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一] 教學程序
導言
復習提問:
1.從分子角度分析為什么親代和子代在性狀上相似?
學生回憶回答:因親代把自己的dna分子復制了一份,通過精子和卵細胞傳給了子代。
2.為什么子代獲得了親代的dna分子,子代在性狀上就像親代呢?
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會回答:是因為dna分子可以控制遺傳性狀。
那么,dna分子是怎么控制性狀呢?
這就是本小節要解決的內容。
[二] 教學目標達成過程
現代遺傳學的研究認為:每個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這些基因分別控制著不同的性狀。
教師出示:果蠅某一條染色體上的幾個基因及基因所控制的性狀的掛圖。
學生觀察思考:
教師點評:由圖可說明每種生物都有許多基因(因每種生物有多條染色體)。性狀是由基因所控制的。那么基因與dna有什么關系呢?
一、基因--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p13~14。
教師簡介基因的發展:讓學生明確人們對基因的認識是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是在實驗基礎上隨著理化技術手段的發展而發展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人們才真正認識到,成熟體細胞中的每一條染色體只含有一個dna分子,每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基因,基因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
學生要對此概念理解,教師必須對此概念的三個要點進行點評:
1.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即基因是dna的片段,但必須是有遺傳效應,有的dna片段屬間隔區段,沒有控制性狀的作用,這樣的dna片段就不是基因。
2.基因是決定性狀的結構單位。
學生活動:觀看“基因工程初探”錄像片段,讓學生理解控制某性狀的基因是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切除,可以拼接到其他生物的dna分子上去,從而獲得某種性狀的表達,所以說基因是決定性狀的結構單位,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3.基因是決定性狀的功能單位。即生物的特定基因決定生物的特定性狀。如人的黑發由黑發基因控制,人的雙眼皮由雙眼皮基因控制。
設疑: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dna與蛋白質共同構成染色體,那么基因與染色體有何關系呢?
學生思考、教師點撥: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這就像音樂曲譜,一個曲譜分成許多小節,各個小節內排列著數目不等的音符,經演唱表達不同的音調。
再回憶:dna分子的基本單位是什么?有多少種?
學生回答:(略)教師給予肯定并鼓勵。
質疑:基因的化學結構怎樣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并回答“每個基因含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
教師講述:基因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代表遺傳信息。
例如:人的雙眼皮基因有特定的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這樣特定的排列順序就代表人的雙眼皮的遺傳信息,上一代傳給下一代的是遺傳信息而不是雙眼皮本身,下一代就可以將雙眼皮遺傳信息表達為雙眼皮。不同的基因,四種基本單位的排列順序不同,但是,每個基因都有特定的排列順序。
最后,銀幕顯示進行總結:
a.基因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
b.每個染色體含一個dna分子,染色體復制后在細胞分裂的間期、前期、中期,每個染色體包含兩個姐姐妹染色單體,此時含有兩個dna分子。
c.每個dna分子有很多基因。
d.每個基因有成百上千個脫氧核苷酸。
e.基因的不同是由于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不同。
通過總結,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再質疑:基因是如何復制的?基因又是如何控制性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