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精選4篇)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篇1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課標要求:
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2、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述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關系正;椭腥战ń坏闹饕穼,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建國初期的外交
1、國際形勢:
2、基本方針: 獨立自主 的 和平 外交方針
3、外交政策:
、倭砥馉t灶:不承認舊的 屈辱 的外交關系,而在 新 的基礎上另建新的 平等 外交關系
、诖驋吒蓛粑葑釉僬埧停呵宄袕娫谌A 殘余勢力 和 一切特權 ,然后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垡贿叺梗骸瓜 社會主義 一邊
4、外交成就:
①與蘇聯等17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沖破了美國的 外交孤立
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 成熟 ;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 基本準則
③1954參加日內瓦會議——新中國首次以 世界五大國 之一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
、1955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 求同存異 ”方針, 促進會議圓滿成功
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1、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恢復:1971年, 26屆聯大
2、中美關系正;
。1)原因:改善中美關系成為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
△閱讀課文第113頁“學思之窗”提供的材料,思考: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中國國際地位 提高 , 美國孤立中國政策 失敗
美國與蘇聯 爭霸 的需要
對改善中國國際地位和對付蘇聯 威脅 有利
對解決 中國臺灣 問題, 實現祖國統一有重要作用
(2)過程:兵乓外交(1971、4)→ 基辛格訪華(1971、7)→ 尼克松訪華(1972)→ 中美建交(1979)
(3)影響: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推動了中日 建交
3、中日關系正常化
4、國際上出現了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外交 僵局 被打破
△“外交僵局”指什么?根據課文第113頁第2自然段回答:中國與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外交基本隔絕
△中美、中日關系的正常化,對國際上出現同中國建交的熱潮有什么重要影響?為什么?
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因為美國是超級大國, 而日本經濟逐漸強大, 它們在世界上都是有重要影響的國家,尤其是美國, 許多國家依然看它的眼色行事。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1、外交政策目標的調整
①原因: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需要一個 和平 的國際環境
、谀繕耍悍磳 霸權主義 ,維護 世界和平
2、主要外交活動和成就
、俜e極開展以 聯合國 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例如:
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 派艦艇到亞丁灣為過往船只護航
、诜e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如:成功舉辦上海 亞太經合 組織會議,形成“上海共識”
、鄯e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如:中國積極參與 上海合作 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
△課堂小結:
△隨堂練習——《全品》第23課、第24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23課、第24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二十三)(二十一四)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篇2
△課標要求:
1、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
2、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述我國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3、了解中美關系正;椭腥战ń坏闹饕穼,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一、建國初期的外交
1、國際形勢:
2、基本方針:的外交方針
3、外交政策:
①另起爐灶:不承認舊的的外交關系,而在的基礎上另建新的外交關系
、诖驋吒蓛粑葑釉僬埧停呵宄袕娫谌A和,然后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垡贿叺梗骸瓜蛞贿
4、外交成就:
、倥c蘇聯等17國建立了外交關系,沖破了美國的
、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
、1954參加日內瓦會議——新中國首次以之一的地位參加的國際會議
、1955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方針,促進會議圓滿成功
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
1、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得到恢復:1971年,26屆聯大
2、中美關系正;
。1)原因:改善中美關系成為中美兩國的共同要求
△閱讀課文第113頁“學思之窗”提供的材料,思考: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中國國際地位,美國孤立中國政策
美國與蘇聯的需要
對改善中國國際地位和對付蘇聯有利
對解決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要作用
。2)過程:兵乓外交(1971、4)→基辛格訪華(1971、7)→尼克松訪華(1972)→中美建交(1979)
。3)影響: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推動了中日
3、中日關系正;
4、國際上出現了同中國建交的熱潮————外交被打破
△“外交僵局”指什么?根據課文第113頁第2自然段回答:中國與絕大多數西方國家的外交
△中美、中日關系的正常化,對國際上出現同中國建交的熱潮有什么重要影響?為什么?
