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修1《世界多極化趨勢》-
高度重視教育。日本把教育作為戰后重建的原動力,在戰敗后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政府仍然保持對教育的高投入,毅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制,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
隨著日本經濟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竭力謀求與之相匹配的政治軍事外交。xx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衛隊遠赴伊拉克,參與戰后的伊拉克重建。xx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他將在出席聯大會議期間要求聯合國考慮吸收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蘇聯解體及今天的俄羅斯
二戰后的蘇聯,是唯一能夠抗衡美國的國家,當時美國的軍隊人數為1200萬,蘇聯是1136萬。但“二戰”使蘇聯損失6790億盧布,人力損失是3000萬,是美國的百倍。
由于多方面復雜的原因,蘇聯解體了。1991年底,俄羅斯等11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簽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成員擴大到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文件同時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停止存在”。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并擁有足以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武器。隨著國內經濟形勢不斷好轉,國際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xx年2月17日,俄羅斯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對此,普京發表講話說,我們不怕讓世界看到我們的軍備,蘇聯和他的核力量,曾經是世界安全最強有力的因素,今天俄羅斯也應該成為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及中國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非拉地區掀起了民族解放斗爭的浪潮,誕生了許多新興獨立國家。然而,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的緊張對峙和激烈爭奪,威脅著世界和平和各國安全。在這種國際形勢之下,新興的獨立國家在國際上仍然處于弱勢地位,甚至成為美蘇爭霸的戰場。因此,他們強烈要求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狀況,積極謀求維護自身獨立、主權、發展和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徑。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有25個國家出席。會議通過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確立的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誕生。到xx年止,不結盟運動發展到113個國家,全部是第三世界國家。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發展。從1997年開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率保持在7%以上,xx年是9.1%,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