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一歷史教案 >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精選6篇)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發布時間:2022-11-07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精選6篇)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篇1

 。ㄒ唬┙虒W目的:

  一、基礎知識目標:

  二戰的美軍事、經濟實力的加強和霸主地位的確立、“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及其影響、北約的成立、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及其失敗、美侵略越南戰爭及其失敗、美蘇爭霸、古巴導彈危機、蘇占領阿富汗、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對外政策的調整。

  二、思想認識目標

  1、“二戰”后,美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為了遏制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美在歐洲實行“冷戰”政策,在亞洲則公然對朝、越進行侵略戰爭。

  2、侵越戰爭的失敗,美霸權地位削弱。

  3、美蘇幾十年的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

  三、能力培養目標:

  1、列舉美“冷戰”政策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考察歷史事物的能力。

  2、認識侵朝和侵越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后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

  重點: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

  難點:美“冷戰”政策的性質

  教具:《世界地圖》和《北約和華約對峙圖》、《亞洲政區圖》(自制)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出示世界地圖,學生結合當今時事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事、朝核問題、西班牙爆炸案等,與美霸權政策密切相關。

  2、講授新課:

  出示思考題:美為什么能霸權?表現在哪里?

  指導學生看《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圖示表》,學生得出結論:①美經濟實力的強大,軍事實力增強,霸權地位確立,這是它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的基礎。

 、谥饕憩F在“冷戰”和“熱戰”兩個方面。

  提問:“冷戰”的定義和“冷戰”的表現是什么?

  冷戰

  一、美國的霸權政策             (板書)

  熱戰

  在學生大致了解之后,我與學生逐條分析杜魯門主義和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的實質(結合歐洲地圖),點出冷戰的定義:二戰后,美國針對蘇聯“采取了除直接武裝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

  1、杜魯門主義(1947年)——冷戰開始

  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49)——完成對抗布署(讓學生指《北約和化約對峙圖》,了解雙方界限)

  討論:“冷戰”的性質?

  指導學生分析得出:既有美蘇兩種社會制度尖銳對立的因素,也有國家利益矛盾的因素,戰后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抗,隨蘇聯經濟、軍事力量的增強,美蘇爭霸的斗爭占突出地位。

  提問:美在歐洲以“冷戰”體現,在歐洲以“熱戰”體現,“熱戰”表現在哪里?

  侵朝戰爭(1950—1953年)——第一次失敗

 。ò鍟

  侵越戰爭(1961—1973年)——霸權地位的衰弱

  侵朝戰爭學生了解很多,由學生介紹,侵越戰爭主要從戰爭的時間長度及它的參考文來看。

  除了美國之外,稱霸的國家還有嗎?——蘇聯

  二、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80年代)(板書)

  威脅

  世界和平

 。ò鍟┯蓪W生閱讀課文后得出結論

  (1)美蘇爭霸開始(發展核武器)(50年代中期)

  (2)古巴導彈危機(60年代)

 。3)蘇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戰計劃”(80年代初)

  (5)蘇改變爭霸計劃(80年代中期以后)

  拓展思維:美俄關系的現狀,由學生結合時事介紹

  3、小結:美霸權的基礎是經濟軍事實力的強大,表現在歐洲的“冷戰”和亞洲的“熱戰”,目的是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隨著蘇聯的強大,兩國爭霸,危及世界和平,80年代中期以后關系緩和。

  4、布置作業 :課后習題,練習冊

  板書設計 :

  第14課 

  杜魯門主義(1947年)——“冷戰”開始

  “冷戰”政策

  北約成立(1949年)——完成對抗布署

  一、美國的霸權政策

  侵朝戰爭(1950—1953)——第一次失敗

  “熱戰”

  侵越戰爭(1961—1973)——霸權地位的衰弱

  二、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80年代)

  1、爭霸開始(50年代中期)

  2、古巴導彈危機(60年代)

  3、蘇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戰計劃”(80年代

  5、蘇改變爭霸計劃(80年代中期以后)

  課后反思:

  這節課準備較充分,學生能在課前查閱有關資料,培養了動手能力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有了同學們的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教學過程 中,:很好地利用世界地圖和北約和華約對峙圖,導入  時用時事政治,聯系實際,把政治、地理有機結合,體現學科滲透。特別是自制世界地圖,拓寬學生視野,方式較好。但對概念的描述太模糊,特別是對”冷戰’’.’’熱戰’’的異同點的分析不夠,應加強。其次,由于時間關系,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有打斷學生的不妥作法,挫傷學生發言積極性,今后應改正。再次,學生在課堂內無法交流的材料,課后及時張貼,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篇2

  教學設計示例教學目標 

  需要掌握的知識:二戰后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現;“冷戰”的定義;“杜魯門主義”的內容和實質;馬歇爾計劃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性質;美國侵朝、侵越戰爭的失敗及影響;赫魯曉夫的對外基本戰略;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蘇爭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蘇爭霸;80年代的美蘇關系。

  通過列舉美國的“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歸納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美國侵朝、侵越戰爭的失敗,培養學生辯證地、發展地看待歷史事物的能力;通過分析美蘇爭霸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戰后,美國憑借其經濟、軍事實力,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為遏制戰后社會主義的發展,在歐洲采取“冷戰”政策,在亞洲悍然發動侵朝、侵越的熱戰。說明霸權主義,是當代戰爭的根源。美國在朝鮮、越南戰場的失敗,是美國霸權地位削弱的標志;通過對美蘇爭霸的形成和發展的講述,使學生認識:隨著蘇聯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在對外政策上逐步推行霸權主義政策,致使美蘇爭霸世界的斗爭愈演愈烈。

  教學步驟 

  一、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寶座

  隨著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它稱霸世界的野心迅速膨脹,然而戰后社會主義力量的快速增長,又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嚴重障礙。同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也對此深感驚恐什么叫“冷戰”?美國為什么要搞“冷戰”?

