百團大戰
教師:抗日戰爭打得非常艱苦,抗日低潮的時候,有些人甚至動搖了:我們能打贏日軍嗎?為了振奮人民的抗日精神,爭取抗日形勢的好轉,黨中央決定在華北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地區展開了著名的百團大戰,并取得了最終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