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 美國的聯邦制教案
第19課 美國的聯邦制教案
一、學法指導
1.通過閱讀教材中邦聯政府的缺陷,理解1787年憲法制定的必要性。
2.通過比較美國的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培養求同求異思維能力。
3.本節重點是對美國1787年憲法中“分權與制衡”的理解與掌握。
4.在本課內容中,抽象的法律、政治概念較多,如邦聯、聯邦、中央集權、地方分權等,學生可首先查閱有關資料對這些概念有所了解,以便課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知識結構
三、重難點突破
1.1787年憲法所涉及的主要原則及歷史作用
主要原則內容:
(1)聯邦制原則:憲法規定了一個強有力的聯邦政府,包括一個統管所有地區、指揮全部軍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長官,即總統;一個全國性的議會,掌管統一的聯邦財政;一個權力在各州司法體系上的聯邦司法體系。同時,憲法讓各州保留了較大的自主權。
(2)分權制衡原則:將立法、行政、司法的權力分別授予參眾兩院、總統、最高法院三個部門,它們之間互不統屬又互相制約,有效地防止了專制主義出現。兩黨制是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3)民主原則:總統和議會議員都由民選產生。
歷史作用:
(1)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礎。
(2)西歐的啟蒙思想政治學說與美國實際的結合,在整個政治制度史中堪稱典范,對以后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
(3)聯邦制賦予政府強有力的權力,利于國家的鞏固;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原則,權力之間制約平衡,防止專制獨裁,保障了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4)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和諧統一的關系,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于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
(5)體現和維護了獨立戰爭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民主原則的基礎上,帶來美國長期穩定。
2. 關于美國的兩黨制
從歷史上看,美國基本實行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通過競選總統輪流執政的兩黨制。
美國民主黨建于1791年,由部分種植園主和與南方奴隸主有聯系的企業家組成,當時叫共和黨。1794年改為民主共和黨,1840年正式稱民主黨。1861年南北戰爭結束后民主黨一蹶不振。1933年羅斯福利用經濟危機引起的人民不滿情緒競選總統獲勝并連任四屆總統,民主黨因而連續執政20年。民主黨群眾基礎主要是勞工、公務員、少數民族和黑人。
美國共和黨成立于1854年,由反對奴隸制的東北部工商業主及中西部開發各州的農業企業家代表組成。1860年林肯當選總統,共和黨開始執政,并在南北戰爭中擊敗南方奴隸主勢力平息了內戰。1860年至1933年70多年中,除xx年外,美國均由共和黨執政。該黨群眾基礎主要是郊區和南方的白領工人及年輕人。二戰后中產階級為其新的支持力量。
兩黨政治主張無實質區別。在每四年一次的全國總統選舉中,由兩黨最高組織機構全國代表大會提出本黨總統候選人和總統競選綱領。兩黨以在國會大選中獲席位多少區分多數黨和少數黨。兩黨黨員人數不定,視投票情況而定。民主黨的標志為驢,共和黨的標志為象。
四、易混易錯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