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歷史教案 > 高中歷史教案 > 高一歷史教案 >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精選6篇)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發布時間:2022-11-07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精選6篇)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1

  教學目標 

  1.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的概況。左宗棠收復新疆。《伊犁條約》和新疆設行省。黑旗軍紙橋大戰。中法戰爭爆發。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吨蟹ㄐ录s》及影響。中國臺灣設行省。

  2.(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使學生認識到: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加緊了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的爭奪,中國成為他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敗可見一斑。

  3.(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出現原因,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擴張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甘用熱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

 。2)通過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及鎮南關大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為了適應本國資產階級對商品和資本輸出市場以及殖民地的需要,列強掀起了一個新的爭奪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國及其鄰國,成為侵略者爭奪的主要目標,造成了對華侵略的新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仍采取妥協求和的對外政策,這一對外政策在中法戰爭中貫徹的最為徹底,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果。清政府的腐敗大大加深了中國大西南邊疆的危機。《中法新約》的簽訂表明列強已開始對中國采取資本輸出的手段來進行經濟侵略,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1)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他們也加緊了對殖民地的爭奪,中國的新疆成為英俄侵占的目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國的陰謀。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是我國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鎮南關大捷是影響中法戰爭全局的關鍵戰役,而《中法新約》則是中法戰爭及本課的核心內容。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反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可以使學生清地了解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點突破方案

 。1)引導學生回憶初三世界史所學內容,思考19世紀70年代世界的大環境如何,使學生將中國這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世界歷史發展相聯系,從而,理解發生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原因;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過演示邊疆新危機的課件,使學生加深對這一時期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的印象。

 。2)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講解中法戰爭,并重點講解鎮南關大捷。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鎮南關大捷對法國產生的影響。

 。3)通過分析《中法新約》的主要條款,使學生認識到,《中法新約》為列強在中國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進行經濟掠奪開辟了道路,加深了邊疆危機。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受已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時,往往忽略各資本主義列強打著“調!钡幕献,對清政府施加壓力這一點。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胡須討論,共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認識到一個腐敗的政府將會給一場勝利的戰爭帶來失敗的結果。

  難點突破方案

  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和分析在中法戰爭中李鴻章給前線將領所下的命令,以及一些將領在戰爭中臨陣脫逃的表現,使學生認識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課

  重點: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難點: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圖片、flash動畫和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提問:回憶自鴉片戰爭以來法國對中國的侵略?

  要求學生列舉出中法已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同清政府勾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利用總理衙門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二、中國邊疆新危機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教材使用“新危機”一詞,“新”在何處?引導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的內容,回憶起俄國對我國東北、西北的侵略。

  讓學生回憶初三所學的世界史內容:19世紀7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學生認識到: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此時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為了滿足本國壟斷資本家對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輸出資本的投資地的需求,列強掀起了新一輪的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從而,使學生理解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

  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的主要表現表。并利用歷史圖片和教學課件,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印象。

  三、中法戰爭的爆發

  出示材料:

  “法國駐西貢總督說:‘我們出現在這塊富有的土地上,出現在這塊與中國交界,也是中國西南各個富饒省份天然產品出口的地方……這是一個關系到我們今后在遠東地區爭霸的生死問題。’”

  “法國駐海防領事說:‘法國必須占領北圻……因為它是一個理想的軍事基地。有了這個基地,一旦歐洲各強國瓜分中國時,我們將是一些最先在中國腹地的人。’”

  讓學生分析、討論兩份材料,思考法國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國駐海防領事為何說,歐洲各強國將會瓜分中國?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理解法國發動中法戰爭的目的。

  利用《中法戰爭》的動畫講解中法戰爭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中法戰爭的補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戰爭的不同階段給前線將領下達的命令以及李鴻章主張“乘勝即收”的說明,介紹在中法戰爭期間,各列強都打出“調!钡幕献,向清政府施壓,從用清政府妥協,而日本借機出兵朝鮮,使中國南北同時告警的情況。從而,使學生明白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讓學生分析《中法新約》的內容,通過討論得出《中法新約》將會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在戰場上撈不到的東西卻在談判桌上輕而易舉地得到了。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讓學生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表現表格,分析討論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一、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

