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關系的突破
一、教學目標:1.內容標準:
(1)了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簡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原因及意義;
(2)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經過,分析其背景及影響,培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探討這一事件的歷史與現實的意義;
(2)通過搜集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主要史實材料,結合當時的背景及今天的現狀來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了解中國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間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白“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的道理,進一步形成開放意識和國際理解意識,形成全球史觀;明確中美關系、中日關系正常化符合中美、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外交關系的處理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準繩。
(2)通過了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的曲折歷程,培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
二、重點與難點:
1.重點: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解凍、中日邦交正常化及其對國際形勢的影響。
2.難點:
(1)中美關系解凍、中國重返聯合國與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之間的關系;
(2)乒乓外交、基辛格訪華、尼克松訪華、《中美聯合公報》發表、中美《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報告》發表、中美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在中美現代外交史上的地位。
三、教材分析:
《外交關系的突破》一節主要圍繞中國重返聯合國、中美關系解凍、中日邦交正常化展開。其中,中國能夠重返聯合國的原因及其影響、中美關系解凍的過程、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背景、概況及影響在教材中均有表述。學生需分析中美關系解凍的背景及影響、中美關系解凍和中國重返聯合國對國際格局的深刻變化。
授課節數:1節
四、學情分析:
1.學生在上節中已學過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成就及其影響,知識準備狀態較好;
2.學生具備基本的歷史探究和合作學習能力;
3.學生善于預習,對喬冠華的開懷大笑、乒乓外交、美日對臺關系感興趣,且有一定的知識儲備。
五、教學手段與方法:
多媒體教學、探究式教學、問題引領教學、圖表法等。
六、學法指導:
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觀察法、聯系與歸納的方法、圖表記憶法、理解記憶法等。
七、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
利用課件“聯合國大廈”,設問:你知道圖中這幢建筑是哪個國際組織的大廈嗎?中國是什么時候加入這個組織的?(學生思考回答)
師:接下來我們看看第一個子目“中國重返聯合國”。
2.中國重返聯合國——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探究一]為什么新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恢復”而不用其他如“加入”之類的說法?當時恢復合法席位面臨的最大障礙來自哪個國家?針對美國提出“雙重代表權”方案,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的你,該如何應對這一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什么能夠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復道路平坦嗎?(回顧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播放多媒體課件聯合國的成立及新政權直接獲得舊政權席位規則、中國在聯合國支持率上升圖表、中國原子彈和氫彈試驗成功,體會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內在因素和必然性,板書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