  二、美國的“冷戰”政策

  1.杜魯門主義的出籠——“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年3月(板書)

  二戰后,一方面,美國登上世界資本主義霸主的地位,企圖進一步稱霸全球。

  運用多媒體展示反映二戰后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相關數字。

  另一方面,蘇聯日益以政治、軍事大國地位與之抗衡。同時,戰后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東歐一系列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西方感到“共產主義擴張”威脅了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它們幻想在東歐重建親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然而蘇聯又決不允許美國等染指它直接控制的范圍,這樣,美國就把蘇聯這個戰時的盟友視為敵人。但雙方都不想、也不敢放手一戰,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場新的全球性戰爭。因此,不難看出,美國的“冷戰”政策,既有東西方進行爭奪的因素,更是美蘇尖銳對立的產物。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咨文中第一次把“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美國基本國策公諸于世,此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以希臘和土耳其當時的形勢為誘發點。二戰期間德國占領了希臘,希臘國王及政府流亡到倫敦,希臘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展開反法西斯斗爭,并于1944年10月解放了全國。不久,英國派兵護送希臘國王回雅典,并逐漸解除了人民武裝。1946年初,希臘共產黨再次組織武裝斗爭,并受到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保加利亞共產黨的支持,希臘國王無法控制局勢。另外,1946—1947年間,蘇聯企圖改變土耳其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展開對土耳其的宣傳攻勢,又陳兵土耳其邊境。過去長期支持希臘的英國,在1947年初,它的經濟嚴重衰退,只好向美國表示,它無力向希臘國王提供援助。美國便乘機大談蘇聯的“侵略”,大肆鼓吹“多米諾骨牌”效應,并借機提出美國新的外交政策——“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主義把矛頭分開指向共產主義,指向蘇聯,其主要手段是干涉別國內政,這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大轉折,它打著“反共”旗號,在世界各地與蘇聯等國對抗,爭奪和控制處于美蘇之間的廣大中間地帶,尤其是歐洲。

  戰后,西歐國家處于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困境和政治動蕩之中,美國政府憂心忡忡為什么?美國擔心什么?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如果此種情況繼續下去,歐洲將出現大規模的經濟、政治崩潰,從而給各國共產黨造成在動亂中發動革命、奪取政權的機會,歐洲將從資本主義體系中分離出去!作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美國,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于是,一項以使歐洲迅速復興,抵抗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沖擊并通過“美援”控制歐洲為目的的“馬歇爾計劃”應運而生了。

  2.馬歇爾計劃:1947年(板書)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中指出,歐洲經濟瀕于崩潰,希望歐洲聯合起來,主動向美請求援助,美國定會竭盡全力使“歐洲復興”。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馬歇爾計劃與杜魯門主義有何異同?(提示:從目的、手段兩方面分析比較并在學生回答后歸納。)從主要目的講,兩者沒有區別,但從手段上講則各具特色了,杜魯門主義是赤裸裸的表現出公開的挑戰性,而馬歇爾計劃則采取了較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住資本主義陣腳,控制政局,從而達到把西歐各國聯合起來,與之共同抗衡蘇聯之目的,另外,為了爭奪歐洲并瓦解、離間蘇聯與東歐的關系,把分裂歐洲的罪責推給蘇聯,美國在明知蘇聯不可能按其條件接受援助的情況下,把蘇聯和東歐也包括在“計劃”之內。蘇聯和東歐人民,拒絕了所謂的援助。從1948年至1951年,美國用于此項計劃的實際撥款達120億美元。

  在歐洲復興過程中,美國為擴張實力,進一步加強對西歐的控制,并對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包圍,精心拼湊了一個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49年4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12國外長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公約的主要內容是集體防御,不久根據這項公約,締約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它有統一的軍隊,首任司令官是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司令部設在巴黎附近)。北約的建立,標志著美國推行遏制蘇聯、控制歐洲、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部署已初步完成。為了對付美國的擴張和威脅,蘇聯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傊,到50年代中,東西方之間在歐洲最終形成兩個對立的軍事集團,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它日益成為美蘇爭霸的工具。

  下面請同學們綜合歸納美國冷戰政策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美國的霸權政策,如果說在歐洲主要表現為“冷戰”的話,那么在亞洲則主要是“熱戰”,因為它在對亞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遏制”的同時,在亞太地區針對蘇聯、中國建立軍事基地,精心策劃戰略包圍圈,并公然發動侵朝、侵越戰爭。

  三、美國發動侵朝、侵越戰爭

  1.美國侵朝(1950—1953年)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朝鮮戰爭》的視頻資料

  美國在亞洲搞遏制政策的主要矛頭是指向社會主義的中國和蘇聯,特別是中國。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美蘇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南部和北部,從此半島處于分裂狀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派出海、空軍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擴大朝鮮戰爭,并命令海軍第七艦隊進入中國臺灣海峽,決定以武力阻止中國解放中國臺灣。

