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一 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學案
a、20世紀20年代初,因為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b、20世紀40年代初,因為蘇聯援助中國的抗日戰爭
c、20世紀50年代,因為中國全面采用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模式
d、20世紀90年代初,因為冷戰結束后中俄友好關系加強
( b )7、民國時期,在社交禮儀上逐漸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禮,稱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爺”“大人”,這一變化體現了
a、近代化的歷史趨勢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學在中國的發展 d、“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 a )8、“文革”時期,毛澤東的詩中有“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的句子,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著裝從單一的款式走向多樣化,這些變化主要說明了
①和平年代軍隊的地位已經變得無足輕重;②世界接軌,融入國際潮流;③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④服裝業的發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1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舊婚禮情況對照表
舊式婚禮情況 新式婚禮情況
1、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2、問名(互問庚貼卜之)
3、會親(即訂婚)
4、請期(男家備糕點,請柬,說明迎娶日期及各種注意事項)
5、納采(男家備禮納之女家,俗稱“過大禮”“恭迎娶”)
6、過妝(送嫁妝)
7、娶親
8、回門 1、 自由戀愛
2、訂婚
3、婚禮:證婚人、介紹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證婚人宣讀婚書;證婚人、介紹人與新人各蓋印章,新郎、新娘交換飾物;行三鞠躬禮;來賓賀詞,各種答謝。
材料二
村料三:梳一東洋頭,披件西洋衣,穿雙西式履,凡鳳冠霞帔衣繡裙紅衣綠襪一概不用;雖然登伏輿,香花簇擁,四無障礙,無須偽啼假哭扶持背負,宣讀婚約,互換戒指,才一鞠躬,即攜手回歸,無儐相催請跪拜起立之煩。 ——《申報•自由女子之新婚談》
請回答:
⑴據材料一,與新式婚禮相比舊式婚禮有什么特點?
特點:包辦、繁瑣、鋪張、愚昧。
⑵據材料二、三所學知識,說明這種文明婚禮出現的原因有哪些?產生了什么積極影響?
原因:①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國傳播,受西方近代文明影響。②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改革傳統婚姻制度,革命派更是倡導婚姻自由。③新一代知識分子,尤其是走向社會的女青年敢于身體力行,闖破封建牢籠。
影響:進一步宣傳了“自由”“平等的思想,有利于社會進步和婦女解放。”
【史論共享】
外來文化影響了中國社會習俗的變化:
中山裝和旗袍是在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點的基礎上形成的近現代民族服飾。外來文化對中國傳統服飾、飲食、住宅及風俗的變遷具有重大影響,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變遷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