  2.英國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中國臺灣

  二、中法戰爭的爆發(1883年底)

  1.法國侵略越南北部與黑旗軍援越抗法

  2.紙橋大戰和中法戰爭爆發

  三、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1884-1885)

  1.馬尾海戰(1884年夏)

  2.鎮南關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中法新約》的內容及影響

  2.中國臺灣設置行省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2

  教學目標 

  1.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的概況。左宗棠收復新疆。《伊犁條約》和新疆設行省。黑旗軍紙橋大戰。中法戰爭爆發。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吨蟹ㄐ录s》及影響。中國臺灣設行省。

  2.(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使學生認識到: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加緊了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的爭奪,中國成為他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敗可見一斑。

  3.(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出現原因,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擴張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甘用熱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

  (2)通過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及鎮南關大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為了適應本國資產階級對商品和資本輸出市場以及殖民地的需要,列強掀起了一個新的爭奪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國及其鄰國,成為侵略者爭奪的主要目標,造成了對華侵略的新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仍采取妥協求和的對外政策,這一對外政策在中法戰爭中貫徹的最為徹底,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果。清政府的腐敗大大加深了中國大西南邊疆的危機!吨蟹ㄐ录s》的簽訂表明列強已開始對中國采取資本輸出的手段來進行經濟侵略,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1)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他們也加緊了對殖民地的爭奪,中國的新疆成為英俄侵占的目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國的陰謀。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是我國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鎮南關大捷是影響中法戰爭全局的關鍵戰役,而《中法新約》則是中法戰爭及本課的核心內容。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反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可以使學生清地了解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點突破方案

  (1)引導學生回憶初三世界史所學內容,思考19世紀70年代世界的大環境如何,使學生將中國這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世界歷史發展相聯系,從而,理解發生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原因;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過演示邊疆新危機的課件,使學生加深對這一時期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的印象。

 。2)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講解中法戰爭,并重點講解鎮南關大捷。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鎮南關大捷對法國產生的影響。

 。3)通過分析《中法新約》的主要條款,使學生認識到,《中法新約》為列強在中國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進行經濟掠奪開辟了道路,加深了邊疆危機。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受已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時,往往忽略各資本主義列強打著“調!钡幕献,對清政府施加壓力這一點。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胡須討論,共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認識到一個腐敗的政府將會給一場勝利的戰爭帶來失敗的結果。

  難點突破方案

  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和分析在中法戰爭中李鴻章給前線將領所下的命令,以及一些將領在戰爭中臨陣脫逃的表現,使學生認識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課

  重點: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難點: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圖片、flash動畫和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提問:回憶自鴉片戰爭以來法國對中國的侵略?

  要求學生列舉出中法已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同清政府勾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利用總理衙門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二、中國邊疆新危機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教材使用“新危機”一詞,“新”在何處?引導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的內容,回憶起俄國對我國東北、西北的侵略。

  讓學生回憶初三所學的世界史內容:19世紀7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學生認識到: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此時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為了滿足本國壟斷資本家對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輸出資本的投資地的需求,列強掀起了新一輪的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從而,使學生理解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

  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的主要表現表。并利用歷史圖片和教學課件,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印象。

  三、中法戰爭的爆發

  出示材料:

  “法國駐西貢總督說:‘我們出現在這塊富有的土地上,出現在這塊與中國交界,也是中國西南各個富饒省份天然產品出口的地方……這是一個關系到我們今后在遠東地區爭霸的生死問題!