  不久,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了關于朝鮮問題的提案,以聯合國的名義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組織了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進攻朝鮮北部,并公然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我國外長周恩來于10月18日致電聯合國秘書長,控訴侵朝美軍的飛機侵犯我國領空。10月25日,鑒于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戰火燒到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到我國安全,中共中央根據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以及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經過半年多的作戰,中朝軍隊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美國由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并受到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不得不接受蘇聯提出的舉行停戰談判的建議,但對談判仍采取拖延和破壞的政策,企圖以軍事壓力配合談判,使朝鮮戰場形成邊談邊擴的局面。1953年,朝中軍隊發動夏季反擊戰,推動了談判進展,迫使“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的克拉克上將請求馬上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事后,克拉克哀嘆道:“我是美國第一位在沒有打勝仗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1953年7月27日,以中朝為一方,同以“聯合國軍”為一方的代表,在朝鮮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確定以北緯38度線附近的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朝鮮戰爭結束。美國報刊認為,這是美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2.美國侵越

  二戰后,原屬法國殖民地的印度支那三國——越南、老撾、埔寨獲得獨立。1954年,法國被迫簽訂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其中規定,越南暫時以北緯17度線為軍事分界線,法軍向分界線以南集結,越南北方獲得解放。此后,美國利用強大的實力逐漸取代法國在越南的地位。1955年,美國政府破壞日內瓦協議,在越南南方策動親美勢力,建立傀儡政權。為了阻止越南的統一,長期霸占越南南方并對中國實行戰略包圍,美國于1961年把戰爭強加在越南人民頭上。

  戰爭初期,美國出錢、出槍、派軍事顧問直接指揮南越傀儡軍發動“特種戰爭”,南越人民在民族解放陣線的領導下,粉碎了敵人的進攻。到1964年12月,越南人民解放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南方地區,“特種戰爭”宣告失敗。但從1965年起,大批美軍開始直接參加侵越戰爭,將“特種戰爭”升級為“南打北炸”為特點的“局部戰爭”,以后美軍陸續增至50萬,但仍無法取勝。1968年5月被迫舉行談判。11月,“局部戰爭”也告失敗。然而美國卻企圖采取以“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越南化”策略撈點稻草,結果,再次慘遭失敗。1973年被迫從南方撤軍,2年后,南方軍民解放了北緯17度線以南的全部領土。南越傀儡政權被推翻,越南實現統一。美國在這次戰爭中的損失極為嚴重,其霸權地位受到嚴重削弱

  美國侵朝、侵越戰爭的失敗,說明社會主義的小國、弱國可以打敗資本主義大國、強國。

  四、美蘇爭霸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蘇聯的勢力增長,美國和蘇聯為謀求世界霸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時間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美蘇兩國

  主要領導人 艾森豪威爾\肯尼迪vs赫魯曉夫 尼克松vs勃烈日涅夫 里根vs戈爾巴喬夫 爭霸態勢 緩和與緊張并存戰略優勢在美國 蘇攻美守 美攻蘇守 變化原因 蘇: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要求與美國平起平坐 美:經濟增長趨緩,陷入越戰泥潭蘇聯的咄咄逼人的攻勢

  蘇:加緊發展軍事工業,加大國民經濟的軍事化程度實力增強 蘇:經濟實力落后于美國,爭霸造成極大的傷害,加劇經濟困難激化社會矛盾

  板書設計 

  第14課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一、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寶座

  二、美國的“冷戰”政策

  1.“杜魯門主義”的出籠——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年3月

  2.馬歇爾計劃:1947年

  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三、美國發動侵朝、侵越戰爭

  1.美國侵朝(1950—1953年)

  2.美國侵越(60年代—70年代)

  四、美蘇爭霸

  時間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美蘇兩國

  主要領導人 艾森豪威爾\肯尼迪vs赫魯曉夫 尼克松vs勃烈日涅夫 里根vs戈爾巴喬夫 爭霸態勢 緩和與緊張并存戰略優勢在美國 蘇攻美守 美攻蘇守 變化原因 蘇: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要求與美國平起平坐 美:經濟增長趨緩,陷入越戰泥潭蘇聯的咄咄逼人的攻勢

  蘇:加緊發展軍事工業,加大國民經濟的軍事化程度實力增強 蘇:經濟實力落后于美國,爭霸造成極大的傷害,加劇經濟困難激化社會矛盾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篇3

  第十四課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教材教法教學建議

  本課地位

  本課內容體現了二戰后國際關系的重要線索。二戰后,美國憑借其經濟、軍事實力,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為遏制戰后社會主義的發展,在歐洲采取“冷戰”政策,在亞洲悍然發動侵朝、侵越的熱戰。說明霸權主義,是當代戰爭的根源。美國在朝鮮、越南戰場的失敗,是美國霸權地位削弱的標志。美蘇爭霸反映了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

  本課教學基本思路

  A引導學生把握教材的整體結構:美國的冷戰政策的適用范圍是歐洲,對亞洲則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這兩個內容是美國全球稱霸戰略的組成部分。而美蘇爭霸是在蘇聯力量發展后的必然反映。

  B要求學生概括美國的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表現。培養初中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C美蘇爭霸的內容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把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的情況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形成總體感受。

  教學重點:

