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多極化趨勢》教案(通用2篇)
《世界多極化趨勢》教案 篇1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教案
教學目標
一、熟悉挑戰美蘇兩極格局的政治經濟力量發展壯大的史實,記憶有關的組織、機構名稱,理解世界由美
蘇兩極對立到多極化的發展趨勢。
二、掌握“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史實依據。
三、認識圖片材料的價值及其與文字資料的印證。
四、提高認識二戰后美蘇兩極以外的各種政治經濟力量的增長,初步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及影響,
樹立世界走向多極化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的價值判斷標準。
教學重難點: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教學過程
互動設計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教師:歐共體是歐洲若干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在自愿的基礎上組成的一個地區性經濟、政治一體化聯合體。
學生:首先看《歐洲共同體》地圖,掌握歐共體成員國所屬區域。結合教材有關歐共體的知識介紹,按提示閱讀:歐洲國家為何要建立這一組織?其主要目標和作用是什么?
1、背景:⑴原因:西歐生產力/經濟的發展。⑵目的:與美國、蘇聯相抗衡,加快經濟的發展。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
2、形成:1967年由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而成(總部在布魯塞爾)
3、作用:⑴政治經濟一體化大大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⑵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嚴重削弱,不得不調整它的對歐政策。
知識鞏固:投影展示下列材料:
材料一:早在上個世紀末,隨著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即已產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又有所發展,但戰后又一度削弱。30年代,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有所發展,隨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加速了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向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進程。二戰后……不僅沒有收縮,相反有更大的發展。表現在,其—……變成了經常性行為;其—……變成了指導經濟增長的全面政策體系。
材料二:二次大戰后,跨國公司迅速發展……它是發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工具,是國際壟斷組織的新形式。具體地說,它是大壟斷企業為了占據國外市場和資源,通過直接投資,在國外設立分支機構或控制子公司,從而形成一個從國內到國外,從生產到銷售的超國家的經營體系……60年代中,一位法國作者在《美國的挑戰》一書中曾警告說,美國跨國公司正在把歐洲國家的經濟控制起來。
材料三:二次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私人對外投資的地區流向和部門流向都發生了變化,前者突出地表現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相互投資上…… ──均摘自王斯德《世界當代史》
請回答:
①據材料一,20世紀以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幾次發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二戰后其新發展反映了什么實質問題?
②據材料二,二戰后跨國公司的發展反映了什么問題?
參考答案:略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學生:首先結合教材指出以下問題
1、日本是在什么情況下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表現是什么?
3、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原因是什么?
4、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作用是什么?
知識鞏固:投影展示一組材料:
材料一:通貨膨脹率極高,失業人數超過五百萬,并且罷工不斷發生。所有的日本人都在準備沉重的賠償。他們認為,日本要作為一個軍事強國而復興,那就是愚蠢的;同時他們也認為,人民的生活水準即使要恢復到戰前的水平也不過是對遙遠的將來的一個夢幻。但是,到1948年(后),亞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的變化,這不能不影響到日本。……面對著這種新的形勢,美國政府不得不把日本重新建設成為一個反對蘇聯和中國的堡壘,而這樣一個堡壘又不得不以極高的速度建成。盟軍最高司令部在占領政策上實行了一個較大的轉變!
材料二:從朝鮮戰爭爆發起,美國軍隊就向日本企業發出了大量有關武器、運載工具零部件和其他軍用物質的訂貨單。為了幫助實現這個目標,美國被迫緊急地復興日本的經濟,這樣就使還在執行的日本經濟非軍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了。同時,日本和美國之間的經濟合作成為必不可少的了!瓘1950年開始的五年時間里,日本的企業由于軍用物資的巨大需求而發達起來!瓕τ谌毡緛碚f,這種發展是極其幸運的。事實上,當朝鮮戰爭爆發、特別需求突然猛增的時候,不論是企業家還是政治家都為此而高興,并歡呼:“神風終于開始刮起來了!”……
──摘自(日)森島通夫《日本為什么“成功”》
請學生閱讀材料并結合教材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材料一所述,概括指出亞洲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怎樣“急劇的變化”?
2.“盟軍最高司令部”是指哪國設在日本的占領機構?促使其占領政策發生“較大的轉變”的因素是什么?
