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復習學案(精選2篇)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復習學案 篇1
【復習目標】:
1.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2.知道河姆渡遺址、半坡遺址,了解我國古代農業的起源。
3.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的區別。
4.了解為什么常把中國人稱為“炎黃子孫”,知道禪讓制。
【復習重點】:早期原始居民、原始農耕文明、黃帝──“人文初祖”。
【復習難點】:正確認識堯舜禹的“禪讓”的含義。正確理解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的關系
【復習過程】:
一、自主復習,完成單元知識體系
二、合作探究
1、有人說:原始社會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們過著共同勞動,共同分配勞動果實的平等生活,因此是一個理想的社會。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2、有人說:原始社會的大部分時間里,人們過著平等的生活,但到了后期貧富分化特別明顯,出現了階級剝削和階級壓迫,這是歷史的倒退。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3、有人認為世界華人在清明節拜祭傳說中的黃帝是搞封建迷信,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么?
三、典型例題剖析
1.“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這一舉措所起的積極作用是( )
a.黃帝部落兼并了勢力弱小的部落 b.擴大了黃帝部落的活動范圍
c.擴大了黃帝部落的勢力 d.為華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解析:本題是一道材料式選擇題,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仔細審題可知,本題其實要考查的是:黃帝部落兼并其他部落所產生的深遠影響。a項是兼并戰爭的表面現象。b項是兼并戰爭的直接作用。c項是兼并戰爭的直接結果。d項是兼并戰爭的深遠影響。
答案:d
2.孫中山先生曾說:“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為我先。”下列史實符合此話含義的是( )
①發明舟車②建造宮室 ③養蠶繅絲 ④發明文字⑤編出樂譜⑥冶煉青銅器(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學生閱讀、理解、運用的能力。解答本題關鍵是“軒轅”一詞的含義和“人文初祖”的史實;也可用排除法,抓住炎黃時期還未進入青銅時代而排除含⑥的選項。
答案:a
四、達標檢測: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是位于哪一流域?( )
a.黃河 b.長江 c.淮河 d.渭河
2、人與動物的最根本區別是( )
a.語言產生 b.群居生活 c.使用工具 d.制造工具
3、原始農耕生活時,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 )
a.北京人、河姆渡原始居民 b.元謀人、半坡原始居民
c.山頂洞人、大汶口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
4、原始人從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發生這種變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人們學會了建造房屋
b、人們認識到住房子比住山洞舒服
c、生產力發展了,人們學會了農耕,有了穩定的生活來源
d、隨著人口的增加,山洞不夠住了
5、如果你到西安去旅游,除了游覽西安古城墻、秦陵兵馬俑外,還能參觀( )
a.半坡遺址 b.山頂洞遺址 c.大汶口遺址 d.河姆渡遺址
6、住著干欄式房子,會挖掘水井的原始居民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7、模樣和現代人基本相同的遠古人群是(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山頂洞人
8、孫中山有詩云“神州軒轅自古傳”,這里的“軒轅”是指( )
a.炎帝 b.堯 c.黃帝 d.舜
9、下列關于北京人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
a、生活在距今約70-20萬年 b、會人工取火
c、過著群居生活 d、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10、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進步的表現( )
①會種植農作物,開始原始農耕文化 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會建造房屋,過著定居生活 ④會制造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是( )
a.商朝 b.夏朝 c.周朝 d.秦朝
12、領導人們治理洪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是( )
a、堯 b、舜 c、禹 d、黃帝
13、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 )
a、黃帝時期 b、堯時期 c、舜時期 d、禹時期
14、下列關于我國原始居民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半坡人住在干欄式房屋里 b.山頂洞人最早使用天然火
c.河姆渡人最早種植粟 d北京人會制造工具
15、假期小紅想寫一篇關于河姆渡聚落的說明文,那么她應該到哪里去考察呢 ( )
a.山東 b.北京 c.浙江 d.云南
16、都是生活在長江流域的遠古人群( )
a北京人和元謀人
b山頂洞人和藍田人
c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元謀人
17、先后在同一地點生活過的原始居民是( )
a、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b、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c、半坡人和大汶口人 d、元謀人和北京人
18、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遺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為( )
a、戰略地位重要 b、適宜航行、交通便利
c、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適宜農業生產 d、環境優美
19、中國臺灣各黨派首腦如連戰、宋楚喻等到大陸訪問時都拜謁黃帝陵,是因為( )
a、是因為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
b、是因為他自己打敗的蚩尤
c、因為他的部落形成華夏族的基礎
d、黃帝是后人尊稱的“人文初祖”
20.“生活在距今約七十萬年前,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夠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經會使用天然火”。根據這些特點,請你判斷他屬于( )
a.元謀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半坡原始人
21. 已經學會做裝飾品的遠古人類是( )
a.金牛山人 b.北京人 c.山頂洞人 d.藍田人
22.不符合黃河流域原始農耕時代居民生活實際的是( )
a.飼養豬狗家畜 b.種植粟等農作物
c.住干欄式房屋 d.會制作魚紋彩陶器
23.小紅家有復制的魚紋彩陶盆,小麗認為:它如果是真品肯定最早是什么地方生產的。( )
a.北京人 b.山頂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4.相傳是誰創制了文字( )
a.嫘祖 b.倉頡 c.黃帝 d.伶倫
25. 下面這些對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確的是( )
a.早晨,幾十個人圍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個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頭野獸
c.大家很高興,馬上鉆木取火燒烤捕到的野獸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著一堆大火以驅趕野獸和照明
26.下列發生在我國原始社會的大事,按先后順序正確的一組是( )
①嫘祖發明養蠶繅絲 ②制作弓箭、燒制陶器 ③使用天然火 ④人工取火
a.④③①② b.②③①④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27.人類社會是由低級到高級往前發展的,這是一個客觀規律。按時間順序,下列原始人類排列正確的是( )
①山頂洞人②半坡原始居民③河姆渡原始居民④炎黃時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
28.通過禪讓制產生的第一個部落聯盟首領是( )
a 黃帝 b 堯 c 舜 d 禹
29、在哪一時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頂洞人
3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孫中山
材料二 “堯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權授舜。授舜,則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則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堯曰:終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記•五帝本紀》
請回答:
(1)材料一中的“軒轅”指哪位歷史人物?他被后人尊稱為什么?
