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修①第一單元第1課案例分析
(二)始于夏的王位世襲制:
師: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是夏,其建立情況我們前面已經說過。夏禹死后,其子啟即位。這就改變了自原始社會末期以來民主推選首領的禪讓制,王位世襲制確立。國家開始在一家一姓中傳承,“天下為公”變成“天下為家”。那商朝王位繼承情況怎么樣呢?
生:有兩種情況。其一是兄終弟及,比如盤庚和他的弟弟。其二是父死子繼,比如紂王就繼承了他父親的王位。
師:回答得不錯。我們可以看出在商朝時,王位世襲還沒有確定的規則。這種情況在西周有了變化,西周時嫡長子繼承制正式確立。這點我們在后面將要學到。王位世襲制解決了最高統治者的繼承問題,以王位世襲顯示了權力的不可轉移,使得“國”和“家”很好的結合在一起,有利于統治階級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在中國一直沿用到清朝滅亡。
師:夏商除了建立起王位世襲制,還有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以商朝為例,中央有相、卿士等,如伊尹就是商初有名的賢相;地方有侯、伯,如周文王就曾被紂王封為西伯。總之,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對以后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三)西周的分封制:
師:周武王滅商建周之后,統治范圍空前擴大,同學們可以看一下教材上第五頁的地圖。那如何來管理如此廣闊的疆域呢?周武王決定因循前代,實行分封。很顯然,周武王分封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即“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師:很好。那他怎樣來實施分封呢?請學生找出教材上與分封制內容有關的表述,教師總結。
師:第一,分封制規定了周王與諸侯之間的權利和義務。首先,分封的對象:王族、功臣、先代貴族。其中王族是最主要的受封者。教材中舉的例子“周朝分封諸侯分類示意表”可以證明。此處可以讓學生做“探究學習總結”中的“學習延伸”部分第二題“閱讀與思考”,利用原始材料幫助學生理解上述結論。
其次,諸侯擁有的權利:得到土地和人民;在自己的領地上,有設置官員(政治)、建立武裝(軍事)、征派賦役(經濟)的獨立性。但是請同學們注意,諸侯權利如此之大,也埋下了脫離中央控制形成割據勢力的隱患。再次,諸侯應盡的義務:服從周天子命令和朝覲述職(政治);鎮守疆土隨從作戰(軍事);交納貢賦(經濟)。
第二,分封制也是一種分級立宗制。我們可以畫一個簡單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通過層層分封,周王、諸侯、卿大夫、士構成了西周統治階級內部的四個等級。每一個等級之間政治上是上下級關系,血緣上以宗法關系為主,姻親關系是補充。
師:西周分封制就象任何其他歷史事物一樣,也有一個產生、發展、高潮、滅亡的過程。同學們研究一下教材,認為分封制的演變可以分為哪幾步呢?
學生邊討論教師邊總結。
師:分封制開始于周武王,推廣于周公旦,破壞于西周后期,崩潰于春秋戰國。
此處可以利用教材“學思之窗”提供的原始資料。
春秋時期的楚王問鼎,表明受封的諸侯已向曾經強大的周王室發出挑戰,企圖奪取王位。到了戰國時期,分封制逐漸被郡縣制所取代,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
師:前面我們學習過分封制的目的、內容及演變過程,清楚地看出了這項制度的興衰歷程。所謂雁過留聲,人過留名。現在同學們總結一下分封制產生過什么影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