3.促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神風”指什么?
4.結合近年來日本出現的有關動向,指出“日本經濟非軍事化的政策迅速中止”所帶來的危害。
第1問需要學生聯系以前學過的中外歷史有關內容加以回答。要點是:新中國建立、朝鮮北部建立了共產黨政權。第2問要求學生概括出當時世界形勢的特點:冷戰加劇,美國出于遏制蘇聯和中國的戰略考慮,改變對日政策,開始扶植日本。第3問主要指1950年后,借助于美軍的大批軍用物資訂貨,日本經濟開始迅速發展起來。第4問主要為第二個子目“矛盾與問題”的學習作鋪墊。使學生認識美國對日占領政策的變化,使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沒有得到有效根除,從而為其復活埋下了隱患。
四、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教師要求學生結合閱讀課文并提出問題:(1)試對“第三世界”的由來作簡要概括。(2)不結盟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情況如何?(3)舉例說明第三世界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事務中的作用。(4)不結盟運動的發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有何意義?
學生閱讀課文概括答案。
內容提要(1)概念:二戰后獨立的新興國家,為維護獨立、主權和發展經濟,既需要國際合作與團結,又不愿介入美蘇的爭霸斗爭,它們采取不與任何大國結盟的外交政策來維護自己的獨立,奉行不結盟的政策,這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被稱為“第三世界”。
。2)①不結盟運動興起原因:二戰后的新興國家,不愿介入美蘇爭霸的斗爭。②不結盟運動興起情況: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召開。這次會議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興起,同時也標志著第三世界的崛起。
。3)第三世界在國際政治事務中的作用:改變了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
教師舉例:1971年,在第三世界的共同努力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了恢復。
《世界多極化趨勢》教案 篇2
設計背景
本課涉及的國家和地區多、國際關系復雜、時空跨度大;人教版關于此部分內容的編寫略顯龐雜;學生普遍對國際關系認識得單薄等,這都給我們實施該課程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何設置一個主體的歷史情景,將該課的主要問題變復雜為簡潔、生澀為通俗,成為我設計的基本出發點。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教材逐步走向多元化,這使得擺在教師面前是“用教材教”還是“教教材”的問題更加凸顯,過去教材唯上、教材唯一的完成任務式的教學,已難以為繼;教材中的歷史已成為過去,相對日新月異的今天,總是顯得有些過時。如何不斷地給我們的教材增添新鮮的血液,更好的體現歷史的時代精神和時代意義,這是我在設計課程過程中考慮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
經濟全球化趨勢日益加強的今天,培養學生的現代國際意識已成為歷史課程刻不容緩的任務。它包括培養學生關注國際大事的習慣、學會評析國際焦點、明了中國所處的真實的國際環境、探討中國的外交戰略和國內方針、關心全人類的和平與發展等等。只有學生具備了大視野、高角度,才會自覺養成人文精神、自然精神和社會精神,并且這種精神不會是狹隘的,而是超越了國界。這才是我們學習歷史的真諦。
基于以上幾點,我對本課從總體上作了如下幾點設計:
一、如何在短短的一節課里,既讓學生在腦海里勾勒出一個清晰的世界多極化的總體格局與趨勢,又能對這種格局與趨勢有較深入的理解與探討,是本課--的基石與關鍵,也是創設學生能在課堂中進行活動和體驗的主體歷史情境。為此,我設計以美國發動對朝鮮的戰爭和硝煙未散盡的對伊拉克的戰爭作為主體歷史情境,以此搭建學生活動的歷史舞臺,又以“你會參加或參與戰爭嗎?”“你對戰爭的態度立場是什么?”“是什么改變了你們?”等問題為切入點,將學生分成代表法國、日本、前蘇聯或俄羅斯和中國四個小組,讓他們分別代表“自己的國家”去討論、去決策、去思考。
