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學案導學
【問題探究】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有何影響?
1.強調歐共體的建立及日本崛起使帝國主義陣營出現分化。
2.經濟上的激烈競爭使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
3.政治上的激烈競爭,表現出西歐和日本自主性日益增強和外交上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不愿唯美馬首是瞻。
4.歐共體的建立和日本的崛起,對戰后世界經濟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嚴重動搖了美國的霸主地位,逐漸形成了資本主義世界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由此,美蘇兩極世界格局受到重大沖擊,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中國的振興
1.不結盟運動
【問題探究】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的背景是什么?
戰后亞非拉許多國家獨立,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為了擺脫美蘇的控制,避免卷入大國爭斗,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發展民族經濟,采取了和平、中立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1955年的萬隆會議本著求同存異原則,通過了團結反帝的綱領,顯示了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的巨大力量,給不結盟運動以思想啟示和政治推動;1956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統納賽爾在南斯拉夫布里俄尼島會晤,正式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
【問題探究】回答不結盟運動的興起的標志?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召開。原則和宗旨是獨立、自主和不結盟。
【問題探究】主要的意義有哪些?
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深入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改變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決定世界的局面。有利地沖擊了美蘇兩極格局。從第四次不結盟首腦會議始,正式把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作為不結盟運動的行動綱領。
2.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曲折與發展
講清中國建國以后社會主義建設曲折與發展基本脈絡。從新中國建立后國民經濟恢復到一五計劃的超額完成;從1956年開始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到十年文革的巨大挫折,再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華民族實現偉大振興。最后說明中國一貫重視與不結盟運動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
【總結】
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經濟迅速崛起使資本主義世界各國之間的關系格局由美國控制變為美、日、歐共體三足鼎立局面;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和發展,第三世界的不斷崛起和中國的振興,沖擊著二戰后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國際關系格局是一種不穩定、充滿矛盾斗爭的國際關系狀態,其演變是以國家的經濟實力為基礎的,世界多極化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多種國際力量的出現,使世界多極化趨勢加強。
【知識結構】
兩極格局的演變
世界多極化趨勢
歐共體建立
日本的崛起
不結盟運動興起
中國的振興
兩極格
局結束
多極化趨
勢 加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