  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和影響是重點。

  冷戰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寶座后,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敵視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既反映了美蘇之間的爭奪。也反映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矛盾。冷戰政策的推行對當時的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并形成了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對峙,造成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比起一戰,二戰在更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國際關系的格局。美蘇兩國在戰爭期間的盟友關系被對抗關系取代,面對這種形勢,美國充當起國際憲兵的角色。宣布杜魯門主義、實施馬歇爾計劃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推行冷戰政策、遏制社會主義發展的三項重要步驟。其目的:一是通過支援各國反動勢力鎮壓人民革命運動,阻止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二是借反對社會主義的名義,加強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控制。兩極格局的建立,從根本上說是戰后初期美蘇經濟、軍事實力對比的反映,其中既有意識形態的因素,也有在意識形態因素掩蓋下的國家利益之間的利益沖突。冷戰對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教學難點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的實質及其相互關系是難點。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全球稱霸戰略的具體實施。是對抗社會主義的重要手段。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把握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宣言書,它標示著美國的對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為主的孤立主義的影響,由局部擴張轉向全球擴張。而馬歇爾計劃比較隱蔽,著眼于經濟手段,擔負著抗衡蘇聯和控制西歐的雙重任務,它企圖通過幫助歐洲振興經濟穩定政局,從而穩定資本主義陣營,把西歐各國聯合起來與美國一起對抗蘇聯。同時,美國趁人之危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梢哉f兩者實質是一致的,馬歇爾計劃是更隱蔽的杜魯門主義。

  重點突破方案

  二戰后,世界主要是兩極,即背信棄義世界和社會主義力量,可見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抗占突出地位。雙方又以美國和蘇聯為首。隨著蘇聯經濟、軍事力量的日益增強,蘇、美、雙方爭奪霸權的斗爭逐漸占統治地信。所以說“冷戰”是兩種社會制度的斗爭。對于美國的冷戰政策,引導學生歸納冷戰政策的表現,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歐洲地圖》幫助學生分析冷戰政策對世界形勢產生的重大影響。指出,冷戰政策的推行導致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對峙,造成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難點突破方案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的實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分析。對初三學生有相當的難度。如果單純依靠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有如空中樓閣。建議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歷史資料和視頻資料,在掌握材料的基礎上,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探討。通過這樣的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史論結合的意識。

  課堂導入  :

  A常規導入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深刻的影響是它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范圍的力量對比。二戰后,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形成了以蘇聯為核心的包括八個歐洲國家、三個亞洲國家及其他一些國家在內的社會主義陣營。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哪位同學到地圖前指出:在二戰中被打倒的三個資本主義強國和兩個被削弱的資本主義大國。還有一個資本主義大國,雖然也是參戰國,但其實力非但未被削弱,反而更增強了,誰能知道是哪個國家?

  B圖片導入  

  運用多媒體展示《柏林墻》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指出柏林墻是冷戰的重要表現,冷戰政策是戰后美國對東歐國家采取的敵對政策,今天我們來學習冷戰政策。從而導入  新課。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篇4

  第十四課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教材教法教學建議

  本課地位

  本課內容體現了二戰后國際關系的重要線索。二戰后,美國憑借其經濟、軍事實力,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為遏制戰后社會主義的發展,在歐洲采取“冷戰”政策,在亞洲悍然發動侵朝、侵越的熱戰。說明霸權主義,是當代戰爭的根源。美國在朝鮮、越南戰場的失敗,是美國霸權地位削弱的標志。美蘇爭霸反映了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爭奪。

  本課教學基本思路

  A引導學生把握教材的整體結構:美國的冷戰政策的適用范圍是歐洲,對亞洲則發動了局部侵略戰爭。這兩個內容是美國全球稱霸戰略的組成部分。而美蘇爭霸是在蘇聯力量發展后的必然反映。

  B要求學生概括美國的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表現。培養初中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C美蘇爭霸的內容可以采用列表的方式把美蘇爭霸的三個階段的情況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形成總體感受。

  教學重點:

  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和影響是重點。

  冷戰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寶座后,對社會主義國家采取的敵視政策。這一政策的推行,既反映了美蘇之間的爭奪。也反映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意識形態之間的矛盾。冷戰政策的推行對當時的世界格局產生了重要影響,并形成了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對峙,造成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比起一戰,二戰在更大的程度上改變了國際關系的格局。美蘇兩國在戰爭期間的盟友關系被對抗關系取代,面對這種形勢,美國充當起國際憲兵的角色。宣布杜魯門主義、實施馬歇爾計劃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推行冷戰政策、遏制社會主義發展的三項重要步驟。其目的:一是通過支援各國反動勢力鎮壓人民革命運動,阻止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二是借反對社會主義的名義,加強對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的控制。兩極格局的建立,從根本上說是戰后初期美蘇經濟、軍事實力對比的反映,其中既有意識形態的因素,也有在意識形態因素掩蓋下的國家利益之間的利益沖突。冷戰對整個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教學難點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的實質及其相互關系是難點。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是美國冷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國全球稱霸戰略的具體實施。是對抗社會主義的重要手段。兩者之間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把握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爭奪世界霸權的宣言書,它標示著美國的對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為主的孤立主義的影響,由局部擴張轉向全球擴張。而馬歇爾計劃比較隱蔽,著眼于經濟手段,擔負著抗衡蘇聯和控制西歐的雙重任務,它企圖通過幫助歐洲振興經濟穩定政局,從而穩定資本主義陣營,把西歐各國聯合起來與美國一起對抗蘇聯。同時,美國趁人之危通過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的意圖是十分明顯的?梢哉f兩者實質是一致的,馬歇爾計劃是更隱蔽的杜魯門主義。

  重點突破方案

  二戰后,世界主要是兩極,即背信棄義世界和社會主義力量,可見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抗占突出地位。雙方又以美國和蘇聯為首。隨著蘇聯經濟、軍事力量的日益增強,蘇、美、雙方爭奪霸權的斗爭逐漸占統治地信。所以說“冷戰”是兩種社會制度的斗爭。對于美國的冷戰政策,引導學生歸納冷戰政策的表現,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此基礎上結合《歐洲地圖》幫助學生分析冷戰政策對世界形勢產生的重大影響。指出,冷戰政策的推行導致了北約和華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對峙,造成了世界局勢的緊張。