二、以課程標準為依托,以設計的主體歷史情境為主線,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我們參考了人教版和岳麓版兩種教材,揚長避短、給予取舍。首先是知識的準確性。關于世界多極化趨勢中的“極”,人教版提美、蘇(俄)、歐盟、日、中,而岳麓版提美、蘇(俄)、歐盟、日、第三世界。我們認為,中國是第三世界國家,而第三世界國家也離不開中國,而且第三世界國家在世界政治歷史舞臺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而我們將這一極整合為以中國為主要代表的第三世界國家。另外,人教版提出蘇聯解體加強了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而我們認為用“加強”不太妥當。因為蘇聯解體只是為多極化趨勢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并不能說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就此加強;再說“加強”之說與“多極化的形成還需要很長時間”這種我們都能接受的說法矛盾。其次,真正落實教材的材料觀,以課程標準為依托,讓教材為我所用,為學生學習所用,大膽進行取、舍、增,編寫適合教學的新教材(附后)。
三、結合當今世界熱點,收集最新信息,讓學生深刻體驗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時代氣息,感悟歷史與現實極其強烈的內在聯系,也讓學生感受到歷史讓人思維更深刻。美國攻打伊拉克烽火未滅,各種媒體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如何理解這次戰爭,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如何看待這次戰爭在多極化世界中的影響等等,都是學生感興趣而又不一定能解決的問題。我們在課堂上以此為切入點,本身就能抓住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而各大國領導人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的不同反應,恰好能鮮明地反應出世界多極化的發展趨勢。因而我們選取了俄國總統普京、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法國總統希拉克、中國等對美國攻打伊拉克發表的談話,并與朝鮮戰爭時各國的立場進行對比,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世界確實在向多極化發展。
四、設計“歷史對照篇”與“歷史的啟示篇”,一是為了使整堂課的內容變得清晰而又條理;二是為提升課堂的視野和角度,使內容變得大氣起來;三是讓學生在學習體驗的基礎上,再進行評述和深化,激發他們對自己所生存的世界進行辯證思考,明確自身在向多極化發展的世界中的人生坐標及責任感和使命感。
目標設計
基本知識目標:
了解多極化趨勢和對世界的影響、歐盟的形成和擴展、日本成為經濟大國的過程和原因、中國和第三世界的崛起等基本史實。
過程方法與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親自對朝鮮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立場和態度的決策,培養學生解讀歷史信息能力,并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正確應對重大事件。
通過創設重大國際事件為情景,培養學生關注和關心國際、國內焦點,并具備一定的洞察力。
情感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分析《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啟示,培養學生理性的精神。
通過多媒體展示戰爭畫面和戰后景象,分析《世界多極化趨勢》與世界和平的關系,引導學生關心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以此培養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和現代國際意識。
重、難點設計
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原因和留給我們的啟示。
課堂片斷實錄
師:人類歷史上的戰爭幾乎與人類的文明一樣源遠流長,有記載的15000余次,和平的日子屈指可數,究竟是誰在操縱戰爭,誰在主宰全球,讓我們用事實說話。54年前,美國在我們東亞發動了一場戰爭,即朝鮮戰爭。事隔50年后,美國又在西亞發動了伊拉克戰爭。面對這兩場戰爭,你們的國家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和擁有什么樣的立場?下面我們分成四個組,分別代表法國、日本、蘇聯和中國。先就他們在朝鮮戰爭中的角色作一簡單的探討。
生:第一組:(法國)二戰后我們的經濟情況和國際形勢,使我們必需完全跟隨美國。一是我們要美元幫助我們擺脫經濟困境;二是我們需要美國保護我們不受蘇聯的侵犯。
第二組:(日本)我們已被美國占領,只能任其擺布;我們軍隊已被解散,美國會把我們作為戰爭的后方,當然,這也會刺激我們的經濟復蘇。
第三組:(蘇聯)我們是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美國占領朝鮮的,但我們經濟上確實有困難,所以我們會很大程度的參與戰爭。
第四組:(中國)保家衛國是我們神圣的職責,我們也讓美國和蘇聯看看,別想著欺負我們。
師:你們能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和國際環境,迅速做出外交決策,說明你們已經初步具備政治家的敏銳目光。