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
1、外交政策目標的調整
、僭颍航洕ㄔO和改革開放需要一個的國際環境
②目標:反對,維護
2、主要外交活動和成就
、俜e極開展以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活動,例如:
②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如:成功舉辦上海會議,形成“上海共識”
、鄯e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如:中國積極參與組織的活動,并發揮了主導作用
△課堂小結:
△隨堂練習——《全品》第23課、第24課“典題探究”(見《全品》第23課、第24課,略)
△作業:《全品》課時作業(二十三)(二十一四)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篇3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考點一】了解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政策)
1、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2、包括:①“另起爐灶” :不承認國民黨同各國政府建立的一切舊的屈辱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經過談判同各國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關系;
②“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先清除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殘余勢力,取締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特權,鞏固新中國的獨立和主權,為與世界各國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關系奠定基礎,然后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的問題;
、邸耙贿叺埂保赫驹谏鐣髁x陣營一邊。
【考點二】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提出: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2、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原則”。
3、意義: ①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
②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
、凼澜缫饬x:它也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考點三】了解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的情況
1、日內瓦會議:①時間:1954年4月 ②地點:瑞士日內瓦
、鄣匚唬哼@是新中國首次世界五大國之一的地位參加重要國際會議。
2、1955年,亞非29個國家在印尼的萬隆舉行國際會議,這是第一次沒有西方列強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周恩來在會上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受到與會代表的普遍贊揚。
【考點四】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恢復: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26屆大會上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席位。
2、意義:①是美國孤立中國政策的破產。
、谑侵袊饨坏闹卮髣倮,有利于年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考點五】了解中美關系正;椭腥战ń
1、中美關系正;孩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華,并在上海簽訂了《中美聯合公報》,闡述了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個中國的原則,兩國關系開 始走向正;"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外交關系。
2、中日建交: ①中美關系的改善直接促進了中日建交。②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簽訂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申明。 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早于美國跟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考點六】認識中美、中日關系的改善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
1、對中國:在國際上掀起一個同中國建交的熱潮;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國外交出現新局面。
2、對國際: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緩和了世界緊張的局勢,為建立新的國際關系新秩序起到積極的作用。
【考點七】了解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國際組織的活動
1、改革開放后,外交政策調整的出發點(依據)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兩大主題。
2、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體表現為:不結盟。
3、中國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考點八】了解中國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大外交活動
1、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
xx年10月,在上海成功舉辦了apec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形成“上海共識”。
2、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xx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六個成員國在上海簽署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組織”在中國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它的成立標志著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合作組織的誕生)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篇4
第七單元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單元知識網絡】
【專題歸納整合】
1、中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活動及作用
(1)在聯合國中為謀求重大國際問題和地區熱點問題公正、合理的解決努力。積極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積極倡導和實行裁軍;作為發展中國家為積極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而斗爭。
(2)在地區性國際組織中,中國積極參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加強與東盟和歐盟的合作;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的關系,領導建立“上海合作組織”!
(3)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性和地區性組織,擴大并深化了多邊外交關系,為中國在新世紀拓寬發展空間奠定了良好基礎,贏得了和平的發展環境和良好的國際信譽,樹立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2、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個階段的外交政策
。1)50年代(新中國成立初):①特點:“一邊倒”。②原因:二戰后世界形成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大陣營,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國家對華采取政治上不承認,經濟上封鎖禁運,軍事上包圍威脅,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作用:中國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先后與蘇聯等17國建交,從而使新中國在保衛勝利果實,維護獨立與主權斗爭中不致于孤立。
。2)20世紀70年代:①特點:擴大外交,改善與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②原因:美蘇爭霸,美國處于守勢,蘇聯陳兵邊境給中國造成巨大壓力,中美雙方都有改善關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關系正;,促使中國同更多西方國家建交,擴大了世界影響。
(3)80年代起:①特點: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②原因:美蘇關系緩和,第三世界發展壯大等國際形勢的發展需要;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國內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③作用:我國同周邊國家建立了友好關系,贏得了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在國際舞臺上,中國已經成為舉足輕重的力量。同時,廣泛的外交活動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
3.準確全面的理解新時期中國多邊外交的特點
(1)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隨即開始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新時期中國的外交突出特點之一就是積極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也就是堅持聯合國憲章,尊重獨立國家的獨立主權來與多個國家發展外交關系。
。2)中國的外交策略發生重大變化的主要原因:一是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發展各國的平等友好關系;二是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三是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地區沖突加劇,聯合國維持和平活動在緩解和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的作用不斷加強,中國在維和領域做出了積極貢獻,有利于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3)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的表現主要有: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對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代表第三世界國家,倡導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
【單元質量評估】
一、選擇題:
1. 在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方針中,哪一條改變了中國半殖民地的地位,實現了在國際交往中的獨立自主?
a、“一邊倒”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另起爐灶” d、團結世界各國人民
【解析】:c 對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的三點內容的理解,書上的原話,送分題。
2. 小明在閱讀《周恩來外交文選》時看到這樣幾段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對于目前正在她的鄰邦進行的戰
爭和戰爭擴大的危險.不能不加以密切的關注。中國人民認為:朝鮮戰爭停止了,現在,印度支那戰爭同樣應該停止!边@最有可能是周恩來在哪次會議中的發言?