  “法國駐海防領事說:‘法國必須占領北圻……因為它是一個理想的軍事基地。有了這個基地,一旦歐洲各強國瓜分中國時,我們將是一些最先在中國腹地的人。’”

  讓學生分析、討論兩份材料,思考法國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國駐海防領事為何說,歐洲各強國將會瓜分中國?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理解法國發動中法戰爭的目的。

  利用《中法戰爭》的動畫講解中法戰爭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中法戰爭的補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戰爭的不同階段給前線將領下達的命令以及李鴻章主張“乘勝即收”的說明,介紹在中法戰爭期間,各列強都打出“調!钡幕献,向清政府施壓,從用清政府妥協,而日本借機出兵朝鮮,使中國南北同時告警的情況。從而,使學生明白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讓學生分析《中法新約》的內容,通過討論得出《中法新約》將會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在戰場上撈不到的東西卻在談判桌上輕而易舉地得到了。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讓學生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表現表格,分析討論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一、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

  2.英國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中國臺灣

  二、中法戰爭的爆發(1883年底)

  1.法國侵略越南北部與黑旗軍援越抗法

  2.紙橋大戰和中法戰爭爆發

  三、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1884-1885)

  1.馬尾海戰(1884年夏)

  2.鎮南關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中法新約》的內容及影響

  2.中國臺灣設置行省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3

  教學目標 

  1.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的概況。左宗棠收復新疆!兑晾鐥l約》和新疆設行省。黑旗軍紙橋大戰。中法戰爭爆發。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吨蟹ㄐ录s》及影響。中國臺灣設行省。

  2.(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使學生認識到: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加緊了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的爭奪,中國成為他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敗可見一斑。

  3.(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出現原因,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擴張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甘用熱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

  (2)通過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及鎮南關大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為了適應本國資產階級對商品和資本輸出市場以及殖民地的需要,列強掀起了一個新的爭奪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國及其鄰國,成為侵略者爭奪的主要目標,造成了對華侵略的新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仍采取妥協求和的對外政策,這一對外政策在中法戰爭中貫徹的最為徹底,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果。清政府的腐敗大大加深了中國大西南邊疆的危機!吨蟹ㄐ录s》的簽訂表明列強已開始對中國采取資本輸出的手段來進行經濟侵略,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1)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他們也加緊了對殖民地的爭奪,中國的新疆成為英俄侵占的目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國的陰謀。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是我國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鎮南關大捷是影響中法戰爭全局的關鍵戰役,而《中法新約》則是中法戰爭及本課的核心內容。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反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可以使學生清地了解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點突破方案

  (1)引導學生回憶初三世界史所學內容,思考19世紀70年代世界的大環境如何,使學生將中國這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世界歷史發展相聯系,從而,理解發生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原因;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過演示邊疆新危機的課件,使學生加深對這一時期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的印象。

 。2)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講解中法戰爭,并重點講解鎮南關大捷。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鎮南關大捷對法國產生的影響。

 。3)通過分析《中法新約》的主要條款,使學生認識到,《中法新約》為列強在中國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進行經濟掠奪開辟了道路,加深了邊疆危機。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受已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時,往往忽略各資本主義列強打著“調!钡幕献樱瑢η逭┘訅毫@一點。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胡須討論,共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認識到一個腐敗的政府將會給一場勝利的戰爭帶來失敗的結果。

  難點突破方案

  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和分析在中法戰爭中李鴻章給前線將領所下的命令,以及一些將領在戰爭中臨陣脫逃的表現,使學生認識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課

  重點: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難點: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圖片、flash動畫和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提問:回憶自鴉片戰爭以來法國對中國的侵略?

  要求學生列舉出中法已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同清政府勾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利用總理衙門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二、中國邊疆新危機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教材使用“新危機”一詞,“新”在何處?引導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的內容,回憶起俄國對我國東北、西北的侵略。

  讓學生回憶初三所學的世界史內容:19世紀7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學生認識到: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此時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為了滿足本國壟斷資本家對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輸出資本的投資地的需求,列強掀起了新一輪的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從而,使學生理解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

  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的主要表現表。并利用歷史圖片和教學課件,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印象。

  三、中法戰爭的爆發

  出示材料:

  “法國駐西貢總督說:‘我們出現在這塊富有的土地上,出現在這塊與中國交界,也是中國西南各個富饒省份天然產品出口的地方……這是一個關系到我們今后在遠東地區爭霸的生死問題!