多媒體顯示
〔歷史的對照篇〕
主要國家對兩場戰爭的態度和立場
朝鮮戰爭
伊拉克戰爭
法 國
參加了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日 本
成為戰爭的大后方
蘇―俄
支持中朝作戰
中 國
遭受侵略,抗美援朝
師與生共同得出結論:戰爭是可以折射國際關系的!岸稹焙蟮氖澜鐝馁Y本主義世界來看,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其他國家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紛紛倒在美國這一邊。從社會主義世界來看,也只要一個超級大國,其他國家政權都是“新生兒”,他們需要蘇聯的保護。這樣,世界就形成了以美蘇為核心對峙的兩極格局。
多媒體顯示兩極格局示意圖:
師:(過渡)這種局面會維持很長時間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悄悄地發生變化,并且越來越明顯。還是讓我們用事實說話,請聽我口述一段新聞:
xx年3月20日凌晨5點30分,美國及其盟國對伊拉克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打擊,也就在同一天,國際社會紛紛作出反應。我們再請各位代表向全世界表明你們國家的立場和態度。(學生討論交流)
生:(第一組)我們法國會譴責美國的行為。
課件演示:消息(新聞聯播):
法國總統希拉克20號與德國總理施羅德通電話,雙方強烈譴責美國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單方面對伊拉克采取軍事行動。雙方強調安理會仍然是解決國際矛盾的唯一渠道,并表示雙方在伊拉克問題上的立場是協調一致。
師:美國對法國的態度很生氣,說,“想當初不是我們解放你們,今天你們只會說德語呢?”。有人說,伊拉克問題使巴黎和華盛頓的政治距離變得象大西洋一樣遼闊。由追隨到譴責,究竟是什么改變了你對美國的態度?
生:此一時,彼一時也。今天我們經濟發展了,蘇聯也解體了。
師:能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你們歐洲發展的道路嗎?
生:我們靠的是我們區域內精誠合作。
師:我們大家一起去學習法國的經驗。邊用多媒體展示歐盟的擴展過程,邊與同學一起根據閱讀教材歸納:
規模:1951年6個國家──xx年的25個
名稱:歐共體──歐盟
性質:經濟聯盟──經濟政治聯盟──經濟政治軍事聯盟
小結:目前歐盟是第三大人口居住區,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gdp達到10萬億歐元。歐盟還決定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增強歐盟的軍事實力,預計xx年建成12支精銳的作戰群。歐盟在國際影響越來越大,理所當然的成為世界多極化趨勢中的“一極”。
生:(第二組)謀求與我們日本的經濟相匹配的軍事和政治實力,是我們外交的重心,我們需要美國的幫助,但也不可能盲從。
多媒體顯示:消息(新聞聯播):小泉表示,對美國的行為表示理解,但是日本不直接參與戰爭,希望能參與戰后伊拉克的重建。
切換畫面顯示日本在世界地圖上的位置。
師:日本在地圖上很;資源貧乏;相對法國也略顯孤獨;還是二戰的戰敗國,憑什么參與國際事務呢?
生:別忘了我們的經濟世界排名第二。
師:是什么原因使你們在短短的不到30年的時間由戰敗國發展到世界經濟第二的?
生:我們資源固然貧乏,但我們走的是高科技的發展道路;當然,這與我們長期注重教育是分不開的,還別忘了我們的日本民族是勤奮的;美國在戰后的幫助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師與生:經濟強大后的日本將提高軍事和政治地位作為其外交中心,xx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衛隊遠赴伊拉克,參與戰后的伊拉克重建。xx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他將在出席聯大會議期間要求聯合國考慮吸收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小結:于是,在世界的舞臺上我們聽到了一個強者的聲音,日本成為影響當今世界的又一極力量。
生:(第三組)我們俄羅斯會強烈譴責美國這種行徑。
多媒體展示:消息(新聞聯播):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0號召開的俄羅斯高官會議上要求美英等國立即停止對伊拉克的戰爭。他說,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違反了世界人民的意愿,違反了國際法準則和聯合國憲章,是一個“極大的政治錯誤”。
切換畫面顯示俄羅斯解體示意圖
師:今天的俄羅斯已不是當年的蘇聯,再說你的經濟問題和車臣問題,都深深的困擾著你,你還有精力顧及其他嗎?
生:別忘了我們的軍事力量存在,特別是我們的核力量,我們理應成為世界安全穩定的因素。
師:為了向世界昭示這一點,你們俄羅斯最近有什么行動嗎?
