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4、思想觀念方面:舊道德、舊禮教遭到批判,女子獲得受教育權利,開始步入社會。
五、影響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因素。
1、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來華,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過來(洋貨、洋樓、西餐館)
2、國內民主革命的推動。如維新變法、辛亥革命。
3、社會經濟的發展,近代民族工業的推動。人們的生活習俗也隨著發生了變化。
4、人們審美觀念的變化。 5、國家間經濟文化交流的影響。
6、近代教育發展的推動。 7、國家政策的影響:如改革開放
【合作探究】
中國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一般規律
1、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到主動向西方學習的過程。
2、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經濟、社會思想的變化不斷加深。
3、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地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4、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實質上是東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結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漸融合,且保留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
5、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有利于沖破封建因素的束縛和促進中國社會向前發展。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
( c )1、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近現代民族服飾是
①長袍馬褂 ②中山裝 ③列寧裝 ④旗袍 ⑤西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 b )2、下面的情況,反映了民國時期的服裝特點是
a、男子全部是長袍馬褂 b、西裝成為男子禮服之一
c、女子以連衣裙和列寧裝為主 d、綠軍裝成為流行服裝
( a )3、影響中國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因素有
①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成立 ②新文化運動 ③新中國的成立
④改革開放 ⑤外來文化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⑤
( a )4、“黃金周”假日 是人們休閑放松的一種方式,也拉動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它透出的主要歷史信息是
a、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旅游業、餐館業的快速發展
c、假日經濟是一種新經濟 d、是幾千年來家庭生活的重大改革
( b )5、下列說法不符合婚姻風俗變化的是
a、近代婚姻的變革過程,受到新文化運動的推動
b、晚清婚姻風俗的主革主要發生在北京等廣大城市
c、辛亥革命前后,自由結婚勢不可擋,代表歷史發展方向
d、新式婚禮較舊式婚禮更加簡單
( c )6、國際關系有時會影響國家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包括服飾的流行。“布拉吉”本是蘇聯婦女們春夏季的日常服裝(連衣裙)。有段時期曾在我國廣為流行。這個時期最有可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