  “法國駐海防領事說:‘法國必須占領北圻……因為它是一個理想的軍事基地。有了這個基地,一旦歐洲各強國瓜分中國時,我們將是一些最先在中國腹地的人。’”

  讓學生分析、討論兩份材料,思考法國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國駐海防領事為何說,歐洲各強國將會瓜分中國?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理解法國發動中法戰爭的目的。

  利用《中法戰爭》的動畫講解中法戰爭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中法戰爭的補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戰爭的不同階段給前線將領下達的命令以及李鴻章主張“乘勝即收”的說明,介紹在中法戰爭期間,各列強都打出“調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壓,從用清政府妥協,而日本借機出兵朝鮮,使中國南北同時告警的情況。從而,使學生明白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讓學生分析《中法新約》的內容,通過討論得出《中法新約》將會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在戰場上撈不到的東西卻在談判桌上輕而易舉地得到了。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讓學生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表現表格,分析討論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一、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

  2.英國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中國臺灣

  二、中法戰爭的爆發(1883年底)

  1.法國侵略越南北部與黑旗軍援越抗法

  2.紙橋大戰和中法戰爭爆發

  三、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1884-1885)

  1.馬尾海戰(1884年夏)

  2.鎮南關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中法新約》的內容及影響

  2.中國臺灣設置行省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4

  教學目標 

  1.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的概況。左宗棠收復新疆!兑晾鐥l約》和新疆設行省。黑旗軍紙橋大戰。中法戰爭爆發。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吨蟹ㄐ录s》及影響。中國臺灣設行省。

  2.(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使學生認識到: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加緊了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的爭奪,中國成為他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敗可見一斑。

  3.(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出現原因,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擴張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甘用熱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

 。2)通過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及鎮南關大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為了適應本國資產階級對商品和資本輸出市場以及殖民地的需要,列強掀起了一個新的爭奪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國及其鄰國,成為侵略者爭奪的主要目標,造成了對華侵略的新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仍采取妥協求和的對外政策,這一對外政策在中法戰爭中貫徹的最為徹底,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果。清政府的腐敗大大加深了中國大西南邊疆的危機!吨蟹ㄐ录s》的簽訂表明列強已開始對中國采取資本輸出的手段來進行經濟侵略,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1)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他們也加緊了對殖民地的爭奪,中國的新疆成為英俄侵占的目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國的陰謀。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是我國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鎮南關大捷是影響中法戰爭全局的關鍵戰役,而《中法新約》則是中法戰爭及本課的核心內容。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反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可以使學生清地了解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點突破方案

 。1)引導學生回憶初三世界史所學內容,思考19世紀70年代世界的大環境如何,使學生將中國這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世界歷史發展相聯系,從而,理解發生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原因;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過演示邊疆新危機的課件,使學生加深對這一時期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的印象。

 。2)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講解中法戰爭,并重點講解鎮南關大捷。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鎮南關大捷對法國產生的影響。

  (3)通過分析《中法新約》的主要條款,使學生認識到,《中法新約》為列強在中國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進行經濟掠奪開辟了道路,加深了邊疆危機。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受已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時,往往忽略各資本主義列強打著“調!钡幕献樱瑢η逭┘訅毫@一點。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胡須討論,共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認識到一個腐敗的政府將會給一場勝利的戰爭帶來失敗的結果。

  難點突破方案

  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和分析在中法戰爭中李鴻章給前線將領所下的命令,以及一些將領在戰爭中臨陣脫逃的表現,使學生認識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課

  重點: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難點: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圖片、flash動畫和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提問:回憶自鴉片戰爭以來法國對中國的侵略?