  難點突破方案

  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的實質及其相互關系的分析。對初三學生有相當的難度。如果單純依靠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有如空中樓閣。建議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歷史資料和視頻資料,在掌握材料的基礎上,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探討。通過這樣的討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史論結合的意識。

  課堂導入  :

  A常規導入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深刻的影響是它極大地改變了世界范圍的力量對比。二戰后,社會主義力量空前壯大,形成了以蘇聯為核心的包括八個歐洲國家、三個亞洲國家及其他一些國家在內的社會主義陣營。而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力量大大削弱了。哪位同學到地圖前指出:在二戰中被打倒的三個資本主義強國和兩個被削弱的資本主義大國。還有一個資本主義大國,雖然也是參戰國,但其實力非但未被削弱,反而更增強了,誰能知道是哪個國家?

  B圖片導入  

  運用多媒體展示《柏林墻》的圖片。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進一步指出柏林墻是冷戰的重要表現,冷戰政策是戰后美國對東歐國家采取的敵對政策,今天我們來學習冷戰政策。從而導入  新課。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篇5

  教學設計示例教學目標 

  需要掌握的知識:二戰后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現;“冷戰”的定義;“杜魯門主義”的內容和實質;馬歇爾計劃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性質;美國侵朝、侵越戰爭的失敗及影響;赫魯曉夫的對外基本戰略;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的美蘇爭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蘇爭霸;80年代的美蘇關系。

  通過列舉美國的“冷戰”政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歸納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分析美國侵朝、侵越戰爭的失敗,培養學生辯證地、發展地看待歷史事物的能力;通過分析美蘇爭霸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二戰后,美國憑借其經濟、軍事實力,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為遏制戰后社會主義的發展,在歐洲采取“冷戰”政策,在亞洲悍然發動侵朝、侵越的熱戰。說明霸權主義,是當代戰爭的根源。美國在朝鮮、越南戰場的失敗,是美國霸權地位削弱的標志;通過對美蘇爭霸的形成和發展的講述,使學生認識:隨著蘇聯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當政時期,在對外政策上逐步推行霸權主義政策,致使美蘇爭霸世界的斗爭愈演愈烈。

  教學步驟 

  一、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寶座

  隨著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的增長,它稱霸世界的野心迅速膨脹,然而戰后社會主義力量的快速增長,又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嚴重障礙。同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也對此深感驚恐什么叫“冷戰”?美國為什么要搞“冷戰”?

  二、美國的“冷戰”政策

  1.杜魯門主義的出籠——“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年3月(板書)

  二戰后,一方面,美國登上世界資本主義霸主的地位,企圖進一步稱霸全球。

  運用多媒體展示反映二戰后美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相關數字。

  另一方面,蘇聯日益以政治、軍事大國地位與之抗衡。同時,戰后共產主義運動,蓬勃開展,東歐一系列新生的人民民主國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西方感到“共產主義擴張”威脅了資本主義制度,因此,它們幻想在東歐重建親西方的資本主義制度。然而蘇聯又決不允許美國等染指它直接控制的范圍,這樣,美國就把蘇聯這個戰時的盟友視為敵人。但雙方都不想、也不敢放手一戰,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場新的全球性戰爭。因此,不難看出,美國的“冷戰”政策,既有東西方進行爭奪的因素,更是美蘇尖銳對立的產物。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咨文中第一次把“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美國基本國策公諸于世,此政策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以希臘和土耳其當時的形勢為誘發點。二戰期間德國占領了希臘,希臘國王及政府流亡到倫敦,希臘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展開反法西斯斗爭,并于1944年10月解放了全國。不久,英國派兵護送希臘國王回雅典,并逐漸解除了人民武裝。1946年初,希臘共產黨再次組織武裝斗爭,并受到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和保加利亞共產黨的支持,希臘國王無法控制局勢。另外,1946—1947年間,蘇聯企圖改變土耳其對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展開對土耳其的宣傳攻勢,又陳兵土耳其邊境。過去長期支持希臘的英國,在1947年初,它的經濟嚴重衰退,只好向美國表示,它無力向希臘國王提供援助。美國便乘機大談蘇聯的“侵略”,大肆鼓吹“多米諾骨牌”效應,并借機提出美國新的外交政策——“杜魯門主義”。

  杜魯門主義把矛頭分開指向共產主義,指向蘇聯,其主要手段是干涉別國內政,這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大轉折,它打著“反共”旗號,在世界各地與蘇聯等國對抗,爭奪和控制處于美蘇之間的廣大中間地帶,尤其是歐洲。

  戰后,西歐國家處于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困境和政治動蕩之中,美國政府憂心忡忡為什么?美國擔心什么?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如果此種情況繼續下去,歐洲將出現大規模的經濟、政治崩潰,從而給各國共產黨造成在動亂中發動革命、奪取政權的機會,歐洲將從資本主義體系中分離出去!作為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美國,當然不能坐視不管,于是,一項以使歐洲迅速復興,抵抗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沖擊并通過“美援”控制歐洲為目的的“馬歇爾計劃”應運而生了。