a.亞非萬隆會議 b.日內瓦會議 c.布雷頓森林會議 d.第26屆聯大
【解析】:b 從材料中的“印度支那戰爭同樣應該停止”可聯想到日內瓦會議,會議的中心議題就是恢復印度支那的和平,會議最終簽訂了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
3. 被外國人譽為“周鐵嘴”的外交家周恩來,以他獨有的魅力為我們的國家贏得了聲譽。他所創制的外
交政策有
、佟耙贿叺埂 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邸扒笸娈悺狈结 ④不結盟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b。記憶性試題。①為毛澤東所創;④為鄧小平所定,②③為周恩來所創。
4. “月亮出來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 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哥啊!
哥啊!哥!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來自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的舞蹈家和俄羅斯愛樂交響樂團音樂家演繹的原創芭蕾舞劇《小河淌水》演出獲得成功,以此紀念中俄兩國的友好關系。那么,今年是中蘇建交多少周年?
a.50周年
(芭蕾舞劇《小河淌水》海報b.55周年 c.61周年 d.65周年
【解析】:c 1949年10月3日,中蘇建立正式外交關系,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故c正確。
5. 金秋時節,在蘇式風格的北京展覽館西側,被北京人親昵地稱為“老莫”的俄羅斯風味餐廳--莫斯
科餐廳--重裝開業,吸引了不少北京市民前來就餐甚至參觀;與此同時,以“喚起記憶,傳承友誼”為主題的“情動俄羅斯--中國人唱俄語歌”大型活動正在兩國如火如荼地進行,以此紀念中俄建交。中俄建交所反映出來的我國建國初期的外交政策是
a.“另起爐灶” b.“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c.“一邊倒” d.“一大片”
【解析】:c 所謂“一邊倒”就是新中國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以此打破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封鎖。故c項正確。
6. xx年9月28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0年祭奠大會上,著名書畫家范曾先生做了“己丑年祭孔子文”
——高山仰止:其中寫道:“……唯和衷而共濟,講信而修睦。此足稱萬國邦交之極則,亦各族和諧之宏觀。……”體現了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含義是“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沖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新中國建立初期成功運用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 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 ②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③ 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 ④ 邀請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緩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① 與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建交是1949年左右;②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1953年;③ 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是1955年;而④ 邀請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緩和是1971年,故排除。答案選a
7. (•湖南省衡陽市高三模擬)握手禮是當代世界大多數國家通行的見面禮。以下解讀不正確的是
圖一毛澤東與田中角榮 圖二周恩來與尼克松 圖三 與歐盟委員拉米 圖四 與連戰
a.圖一反映中日建交 b.圖二反映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
c.圖三反映中歐聯合反美蘇兩霸 d.圖四反映臺海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解析】:c 圖三反映的是中歐一般友好外交活動,新時期我國奉行的是無敵國外交、不結盟政策。
8. “一個好兄弟不如一個好鄰居”、“與鄰為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外交中,最能體現這種思想的是
a.中美歷經曲折,最終建立外交關系 b.參與發起創立亞太經合組織
c.積極參加世界貿易組織 d.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解析】:d 注意對題中信息的理解,從“鄰居”入手,通過排除法可排除a項:中美兩國分屬于太平
洋兩岸;b項中亞太經合組織是指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國家,可排除;c項是一個統一的世界市場。d項中上海合作組織主要由中國與中亞五國組織,與題意相符合。
9.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回憶中英關于香港問題達成協議時說:“對英國來說,這不是也不可能是勝利,
因為我們是同一個不愿妥協和實力上遠占優勢的對手打交道!边@段話主要說明
a.中國處理國際關系時堅持不妥協立場
b.中國在國際社會中享有崇高地位和威望
c.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越強,在國際關系中的主動權越大
d.英國的霸權地位喪失
【解析】:c從“因為我們是在同一個不愿意妥協和實力遠占優勢的對手打交道”看出中國的綜合國力的強盛是外交的堅強后盾。
10. 尼克松在回憶錄中說:“宣讀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鐘,但卻成了本世紀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聞之一!