  要求學生列舉出中法已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同清政府勾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利用總理衙門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二、中國邊疆新危機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教材使用“新危機”一詞,“新”在何處?引導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的內容,回憶起俄國對我國東北、西北的侵略。

  讓學生回憶初三所學的世界史內容:19世紀7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學生認識到: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此時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為了滿足本國壟斷資本家對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輸出資本的投資地的需求,列強掀起了新一輪的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從而,使學生理解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

  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的主要表現表。并利用歷史圖片和教學課件,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印象。

  三、中法戰爭的爆發

  出示材料:

  “法國駐西貢總督說:‘我們出現在這塊富有的土地上,出現在這塊與中國交界,也是中國西南各個富饒省份天然產品出口的地方……這是一個關系到我們今后在遠東地區爭霸的生死問題。’”

  “法國駐海防領事說:‘法國必須占領北圻……因為它是一個理想的軍事基地。有了這個基地,一旦歐洲各強國瓜分中國時,我們將是一些最先在中國腹地的人!

  讓學生分析、討論兩份材料,思考法國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國駐海防領事為何說,歐洲各強國將會瓜分中國?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理解法國發動中法戰爭的目的。

  利用《中法戰爭》的動畫講解中法戰爭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中法戰爭的補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戰爭的不同階段給前線將領下達的命令以及李鴻章主張“乘勝即收”的說明,介紹在中法戰爭期間,各列強都打出“調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壓,從用清政府妥協,而日本借機出兵朝鮮,使中國南北同時告警的情況。從而,使學生明白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讓學生分析《中法新約》的內容,通過討論得出《中法新約》將會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在戰場上撈不到的東西卻在談判桌上輕而易舉地得到了。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讓學生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表現表格,分析討論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一、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

  2.英國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中國臺灣

  二、中法戰爭的爆發(1883年底)

  1.法國侵略越南北部與黑旗軍援越抗法

  2.紙橋大戰和中法戰爭爆發

  三、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1884-1885)

  1.馬尾海戰(1884年夏)

  2.鎮南關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中法新約》的內容及影響

  2.中國臺灣設置行省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5

  教學目標 

  1.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的概況。左宗棠收復新疆。《伊犁條約》和新疆設行省。黑旗軍紙橋大戰。中法戰爭爆發。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吨蟹ㄐ录s》及影響。中國臺灣設行省。

  2.(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使學生認識到: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加緊了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的爭奪,中國成為他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敗可見一斑。

  3.(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出現原因,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擴張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甘用熱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

 。2)通過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及鎮南關大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為了適應本國資產階級對商品和資本輸出市場以及殖民地的需要,列強掀起了一個新的爭奪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國及其鄰國,成為侵略者爭奪的主要目標,造成了對華侵略的新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仍采取妥協求和的對外政策,這一對外政策在中法戰爭中貫徹的最為徹底,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果。清政府的腐敗大大加深了中國大西南邊疆的危機!吨蟹ㄐ录s》的簽訂表明列強已開始對中國采取資本輸出的手段來進行經濟侵略,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1)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他們也加緊了對殖民地的爭奪,中國的新疆成為英俄侵占的目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國的陰謀。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是我國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鎮南關大捷是影響中法戰爭全局的關鍵戰役,而《中法新約》則是中法戰爭及本課的核心內容。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反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可以使學生清地了解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點突破方案

  (1)引導學生回憶初三世界史所學內容,思考19世紀70年代世界的大環境如何,使學生將中國這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世界歷史發展相聯系,從而,理解發生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原因;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過演示邊疆新危機的課件,使學生加深對這一時期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的印象。

 。2)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講解中法戰爭,并重點講解鎮南關大捷。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鎮南關大捷對法國產生的影響。

  (3)通過分析《中法新約》的主要條款,使學生認識到,《中法新約》為列強在中國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進行經濟掠奪開辟了道路,加深了邊疆危機。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受已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時,往往忽略各資本主義列強打著“調!钡幕献樱瑢η逭┘訅毫@一點。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胡須討論,共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認識到一個腐敗的政府將會給一場勝利的戰爭帶來失敗的結果。

  難點突破方案

  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和分析在中法戰爭中李鴻章給前線將領所下的命令,以及一些將領在戰爭中臨陣脫逃的表現,使學生認識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課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重點: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難點: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圖片、flash動畫和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提問:回憶自鴉片戰爭以來法國對中國的侵略?