  2.馬歇爾計劃:1947年(板書)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的演說中指出,歐洲經濟瀕于崩潰,希望歐洲聯合起來,主動向美請求援助,美國定會竭盡全力使“歐洲復興”。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馬歇爾計劃與杜魯門主義有何異同?(提示:從目的、手段兩方面分析比較并在學生回答后歸納。)從主要目的講,兩者沒有區別,但從手段上講則各具特色了,杜魯門主義是赤裸裸的表現出公開的挑戰性,而馬歇爾計劃則采取了較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住資本主義陣腳,控制政局,從而達到把西歐各國聯合起來,與之共同抗衡蘇聯之目的,另外,為了爭奪歐洲并瓦解、離間蘇聯與東歐的關系,把分裂歐洲的罪責推給蘇聯,美國在明知蘇聯不可能按其條件接受援助的情況下,把蘇聯和東歐也包括在“計劃”之內。蘇聯和東歐人民,拒絕了所謂的援助。從1948年至1951年,美國用于此項計劃的實際撥款達120億美元。

  在歐洲復興過程中,美國為擴張實力,進一步加強對西歐的控制,并對歐洲的社會主義國家實施包圍,精心拼湊了一個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1949年4月,以美國為首的西方12國外長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公約的主要內容是集體防御,不久根據這項公約,締約國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它有統一的軍隊,首任司令官是美國的艾森豪威爾,司令部設在巴黎附近)。北約的建立,標志著美國推行遏制蘇聯、控制歐洲、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部署已初步完成。為了對付美國的擴張和威脅,蘇聯也采取了相應的措施?傊,到50年代中,東西方之間在歐洲最終形成兩個對立的軍事集團,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它日益成為美蘇爭霸的工具。

  下面請同學們綜合歸納美國冷戰政策表現在哪幾個方面?

  美國的霸權政策,如果說在歐洲主要表現為“冷戰”的話,那么在亞洲則主要是“熱戰”,因為它在對亞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遏制”的同時,在亞太地區針對蘇聯、中國建立軍事基地,精心策劃戰略包圍圈,并公然發動侵朝、侵越戰爭。

  三、美國發動侵朝、侵越戰爭

  1.美國侵朝(1950—1953年)

  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朝鮮戰爭》的視頻資料

  美國在亞洲搞遏制政策的主要矛頭是指向社會主義的中國和蘇聯,特別是中國。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美蘇軍隊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南部和北部,從此半島處于分裂狀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27日,美國派出海、空軍武裝干涉朝鮮內戰,擴大朝鮮戰爭,并命令海軍第七艦隊進入中國臺灣海峽,決定以武力阻止中國解放中國臺灣。

  不久,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了關于朝鮮問題的提案,以聯合國的名義糾集了15個國家的軍隊,組織了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進攻朝鮮北部,并公然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我國外長周恩來于10月18日致電聯合國秘書長,控訴侵朝美軍的飛機侵犯我國領空。10月25日,鑒于美國不顧中國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戰火燒到我國東北邊境,嚴重威脅到我國安全,中共中央根據朝鮮勞動黨和政府的請求,以及祖國安全的需要,作出抗美援朝的戰略決策,中國人民志愿軍雄糾糾、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赴朝作戰。經過半年多的作戰,中朝軍隊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扭轉了戰局,美國由于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并受到國內輿論的強大壓力,不得不接受蘇聯提出的舉行停戰談判的建議,但對談判仍采取拖延和破壞的政策,企圖以軍事壓力配合談判,使朝鮮戰場形成邊談邊擴的局面。1953年,朝中軍隊發動夏季反擊戰,推動了談判進展,迫使“聯合國軍”總司令美國的克拉克上將請求馬上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事后,克拉克哀嘆道:“我是美國第一位在沒有打勝仗的停戰協定上簽字的司令官!1953年7月27日,以中朝為一方,同以“聯合國軍”為一方的代表,在朝鮮板門店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確定以北緯38度線附近的雙方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朝鮮戰爭結束。美國報刊認為,這是美國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進行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2.美國侵越

  二戰后,原屬法國殖民地的印度支那三國——越南、老撾、埔寨獲得獨立。1954年,法國被迫簽訂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其中規定,越南暫時以北緯17度線為軍事分界線,法軍向分界線以南集結,越南北方獲得解放。此后,美國利用強大的實力逐漸取代法國在越南的地位。1955年,美國政府破壞日內瓦協議,在越南南方策動親美勢力,建立傀儡政權。為了阻止越南的統一,長期霸占越南南方并對中國實行戰略包圍,美國于1961年把戰爭強加在越南人民頭上。

  戰爭初期,美國出錢、出槍、派軍事顧問直接指揮南越傀儡軍發動“特種戰爭”,南越人民在民族解放陣線的領導下,粉碎了敵人的進攻。到1964年12月,越南人民解放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南方地區,“特種戰爭”宣告失敗。但從1965年起,大批美軍開始直接參加侵越戰爭,將“特種戰爭”升級為“南打北炸”為特點的“局部戰爭”,以后美軍陸續增至50萬,但仍無法取勝。1968年5月被迫舉行談判。11月,“局部戰爭”也告失敗。然而美國卻企圖采取以“以越南人打越南人”的“越南化”策略撈點稻草,結果,再次慘遭失敗。1973年被迫從南方撤軍,2年后,南方軍民解放了北緯17度線以南的全部領土。南越傀儡政權被推翻,越南實現統一。美國在這次戰爭中的損失極為嚴重,其霸權地位受到嚴重削弱

  美國侵朝、侵越戰爭的失敗,說明社會主義的小國、弱國可以打敗資本主義大國、強國。

  四、美蘇爭霸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隨著蘇聯的勢力增長,美國和蘇聯為謀求世界霸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時間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美蘇兩國