這里宣讀的公告是
a.基辛格訪華的公告 b.尼克松總統將要訪華的公告
c.中美《聯合公報》 d.中美《建交公報》
【解析】:b項 對中美建交的基礎知識的解讀。課本上講了:試探之旅—乒乓外交,旋風之旅---基博士訪華,破冰之旅-----尼克松訪華。旋風之旅結束之后,中美雙方同時發布小尼子訪華的公告。抓住關鍵詞“三分半鐘”、“出人意料”。結合教材所述可選出正確答案,但同學們不小心是很容易選c項的;A題。
11.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同蘇聯、蒙古、越南、老撾、韓國都實現了關系正常化,后又同俄羅斯、哈
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四國簽訂了邊境地區加強軍事方面相互信任的協定。這些外交舉措的基本出發點是
a.堅持對外開放政策 b.實行不結盟政策
c.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d.為經濟建設贏得和平的周邊環境
【解析】: d 我國致力于促進地區的和平和穩定,和周邊國家、地區建立和平的外交環境,是為了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和平的國際環境。
12. 國家x年l0月14日下午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俄羅斯總理普京時說:“中方高度重視對
俄關系,始終把發展中俄關系作為中國外交優先方向之一!边@主要是基于
a.蘇聯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b.履行《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
c.共同發揮上海合作組織主導作用
d.中國的國家利益
【解析】:d“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國家利益”,新時期中國外交旨在為經濟建設創造安定的國際環境。
13. 1950年中蘇兩國簽署《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xx年中俄等六國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
這兩次外交活動表明中國始終
a.堅定奉行友好結盟政策 b.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c.積極開展多邊外交活動 d.堅決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勢力
【解析】:b 新中國外交的指導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無論是1950年與蘇聯關系密切,還是xx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組織,都是從國家利益出發,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針的表現。
14. 右圖“中國赴海地維和部隊”主要反映了中國
a.積極參加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
b.為解決地區沖突作出了重要貢獻
c.在國際上開展了廣泛的軍事合作
d.主持開展了聯合國的裁軍工作
【解析】::b。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體現了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a項中“地區性國際組織”與聯合國性質不符,排除。維和行動有利于地區沖突的緩解,b項正確。維和行動不是“軍事合作”與“裁軍”,排除c、d兩項。
15. “這是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反西方國家(包括共產黨國家)在美國威信動搖時第一次擊敗了美國。”
材料中被稱為“轉折點”的事件發生在
a.1971年 b.1972年 c.1978年 d.1955年
【解析】:a “聯合國歷史上的轉折點”指的是1971年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沖破了美國的阻撓,a項正確。
16. (•浙江瑞安中學高三模擬)中國有句俗話,叫做“一個好兄弟不如一個好鄰居!甭撓蹈母镩_放以
來中國的外交,突出體現這種思想的是
a.中美歷經曲折,最終建立外交關系 b.參與發起創立亞太經合組織
c.積極參加世界貿易組織 d.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解析】:d 此題主要考查中國外交的內容。a項是在1972年。b項有誤,1989年11月,澳大利亞、美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加拿大及當時的東盟六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舉行亞太經合組織首屆部長級會議,標志著這一組織正式成立。d項在xx年。
17. 參與過打開中美關系的美國前助理國務卿霍爾德里奇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乒乓外交”是一項富有
戲劇性的、啟示性的外交舉措,它體現著中國領導人的某種個性:精明老練、聰明過人、富有智慧,有“小中見大”的戰略謀劃意識。他所描述的是1970年代在中美關系正常化的過程中,曾出現“小球”推動“大球”的情形。中國之所以能以“小球”撬起“大球”的原因是
a.美國霸主地位的動搖 b.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c.第三世界的支持 d.改革開放的實行
【解析】:b 。所謂的大球指的是中美關系正;,其關鍵在于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這才是根本原因,ac都是外因。改革開放的實行在1978年,而中美關系正;窃1972年。
18. 1960年,一貫強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競選美國總統時說:“我們(對中國)的態度,不應該過于僵硬,我們不應對一個六億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承認的態度!1968年大選時,尼克松又說“時間已經來到,我們必須掌握中國的現實了” 這兩段話說明
、倌峥怂捎辛私Y束同中國對抗的想 ②美國統治階級內部對中國的政策已經出現分歧
③尼克松想通過改善美中關系達到控制中國的目的④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解析】:c 60年代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開始受到挑戰,美國想改變與中國的關系。尼克松上臺后,中美關系正;
19. xx年12月26日,在國內外廣泛關注和期待下,中國海軍艦艇編隊遠赴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展開護
航行動。xx年4月28日上午,中國海軍首批遠赴印度洋亞丁灣、索馬里海域執行護航任務的艦艇編隊,奏凱而歸順利返回海南三亞。這一事實表明
、 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 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壑袊谛问怪鳈鄧业莫毩嗪凸茌牂 ④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d行使主權國家的獨立權和管轄權不對。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20. xx年2月10日至2月17日,先后對沙特阿拉伯、馬里、塞內加爾、坦桑尼亞、毛里