  要求學生列舉出中法已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同清政府勾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利用總理衙門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二、中國邊疆新危機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教材使用“新危機”一詞,“新”在何處?引導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的內容,回憶起俄國對我國東北、西北的侵略。

  讓學生回憶初三所學的世界史內容:19世紀7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學生認識到: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此時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為了滿足本國壟斷資本家對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輸出資本的投資地的需求,列強掀起了新一輪的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從而,使學生理解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

  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的主要表現表。并利用歷史圖片和教學課件,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印象。

  三、中法戰爭的爆發

  出示材料:

  “法國駐西貢總督說:‘我們出現在這塊富有的土地上,出現在這塊與中國交界,也是中國西南各個富饒省份天然產品出口的地方……這是一個關系到我們今后在遠東地區爭霸的生死問題!

  “法國駐海防領事說:‘法國必須占領北圻……因為它是一個理想的軍事基地。有了這個基地,一旦歐洲各強國瓜分中國時,我們將是一些最先在中國腹地的人。’”

  讓學生分析、討論兩份材料,思考法國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國駐海防領事為何說,歐洲各強國將會瓜分中國?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理解法國發動中法戰爭的目的。

  利用《中法戰爭》的動畫講解中法戰爭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中法戰爭的補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戰爭的不同階段給前線將領下達的命令以及李鴻章主張“乘勝即收”的說明,介紹在中法戰爭期間,各列強都打出“調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壓,從用清政府妥協,而日本借機出兵朝鮮,使中國南北同時告警的情況。從而,使學生明白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讓學生分析《中法新約》的內容,通過討論得出《中法新約》將會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在戰場上撈不到的東西卻在談判桌上輕而易舉地得到了。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讓學生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表現表格,分析討論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一、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

  2.英國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中國臺灣

  二、中法戰爭的爆發(1883年底)

  1.法國侵略越南北部與黑旗軍援越抗法

  2.紙橋大戰和中法戰爭爆發

  三、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1884-1885)

  1.馬尾海戰(1884年夏)

  2.鎮南關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中法新約》的內容及影響

  2.中國臺灣設置行省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篇6

  教學目標 

  1.中國邊疆地區新危機的概況。左宗棠收復新疆。《伊犁條約》和新疆設行省。黑旗軍紙橋大戰。中法戰爭爆發。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影響。中國臺灣設行省。

  2.(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使學生認識到: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列強加緊了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的爭奪,中國成為他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西北、西南、東南邊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危機,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2)通過學習中法戰爭,使學生認識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清政府的腐敗可見一斑。

  3.(1)通過學習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出現原因,加深學生對資本主義擴張性的認識,培養學生自覺維護國家民族利益,甘用熱血薦軒轅的獻身精神;

  (2)通過學習左宗棠收復新疆及鎮南關大捷,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保衛祖國的優良傳統。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紀70年代,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向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過渡,為了適應本國資產階級對商品和資本輸出市場以及殖民地的需要,列強掀起了一個新的爭奪殖民地的高潮。落后的中國及其鄰國,成為侵略者爭奪的主要目標,造成了對華侵略的新態勢。而在這種情況下,清政府仍采取妥協求和的對外政策,這一對外政策在中法戰爭中貫徹的最為徹底,導致了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的結果。清政府的腐敗大大加深了中國大西南邊疆的危機。《中法新約》的簽訂表明列強已開始對中國采取資本輸出的手段來進行經濟侵略,這加速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進程。

  重點分析

  本課重點是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1)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他們也加緊了對殖民地的爭奪,中國的新疆成為英俄侵占的目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斗爭,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國的陰謀。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是我國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教育。