  主要領導人 艾森豪威爾\肯尼迪vs赫魯曉夫 尼克松vs勃烈日涅夫 里根vs戈爾巴喬夫 爭霸態勢 緩和與緊張并存戰略優勢在美國 蘇攻美守 美攻蘇守 變化原因 蘇: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要求與美國平起平坐 美:經濟增長趨緩,陷入越戰泥潭蘇聯的咄咄逼人的攻勢

  蘇:加緊發展軍事工業,加大國民經濟的軍事化程度實力增強 蘇:經濟實力落后于美國,爭霸造成極大的傷害,加劇經濟困難激化社會矛盾

  板書設計 

  第14課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一、美國登上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寶座

  二、美國的“冷戰”政策

  1.“杜魯門主義”的出籠——冷戰開始的標志1947年3月

  2.馬歇爾計劃:1947年

  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建立

  三、美國發動侵朝、侵越戰爭

  1.美國侵朝(1950—1953年)

  2.美國侵越(60年代—70年代)

  四、美蘇爭霸

  時間 50年代中—60年代初 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80年代中后期 美蘇兩國

  主要領導人 艾森豪威爾\肯尼迪vs赫魯曉夫 尼克松vs勃烈日涅夫 里根vs戈爾巴喬夫 爭霸態勢 緩和與緊張并存戰略優勢在美國 蘇攻美守 美攻蘇守 變化原因 蘇: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要求與美國平起平坐 美:經濟增長趨緩,陷入越戰泥潭蘇聯的咄咄逼人的攻勢

  蘇:加緊發展軍事工業,加大國民經濟的軍事化程度實力增強 蘇:經濟實力落后于美國,爭霸造成極大的傷害,加劇經濟困難激化社會矛盾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篇6

  (一)教學目的:

  一、基礎知識目標:

  二戰的美軍事、經濟實力的加強和霸主地位的確立、“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及其影響、北約的成立、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及其失敗、美侵略越南戰爭及其失敗、美蘇爭霸、古巴導彈危機、蘇占領阿富汗、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對外政策的調整。

  二、思想認識目標

  1、“二戰”后,美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為了遏制社會主義力量的壯大,美在歐洲實行“冷戰”政策,在亞洲則公然對朝、越進行侵略戰爭。

  2、侵越戰爭的失敗,美霸權地位削弱。

  3、美蘇幾十年的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

  三、能力培養目標:

  1、列舉美“冷戰”政策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的表現,培養學生全面考察歷史事物的能力。

  2、認識侵朝和侵越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后果,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用變化的眼光看問題的能力。

  重點:美國“冷戰”政策的表現

  難點:美“冷戰”政策的性質

  教具:《世界地圖》和《北約和華約對峙圖》、《亞洲政區圖》(自制)

 。ǘ┙虒W過程 

  1、導入  :出示世界地圖,學生結合當今時事熱點問題,如伊拉克戰事、朝核問題、西班牙爆炸案等,與美霸權政策密切相關。

  2、講授新課:

  出示思考題:美為什么能霸權?表現在哪里?

  指導學生看《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比較圖示表》,學生得出結論:①美經濟實力的強大,軍事實力增強,霸權地位確立,這是它推行霸權主義政策的基礎。

 、谥饕憩F在“冷戰”和“熱戰”兩個方面。

  提問:“冷戰”的定義和“冷戰”的表現是什么?

  冷戰

  一、美國的霸權政策             (板書)

  熱戰

  在學生大致了解之后,我與學生逐條分析杜魯門主義和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的實質(結合歐洲地圖),點出冷戰的定義:二戰后,美國針對蘇聯“采取了除直接武裝侵略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

  1、杜魯門主義(1947年)——冷戰開始

  2、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1949)——完成對抗布署(讓學生指《北約和化約對峙圖》,了解雙方界限)

  討論:“冷戰”的性質?

  指導學生分析得出:既有美蘇兩種社會制度尖銳對立的因素,也有國家利益矛盾的因素,戰后初期占突出地位的是兩種社會制度的對抗,隨蘇聯經濟、軍事力量的增強,美蘇爭霸的斗爭占突出地位。

  提問:美在歐洲以“冷戰”體現,在歐洲以“熱戰”體現,“熱戰”表現在哪里?

  侵朝戰爭(1950—1953年)——第一次失敗

 。ò鍟

  侵越戰爭(1961—1973年)——霸權地位的衰弱

  侵朝戰爭學生了解很多,由學生介紹,侵越戰爭主要從戰爭的時間長度及它的參考文來看。

  除了美國之外,稱霸的國家還有嗎?——蘇聯

  二、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80年代)(板書)

  威脅

  世界和平

  (板書)由學生閱讀課文后得出結論

 。1)美蘇爭霸開始(發展核武器)(50年代中期)

  (2)古巴導彈危機(60年代)

 。3)蘇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戰計劃”(80年代初)

 。5)蘇改變爭霸計劃(80年代中期以后)

  拓展思維:美俄關系的現狀,由學生結合時事介紹

  3、小結:美霸權的基礎是經濟軍事實力的強大,表現在歐洲的“冷戰”和亞洲的“熱戰”,目的是遏制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隨著蘇聯的強大,兩國爭霸,危及世界和平,80年代中期以后關系緩和。

  4、布置作業 :課后習題,練習冊

  板書設計 :

  第14課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杜魯門主義(1947年)——“冷戰”開始

  “冷戰”政策

  北約成立(1949年)——完成對抗布署

  一、美國的霸權政策

  侵朝戰爭(1950—1953)——第一次失敗

  “熱戰”