師:有的。xx年2月17日,我們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對此,我們總統普京發表講話說,我們不怕讓世界看到我們的軍備,蘇聯和他的核力量,曾經是世界安全最強有力的因素,今天俄羅斯也應該成為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
小結:我們明白了,蘇聯曾是兩極中的“一極”,今天俄羅斯仍然是多極中的“一極”。
生:(第三組)我們中國的立場和俄法一樣。
師:有他們強硬嗎?
生:沒有。但我們反對。
多媒體展示:消息(新聞聯播):
指出,只有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維護安理會的團結和權威,在聯合國框架內政治解決伊拉克問題,才是正確的方向。
師:別人是第一世界,第二世界,你中國第三世界,底子太薄,你的聲音能在國際舞臺上起作用嗎?
生:通過改革開放的我們,已今非昔比;目前我們是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況且在世界舞臺上,還有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
師:第三世界國家為什么支持中國?他們在國際舞臺上有什么表現嗎?
生:我們相互需要。他們需要我們,因為我們是發展最快的又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作為龍頭可以帶動他們經濟的發展,另外中國也是作為唯一的發展中國家成為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他們也需要我們替他們說話。中國需要他們是因為,我們有著相似的過去,又面臨著共同的發展任務,合作起來更現實。況且,第三世界也很團結,不結盟運動就是例子。
多媒體展示:不結盟運動的發展示意圖。
小結:中國與第三世界越來越成為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維護和平的力量,構成多極的又“一極”力量。
師:這就是歷史的鮮明對照。
多媒體展示:
〔歷史的對照篇〕
主要國家對兩場戰爭的態度和立場
朝鮮戰爭
伊拉克戰爭
法 國
參加了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強烈譴責
日 本
成為戰爭的大后方
不直接參與戰爭
蘇―俄
支持中朝作戰
立即停止戰爭
中 國
遭受侵略,抗美援朝
政治解決
師:從前后主要國家對兩場戰爭的態度和立場對比,我們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和啟示?
〔歷史的啟示篇〕
師與生:世界變了,態度的變化實際體現了國力的變化,國力的變化會導致政治地位的變化,政治地位變了,國際格局也就變了。出現了五大力量中心。
多媒體演示兩極格局和多極格局的示意圖。(利用畫面對多極“趨勢”的含義作詮釋)
一、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趨勢(板書)
師:如果不考慮你的國際,你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你愿意生活在哪一個時代?(學生討論)
生1:多極化,相互制衡,更安全。
生2:現在各極力量之間的關系變了,以前是美蘇嚴重對峙,容易爆發世界大戰;今天有競爭,也有合作,決不是對峙,因而不容易爆發世界大戰。
生3:過去的美蘇是世界的領袖,今天再沒有誰能一呼百應。所以有戰爭,也是局部戰爭。
這就是多極化趨勢對世界的影響。
二、世界多極化的趨勢,對世界的影響(板書)
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降低,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穩定,但世界并不太平。(板書)
師:離真正的和平,我們究竟還需要走多遠?
三、世界格局從兩極到多極漸變的過程特點(板書)
過程是緩慢的、曲折的、復雜的,蘇聯的解體曾經加速了這個過程,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的形成還需要很長時間。
師:面對今天的國際格局,我們該何去何從?