  (2)鎮南關大捷是影響中法戰爭全局的關鍵戰役,而《中法新約》則是中法戰爭及本課的核心內容。學習這一內容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反侵略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可以使學生清地了解到,中國不是敗在軍事上,而是敗在清政府妥協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重點突破方案

 。1)引導學生回憶初三世界史所學內容,思考19世紀70年代世界的大環境如何,使學生將中國這一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世界歷史發展相聯系,從而,理解發生中國邊疆新危機的原因;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表格的形式以及通過演示邊疆新危機的課件,使學生加深對這一時期列強對中國邊疆的侵略的印象。

 。2)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講解中法戰爭,并重點講解鎮南關大捷。通過讓學生閱讀課文,了解鎮南關大捷對法國產生的影響。

 。3)通過分析《中法新約》的主要條款,使學生認識到,《中法新約》為列強在中國以資本輸出為主要手段進行經濟掠奪開辟了道路,加深了邊疆危機。

  難點分析

  本課難點是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受已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們在學習時,往往忽略各資本主義列強打著“調!钡幕献,對清政府施加壓力這一點。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胡須討論,共同分析,從而使學生能真正認識到一個腐敗的政府將會給一場勝利的戰爭帶來失敗的結果。

  難點突破方案

  利用《中法戰爭》flsah動畫,和分析在中法戰爭中李鴻章給前線將領所下的命令,以及一些將領在戰爭中臨陣脫逃的表現,使學生認識到,在這場戰爭中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

  教學設計方案

  第四課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重點: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鎮南關大捷;《中法新約》及其影響。

  難點:為什么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師講解、學生討論的綜合法;教學用具:圖片、flash動畫和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提問:回憶自鴉片戰爭以來法國對中國的侵略?

  要求學生列舉出中法已經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發動的侵略戰爭;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同清政府勾結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利用總理衙門加強對中國的侵略。

  二、中國邊疆新危機

  讓學生思考:為什么教材使用“新危機”一詞,“新”在何處?引導學生聯系以前所學的內容,回憶起俄國對我國東北、西北的侵略。

  讓學生回憶初三所學的世界史內容:19世紀70年代世界歷史發展的特征是什么?使學生認識到: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此時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為了滿足本國壟斷資本家對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輸出資本的投資地的需求,列強掀起了新一輪的爭奪殖民地的斗爭。從而,使學生理解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

  讓學生閱讀課文,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的主要表現表。并利用歷史圖片和教學課件,加深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印象。

  三、中法戰爭的爆發

  出示材料:

  “法國駐西貢總督說:‘我們出現在這塊富有的土地上,出現在這塊與中國交界,也是中國西南各個富饒省份天然產品出口的地方……這是一個關系到我們今后在遠東地區爭霸的生死問題。’”

  “法國駐海防領事說:‘法國必須占領北圻……因為它是一個理想的軍事基地。有了這個基地,一旦歐洲各強國瓜分中國時,我們將是一些最先在中國腹地的人!

  讓學生分析、討論兩份材料,思考法國侵略越南的目的何在?法國駐海防領事為何說,歐洲各強國將會瓜分中國?結合法國當時的情況,理解法國發動中法戰爭的目的。

  利用《中法戰爭》的動畫講解中法戰爭的過程,在講解過程中讓學生閱讀課文中有關中法戰爭的補充材料,分析清政府在戰爭的不同階段給前線將領下達的命令以及李鴻章主張“乘勝即收”的說明,介紹在中法戰爭期間,各列強都打出“調停”的幌子,向清政府施壓,從用清政府妥協,而日本借機出兵朝鮮,使中國南北同時告警的情況。從而,使學生明白清政府決定“乘勝即收”的原因。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讓學生分析《中法新約》的內容,通過討論得出《中法新約》將會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認識到法國在戰場上撈不到的東西卻在談判桌上輕而易舉地得到了。

  教學設計思想

  通過讓學生制作中國邊疆新危機表現表格,分析討論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中國邊疆新危機出現的原因、中國“勝而不勝”法國“敗而不敗”的原因和《中法新約》對中國社會的影響,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和中法戰爭