  侵越戰爭(1961—1973)——霸權地位的衰弱

  二、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80年代)

  1、爭霸開始(50年代中期)

  2、古巴導彈危機(60年代)

  3、蘇出兵阿富汗(70年代)

  4、美“星球大戰計劃”(80年代

  5、蘇改變爭霸計劃(80年代中期以后)

  這節課準備較充分,學生能在課前查閱有關資料,培養了動手能力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有了同學們的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配合默契。教學過程 中,:很好地利用世界地圖和北約和華約對峙圖,導入  時用時事政治,聯系實際,把政治、地理有機結合,體現學科滲透。特別是自制世界地圖,拓寬學生視野,方式較好。但對概念的描述太模糊,特別是對”冷戰’’.’’熱戰’’的異同點的分析不夠,應加強。其次,由于時間關系,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有打斷學生的不妥作法,挫傷學生發言積極性,今后應改正。再次,學生在課堂內無法交流的材料,課后及時張貼,以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通用3篇)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目標一、知識與能力識記:1.英屬北美的獨立與獨立之初的嚴峻形勢。2.掌握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3.兩黨制形成的過程。...

  •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精選3篇)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目標]1、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2、了解美國1787年憲法誕生的歷史背景,認識到每個政治制度和政策都是根據每個國家在每個歷史時期的國情...

  •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精選17篇)

    【課標要求】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了解美國總統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一、學習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1787年憲法制定的必要性、主要內容,比較分析美國總統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了解兩黨制的實質。...

  •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設計(通用6篇)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三維目標】1、知識與能力(1)掌握美國1787年憲 法的主要內容和權力結構,聯邦制產生發展的歷史條件。(2)理解“分權與制衡”原則,培養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從對所學的內容進行較為全面分析、概括和理解的能...

  •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精選15篇)

    【課程標準】1.知道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2.知道美國聯邦制的權力結構和美國聯邦政府的構成情況。3.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 美國的建立(精選11篇)

    教學目標1.英屬北美殖民地的建立;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啟蒙思想在北美的傳播;英國對殖民地的壓制和盤剝;北美獨立戰爭;美國1787年憲法和聯邦政府成立。...

  • 美國的利益集團(精選5篇)

    第四框一、教材分析是高二政治選修3中的一課,也是專題三的最后一課,對整個專題起到補充和總結的作用。而且后面將會學到有關我國的政治制度,所以學好這個框題為學好以后的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

  • 《美國》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精選5篇)

    《美國》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與反思 一、課程標準要求1、用實例說明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一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舉例說出某一國家在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經驗、教訓;3、活動建議:結合地區熱點問題,收集有關資料,并...

  •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設計(精選4篇)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本課概述歷史必修1第七單元第二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材主要圍繞美國1787年憲法展開。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它將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一分為三。...

  • 第8課 美國經濟的發展(精選5篇)

    【課程導入】戰后初期美國經濟在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所占比重觀察右圖,看看通過這張圖能夠說明什么問題?圖中的這些數據表明美國二戰后在經濟上已成為世界霸主。...

  •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學設計

    【課程標準】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教材分析:本節教材主要圍繞美國《1787年憲法》展開。為了加強中央政府權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開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

  • 從混血兒到美國總統閱讀答案

    這篇講述的是前美國總統奧巴馬當選的故事。奧巴馬的是一個混血兒,想知道這位美國總統的故事嗎?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從混血兒到美國總統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從混血兒到美國總統閱讀材料奧巴馬1961年生于美國夏威夷...

  •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

    第8課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教案△課標要求:說出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和聯邦制的權力結構,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一、獨立之初的嚴峻形勢1、獨立之初的美國是 松散 的邦聯, 中央政府 軟弱無力 2、社會 動蕩 ,經濟發...

  • 《美國的建立》3+X綜合創新測試題

    說明:時間20分鐘,分值40分。一.單項選擇題(10個小題,每題2分,共20分)1.排列下列美國獨立戰爭過程中,重大事件的順序( )來米克頓槍聲《獨立宣言》的發表組建大陸軍薩拉托加大捷 a.b.c.d. 2.北美獨立戰爭的原因有()殖民壓迫激起反...

  • 在美國過顛倒節的閱讀習題孫悅天

    知道嗎?美國有個非常有趣的節日,叫顛倒節,看《在美國過顛倒節》的作者是怎么為我們介紹顛倒節的吧。下面由第一范文網小編為你帶來關于在美國過顛倒節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有幫助!在美國過顛倒節的閱讀材料在美國有個非常有趣的節日叫顛...

  • 高一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民工嫖妓50岁老熟女 | 色天天躁夜夜躁天干天干 | 国产乱人偷精品免费视频 | 中文一级片 | 中文字幕狠狠 | 亚洲最新av网站 | 国产一区欧美二区 |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 完美世界免费完整观看 | 免费哦观看av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播放 | 成人免费毛片网站 | 新品亚洲高潮喷水精品视频 |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 免费无码专区毛片高潮喷水 | 国产91av在线 | 青青草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欧美一区二区一级片 | 久久欧美精品久久天天躁 | CHINESEFREE高潮抽搐 | 麻豆AV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 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 999亚洲国产996395 | 国产午夜手机精彩视频 | 中国少妇bbbbxxxx | 欧美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人人草人人干 | 黄色一级淫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瑟 | 国产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 | 精品成人av一区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高潮 | 看免费的黄色大片 | 黑人精品xxx一区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 成人黄视频 | 91sex国产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精品多毛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 | 18禁男女无遮挡啪啪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