(2)材料一中“平定蚩尤亂”的戰役是什么?這一戰役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一種什么制度?這種制度的實質是什么?
(4)上述材料中的“軒轅”、“堯”和“舜”的共同點有哪些?
【學后反思】 :談談本節課的收獲和不足。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復習學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引導學生了解炎帝、黃帝是傳說中華夏族的祖先,了解堯舜的“禪讓”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引導學生對古史傳說和史實作出初步的比較,并作出概括、判斷和解釋。
2.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組織學生講故事,談體會,了解這些傳說中的故事,哪些具有歷史事實成分,哪些是虛的,反映了傳說時代怎樣的文明曙光,從而培養學生探究式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學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的含義,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民族認同感。在“堯舜禪讓”的學習中,培養以人為本,任人唯賢的美德。通過對“大禹治水”的學習,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奉獻精神,以及環境保護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到炎帝黃帝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培養其民族認同感和愛國情感。
難點:區別史實和傳說。
三、教學過程
導入 新課:
【師】:前一段時間特別流行穿綢緞做的唐裝,知道綢緞是什么織成的嗎?
【生】:絲。
【師】:又有誰知道絲是怎么來的?
【生】:蠶繭。
【師】:有同學見過養蠶嗎?知道養蠶抽絲技術是誰發明的嗎?在傳說中是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看一下第3課: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板書)
講授新課:
【師】:知道什么是傳說時代嗎?
【生】:(看書回答)
文字出現以前,歷史主要是通過人們口耳相傳的神話和傳說保存和流傳下來的。神話與傳說有區別嗎?神話傳說和史實(歷史真實)又到底是一種什么關系呢?(教師一邊講一邊板書)我們先把問題放在這里,待會兒再來解決。
【師】:關于中國遠古居民的神話故事同學們知道哪些呢?
【生】:(思考回答)
學生講三個神話故事: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補天、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后三個任選其一講一下)
【師】:天地真是盤古開辟的嗎?人真是女媧造的嗎?宇宙、地球、人類的起源到底如何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千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么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科學家才確信,宇宙是由大約150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擊,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當溫度下降到幾千度時,宇宙間主要是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云,再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恒星體系。地球就是由星云凝結成的。人類是由猿進化而來的。
【師】:這些神話難道完全是憑空產生的嗎?能不能反映遠古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和他們的某種愿望和精神呢?
學生討論回答,教師總結:盤古用他的鑿和斧劈開了天地,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偉大的,相信勞動可以創造世界。女媧的故事反映了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階段,即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女性在生產、生活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精衛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通過這些神話故事我們可以想象,當時人們的艱難生活,正是由于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來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剛剛我們分析了幾個神話故事,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炎帝、黃帝的傳說。(板書)
【師】:傳說中,炎帝發明了什么?黃帝又發明了什么?