求斯進行國事訪問,開始了“友好合作之旅”的訪問。訪問期間,同5國領導人就進一步發展友好合作關系深入交換了意見,達成廣泛共識。雙方簽署了一系列合作文件。這充分體現了我國政府
a.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
c.積極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d.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活動
【解析】:a與非洲國家友好往來,因此可以排除b、d。而發展睦鄰友好關系屬于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的內容。
二、非選擇題:
21. 閱讀下列材料:(18分)
材料:1971年4月,在日本舉行的第31屆世乒賽結束后,中國邀請部分國家的乒乓球代表團來華訪問。由于中美兩國沒有外交關系,主管部門將拒絕美國代表團訪華的請示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得知中國運動員莊則棟和美國運動員科恩在日本友好接觸的情況后說,現在正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他請周恩來指示有關部門立即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尼克松總統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電示美國隊:"運動員務必去北京。"就在周恩來接見美國運動員的當天,尼克松發表了聲明,宣布對華新步驟。他把打通中美關系比作人類登月的"阿波羅計劃"。這就是被稱為"乒乓外交"的一著妙棋,通過 "小球轉動大球",打開了中美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門。
-----選自高中歷史必修一
請回答:
、俨牧现姓f的“中美兩國沒有外交關系”始于何時?(1分)導致這一局勢的原因有哪些?(4分)
②“尼克松總統得知這個消息后,立即電示美國隊:‘運動員務必去北京!闭埥Y合具體史實分析此話的歷史背景?(6分)
③"乒乓外交"達到了"小球轉動大球"的效果,請結合史實具體說明之。(3分)
、20世紀70年代,在東方出現了中美關系的緩和,可同時在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一種不利于美國稱霸的局勢。請結合史實說明說明這一局勢?(4分)
答案:
。1)始于新中國成立以后。原因:新中國成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美國在二戰以后奉行冷戰政策,形成以美蘇為首的兩極格局。
(2)新中國成立20多年來,國際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事物中的作用重大。比如1954年中國參加日內瓦會議,1955年參加亞非會議。 20世紀70年代,世界局勢發生重大變化:美蘇爭霸,美國處于守勢,中蘇關系惡化,美蘇兩國都有改善關系的要求。(如果答中美關系長期敵對不利于兩國人民可適當給分)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1971年10月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訪華其簽定《中美聯合公報》,中美關系正;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1979年中美建交。
。4)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日本經濟迅速發展。從而出現資本主義世界多極化趨勢
22. (14分)xx年11月8日,國務院總理在中非合作論壇第四屆部長級會議發表講話時說,“……
我們應繼續本著平等互利、注重實效、形式多樣、共同發展的原則,積極推動中非經貿關系向更大規模、更寬領域和更高水平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最近中國和印度曾經達成一項協議。在這一協議中,它們規定了指導兩國之間關系的某些原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兩國總理聯合聲明》
材料二 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侵略干涉內政的恐懼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化集》第3集
材料三 在我們之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那就是亞非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自近代以來都曾受過,并且現在仍在受殖民主義所造成的災難的痛苦。……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但是不應該使它妨礙我們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同的協議。
——《國際關系資料選編》(1945~1980年)
回答:
(1)材料一、二中所說的“某些原則”、“這些原則”指的是什么?請說出具體內容。(3分)
。2)依據材料二,概述“這些原則”所要解決的問題,又是針對什么現象提出的?(3分)
(3)材料三是誰在何時何地何會議上的發言,他闡明了什么方針?(5分)
。4)材料二與材料三的精神是否矛盾?說出你的理由。(3分)
解析:
。1)仔細閱讀兩則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處”等關鍵詞,不難發現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具體內容是要求熟記的內容。
。2)根據材料二“則社會制度不同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它解決的是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相處問題,針對的是當時的“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
。3)材料三中“在我們之間有無求同的基礎呢?有的!笨梢娛恰扒笸娈悺狈结,這是1955年周恩來在萬隆的亞非會議上提出來的。
。4)材料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材料三“求同存異”當然不矛盾,因為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靈活運用。
答案: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分)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 、和平共處原則。(2分,錯一處扣1分)
。2)解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的和平共處問題。殖民主義、霸權主義。(3分)
(3)周恩來、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求同存異”(5分)
(4)否。(1分)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是“求同存異”方針的基礎。“求同存異”是具體靈活地貫徹此原則。(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