四、留給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啟示(板書)
1.注重以科技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提升綜合國力。
2.加強區域的團結合作。
3.第三世界國家對內要制定適合本國的經濟發展戰略,對外要立足第三世界,加強與第三世界的團結與合作,同時也要和發達國家加強經貿合作和政治對話。
結束語
師:戰爭是復雜的,留給我們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但和平與發展是我們永恒的主題,讓我們努力為之而奮斗吧!這是我們學習這堂課的真正意義。
附:
世界多極化趨勢
。▽W生閱讀教材)
美國與蘇聯的對峙形成了兩極對立的世界格局。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世界霸權,對世界各國的安全與主權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嚴重威脅。不過,這種局面沒有維持很長時間,隨著各國的經濟發展和實力增強,它們擺脫美蘇控制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整個世界開始從兩極逐漸走向多極化。
歐盟的形成和擴展
西歐曾經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這一地區的國際地位嚴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國以恢復經濟和對抗蘇聯。
20世紀50年代,西歐各國的生產力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它們越來越強烈地要求從美國的陰影下走出來,然而,它們當中任何一個國家的實力都無法與強大的美國和蘇聯相比,只有聯合起來,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與發展,在世界上發揮自己的作用。
1951年,法國、聯邦德國、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六國宣布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為歐洲共同體,簡稱歐共體!袄鋺稹钡慕Y束,為歐洲的統一提供了歷史性機遇。1991年底,歐洲共同體各國在荷蘭簽訂了《歐洲聯盟條約》,目的是使歐洲一體化向縱深發展和成立政治及經濟貨幣聯盟。1995年,奧地利、瑞典和芬蘭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擴大到15個。xx年5月日,東歐10國加入歐盟,這是歐盟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張。目前歐盟成員25個,是世界上第三大人口居住區,面積近400萬平方公里,gdp達到10萬億歐元。歐盟還決定建立歐洲快速反應部隊,增強歐盟的軍事實力,提高歐盟的國際地位。
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國以盟軍的名義對日本實行了單獨占領,日本政府則采取了追隨美國的政策。戰敗后的日本,國土荒蕪,經濟衰竭,民不聊生。
冷戰爆發后,美國把日本作為遠東的反共橋頭堡,轉而扶植日本。經過恢復和調整,日本經濟逐漸達到和超過了戰前水平,并在1956—1972年期間呈現出高速發展的局面。在此期間,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上升到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一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
日本經濟獲得高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在美國占領期間推行的民主化改革,鏟除了明治維新以來殘存的封建因素,為后來的經濟騰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舉國上下集中精力進行經濟建設。日本人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重建家園,擺脫貧困,趕超歐美;政府也把發展經濟放在首要位置,采取了制定經濟計劃等方式,利用國家政權大力推動經濟的發展。
高度重視科技。戰后,日本工廠的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必須采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才能趕上西方發達國家。因此,日本采取了引進先進技術的方法,投資少,見效快,還根據實際情況邊引進,邊消化改造。
高度重視教育。日本把教育作為戰后重建的原動力,在戰敗后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政府仍然保持對教育的高投入,毅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制,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
隨著日本經濟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外交方面竭力謀求與之相匹配的政治軍事外交。xx年9月,日本派出了1000人的自衛隊遠赴伊拉克,參與戰后的伊拉克重建。xx年8月24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表示,他將在出席聯大會議期間要求聯合國考慮吸收日本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蘇聯解體及今天的俄羅斯
二戰后的蘇聯,是唯一能夠抗衡美國的國家,當時美國的軍隊人數為1200萬,蘇聯是1136萬。但“二戰”使蘇聯損失6790億盧布,人力損失是3000萬,是美國的百倍。
由于多方面復雜的原因,蘇聯解體了。1991年底,俄羅斯等11個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簽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獨聯體成員擴大到蘇聯絕大部分加盟共和國。文件同時宣布“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停止存在”。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聯邦取代了蘇聯在聯合國的地位,并擁有足以與美國相匹敵的軍事武器。隨著國內經濟形勢不斷好轉,國際地位也有了很大改善。
xx年2月17日,俄羅斯進行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對此,普京發表講話說,我們不怕讓世界看到我們的軍備,蘇聯和他的核力量,曾經是世界安全最強有力的因素,今天俄羅斯也應該成為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及中國的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亞非拉地區掀起了民族解放斗爭的浪潮,誕生了許多新興獨立國家。然而,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集團的緊張對峙和激烈爭奪,威脅著世界和平和各國安全。在這種國際形勢之下,新興的獨立國家在國際上仍然處于弱勢地位,甚至成為美蘇爭霸的戰場。因此,他們強烈要求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狀況,積極謀求維護自身獨立、主權、發展和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徑。
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舉行,有25個國家出席。會議通過了《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確立的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的基本原則和宗旨,標志著不結盟運動的正式誕生。到xx年止,不結盟運動發展到113個國家,全部是第三世界國家。
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力的迅速發展。從1997年開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比率保持在7%以上,xx年是9.1%,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中國致力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