【生】:(看書回答)
請同學們看書上的“神農教稼圖”,炎帝又號稱神農氏,傳說他生下來時是牛首人身,他剛做首領的時候,人們主要靠狩獵為生,打到獵物大家就飽餐一頓,否則只能忍饑挨餓。想到人們今后的生活,炎帝愁得整日寢食難安。后來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生長規律,于是他想,如果能分辨出哪些果實能吃,哪些果實不能吃,將那些能吃的果實采集起來,春天把它們埋入地下,秋天就會結出果實。這樣一來,人類的生存問題不是解決了嗎?于是他不辭辛勞,翻山越嶺,嘗遍百草。據說,他在嘗百草、定五谷的過程中,有時一天就中毒達七十多次,最后終于知道了哪些東西可以吃。傳說中炎帝首先教人選擇土地的燥濕、肥饒、高低,教人觀察氣候,選擇五谷的類別,并制作耕稼的工具。所以后世把炎帝稱為是中華原始農業的創始人。
【師】:農業真是炎帝發明的嗎?那么這個傳說有沒有真實成分呢?同學們結合我們前面講的“原始農業的出現”思考一下。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農業的發明確實經歷了傳說中的這樣一個過程,原始農業的確是由采集發展而來的。正是由于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發現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在住處附近栽培這些植物,才出現了原始的農業。遠古時候的任何一件發明或改進,都是積無數人之力,經歷漫長歲月摸索的結果,決非一人短時之功勞。但是因為確切情況不可考,后人在追述他們歷史的時候,總愛將一些發明創造集中附會在他們之間的杰出代表身上。比如黃帝,他在成為著名的圣君帝王之后,一切制器故事均圍繞其展開,各種器物的發明權均歸之于他及他的臣下。
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上去,神話與傳說,神話傳說與史實有什么區別呢?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神話是遠古居民根據自己的想象對自然事物(包括人類自身起源)的虛構。但必須指出,神話的內容決不是先民純意識的心理活動,而是客觀現實和生存實踐在他們頭腦中的反映,而傳說大都以真實的歷史作為素材,并非完全虛構。平時我們把神話傳說聯在一起,不是區分得那么清楚。神話傳說與史實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聯系的。一方面,喜歡夸大事物是人類的天性,后世之人在敘述先世之事時,總是不自覺的加以增飾與夸大,神話傳說經過人民耳聞口傳,時間越久越容易失真。另一方面,神話傳說中有含有真實的歷史,考古的成果為這些傳說的真實性提供了證據。(學生看書上13頁小字部分)我們在利用神話傳說的時候,必須進行分析,做到去偽存真。
我們常說自己是“炎黃子孫”,說這句話時都覺得非常驕傲和自豪。那么大家知道這個稱呼是怎么來的嗎?為什么炎黃二帝會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學生思考回答)
炎黃二帝由斗爭走向聯合,這就告訴我們: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的殺伐爭奪而最終趨向聯合的。
【師】:平時我們除了說自己是“炎黃子孫”外,還常說“我們是龍的傳人”。有人寫了一首歌,歌名就叫《龍的傳人》,風靡全國。同學們知道龍的形象是怎么形成的?
(看“貝殼堆塑的龍虎圖”和一段投影材料“聞一多先生在論及中華民族龍的圖形時說過的一段話”:龍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我們的答案是:它是一種圖騰,并且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有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而成的一種綜合體。)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龍是眾多部落圖騰的融合體,這也反映了華夏族形成的歷程:不同部落之間從戰爭走向聯合,進而構成了華夏族的主體。
通過炎帝、黃帝的傳說,我們可以了解,在炎黃時代,中華民族的雛形已經形成。(板書)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堯舜“禪讓”的傳說。(板書)請同學們看歷史短劇:堯舜禪讓。(學生課前編排,一學生扮演“堯”,一學生扮演“舜”,還有三位學生扮演各部落首領。)
【師】:請一邊看一邊思考:舜為什么能當上部落聯盟的首領?舜是怎樣取得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的?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堯之前,部落聯盟首領的位置是通過長期的殺伐戰爭來獲取的。但從堯開始,取得首領位置的方式很是溫和,是通過部落聯盟會議民主推選產生的。這種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后人稱之為“禪讓”,這是一鐘任人唯賢的制度。舜和禹都是“禪讓”制下產生的部落聯盟首領。
從堯舜“禪讓”的傳說,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已出現國家的萌芽。(板書)
【師】:禹為什么能被推舉為部落聯盟的首領呢?
【生】:因為他治水獲得了成功。(板書)(學生講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師適當補充。)
【師】:“大禹治水”是造福炎黃子孫的偉大功業,對中華民族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大禹治水”中你能受到什么啟發嗎?
學生分組展開討論,教師啟發學生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
(1)禹的父親采取什么方法治水?(堵塞)結果怎樣?(“九年而不利”)禹采用什么方法治水?(疏導)結果怎樣?(獲得成功)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啟發?
(2)禹在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最終才獲得成功。如果他半途而廢,治水能成功嗎?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啟發嗎?
(3)當時洪澇災害非常嚴重,災害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從這個角度思考,你能得到什么啟發?
禹是“禪讓”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聯盟首領。他是站在文明門檻上的一位偉人,他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夏朝,標志著我國古代社會進入文明時代。
總結:這節課我們講了很多神話傳說,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了神話傳說和史實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有一定聯系的。
從炎帝黃帝的傳說,我們可以看出,當時中華民族的雛形已經形成。從堯舜“禪讓”的傳說,可以看出當時已出現國家的萌芽。最后,大禹因治水成功,威望大增,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國家產生了。人類的歷史進程在不斷前進,“文明曙光”已從傳說中透露出來了。
四、板書設計 :
第三課 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正板書:
傳說 炎帝與黃帝 堯舜“禪讓” 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