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 第15課 辛亥革命教案
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其次,它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第三,它建立了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第四,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
心。
課堂小節:
教師:辛亥革命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旨在推翻封建專制統治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盡管
在最后,它沒有改變中國社會的社會性質,沒有完成中國民主革命的任務,但是,
它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從
此,中國人民為了爭取民主和共和進行了堅持不懈的斗爭。所以,具有深遠的歷
史意義!
課堂習題:
有人說,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說,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
社會的歷史命運,是一次失敗的革命。你怎么看?
板書設計:
第16課 辛亥革命
一 資產階級階級革命運動
1 背景
2 同盟會及其三民主義
3革命派與改良派的思想論戰
4革命黨人的一系列武裝起義
二 武昌首義
1 概況
2 起義后的形勢
三 民國的建立和帝制的終結
1 臨時政府的建立
2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3 袁世凱奪取革命果實
原因
四 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五、難點突破:
如何理解及評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三民主義?
理解:(1),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這個綱領包括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和社會革命三個方面的歷史任務。其具體含義是:民族主義即“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就是以革命手段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變中國為民族獨立國家,這在客觀
體現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實現民族獨立的要求。民權主義即“創立民國”,就是要推
翻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是孫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體現,是孫中山
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民生主義即“平均地權”,主張通過國家核定地價,逐步收買地
主的土地,實現土地國有,這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是孫中山經濟思想的核心。
(2),三民主義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主張,未從根本上觸動封建土地所有
制等,具有很大的空想性。
(3),在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三民主義比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的主要
矛盾,并試圖以革命手段解決這些矛盾,表達了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利益和
要求,也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
革命運動的發展。
(4),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將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舊民主主義
革命時期理論的最高峰。它具有雙重性,這源于其階級性,也必將導致其實踐的雙重
結局。
評價:(1),進步性: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要求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民權主義要求建
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生主義是想要貫徹“平均地權”的主張。在當時的條件上,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