  一、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

  1.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復新疆

  2.英國侵略西藏

  3.日美侵略中國臺灣

  二、中法戰爭的爆發(1883年底)

  1.法國侵略越南北部與黑旗軍援越抗法

  2.紙橋大戰和中法戰爭爆發

  三、馬尾海戰和鎮南關大捷(1884-1885)

  1.馬尾海戰(1884年夏)

  2.鎮南關大捷(1885年初)

  四、《中法新約》的簽訂及其影響

  1.《中法新約》的內容及影響

  2.中國臺灣設置行省

中國邊疆新危機和中法戰爭(精選6篇) 相關內容:
  • 清朝政局的變化(精選6篇)

    教學目標1.總理衙門的設立(設立的原因、時間、主要職權范圍、性質及評價);辛酉政變;"借師助剿";中外反動勢力公開勾結;漢族官僚勢力的擴大。...

  • 必修2第18課《羅斯福新政》學案(精選4篇)

    【學習目標】列舉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認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探討其在資本主義自我調節機制形成中的作用。【知識梳理】1.背景(1)面對不斷惡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2)1933年3月,________就任美國總統。...

  •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通用11篇)

    課題第三單元 第7課 考試內容1688年“光榮革命;《權利法案》的頒布;責任制內閣的形成;1832年議會改革;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鏈接古希臘民主政治及影響考點知識自主梳理定位一、背景(1)歷史傳統:到13世紀,英國的議會制度基本確立...

  • 古代希臘(精選13篇)

    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內容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愛琴文明、斯巴達和雅典、全盛時期的雅典、希臘奴隸制經濟的繁榮、希臘城邦的衰落、亞歷山大帝國。...

  • 新課標必修1第一單元《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精選4篇)

    一、課程標準了解明朝內閣、清朝軍機處設置等史實,認識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二、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 2、識記清初政治制度的變化;軍機處的設置。...

  • 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精選8篇)

    教學目標1、法國路易十四的改革;重商主義經濟政策;俄國彼得一世的改革;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的改革;奧地利特蕾西亞女皇及其子約瑟夫二世的改革。...

  •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和社會變革(精選14篇)

    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春秋戰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李冰與都江堰的修建;手工業和商業的興盛以及封建城市的興起;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和歷史作用;我國封建社會的形成。...

  • 第三單元《太平天國運動》教學設計(精選8篇)

    [課標要求]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史實,認識農民起義在民主革命時期的作用與局限性。[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知識要求:掌握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馮云山在紫荊山區傳教;金田起義;永安...

  • 第12課 破解生命起源之謎學案(精選2篇)

    第12課 破解生命起源之謎學案導學【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識點:基督教的神創說:世界萬物包括人都是上帝創造的;施萊登、施旺提出和確立細胞和細胞學說,拉馬克的進化論觀點;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1871年發表《人類的起...

  • 高一歷史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区不卡视频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9999 | 粉嫩饱饱鱼一线天在线观看 | 成人福利片 | 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777米奇影院狠狠色 日本高清123 | 91啪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一级三级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 | 男生夜间福利免费网站 | 成人黄色视屏 | 香蕉视频污网站 | 欧美老妇疯狂xxxxbbbb | 99国产精品国产精品九九 | 男人用嘴舔女人下身免费视频 | 2021年国产精品免费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久女警 |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桃 | 朋友的姐姐2在线观看 | 和岳每晚弄的高潮嗷嗷叫视频 |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性色avq | 精品国产第一页 | 特级毛片内射www无码 |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中文字幕有码无码人妻AV蜜桃 |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乱码 |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 欧美亚洲在线视频 | 欧美激情在线 | 五月天婷亚洲天综合网精品偷 |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天天躁狠狠躁 | 日本黄色三及片 | av在线免费观看国产 |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看 | 精品人伦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蜜桃牛 | 麻豆国产原创视频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