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精選3篇)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篇1
第一節(jié)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寶雞市陳倉區(qū)教育局教研室 張建衛(wèi)
教 學 課 題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教 學 課 時
總2課時 第1、2課時
教 學 目 的
知識目標
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了解)
能力目標
⑴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模仿)
⑵進行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獨立操作)
情感目標
通過課件展示及問題討論,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艱辛和難度,培養(yǎng)科學思維的良好品質。
教 學 重 點
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教 學 難 點
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
教 學 方 法
啟發(fā)探究、研討式學習、課件演示法、討論法
教 具 準 備
制作《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flash課件
教 學 課 件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flash課件
教 學 過 程
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設計思想
引入新課:
一、滲透現象:
播放滲透作用演示動畫,提出問題:
①漏斗管內的液面為什么會升高?
②如果用一層紗布代替玻璃紙,液面還會升高嗎??
③如果燒杯中也是同樣濃度的蔗糖溶液,結果會怎么樣?
仔細觀察實驗前后裝置內葉面的變化,思考后回答。
歸納出產生滲透現象兩個必要條件:①
②半透膜;濃度差。
通過演示動畫,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調動其思維。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播放紅細胞在低滲溶液和高滲溶液中形態(tài)變化的動畫,提出問題:
④細胞在什么情況下吸水?又在什么情況下失水?
繼續(xù)設問:
⑤紅細胞的膜是不是相當于半透膜?
⑥當外界溶液濃度很低時,紅細胞一定會因為吸水而漲破?如果換成植物細胞呢?
播放動畫,演示植物細胞結構。
三、探究
請同學就課本p61舉出的兩種現象進行思考。
請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交流討論結果。包括三個方面: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方案及結果預期。
對各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展示、點評,并針對不足提出新的問題供各小組修正實驗方案。
對修正結果進一步評價。
四、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
播放動畫,提出問題:
⑦當洋蔥紫色表皮細胞處于不同濃度蔗糖溶液中分別發(fā)生了什么現象?
⑧為什么質壁會分離?說明什么?
⑨這里的“質壁”分別指的是什么?
繼續(xù)設問:該實驗如果成功了,你能從中獲得哪些有效的信息?
五、其他實例
播放課件,結合課本描述歸納。
細胞膜、其他所有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的膜。
課堂練習:略
仔細觀察不同濃度外界溶液下,紅細胞形態(tài)的變化,思考回答。
歸納出細胞吸水和失水的條件: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液濃度 吸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液濃度 失水
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內液濃度不吸水不失水
結合所觀察到的現象,思考回答。
觀察植物細胞與紅細胞的異同。
閱讀課本p61探究文字,分小組就有關現象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寫出實驗方案、準備班級交流。
各小組交流:
1.提出的問題
2.做出的假設
3.實驗方案設計及可能出現的結果
展開新的探討,修正實驗方案。
觀看動畫,通過討論、辯論,回答問題。
當植物細胞處于:
高滲溶液中---質壁分離
低滲溶液中---質壁分離復原
等滲溶液中---不變化
全透性與半透(選擇透過)性
原生質層和細胞壁
(見課件)
膜的選擇透過性具有普遍性。
深入引導學生思維,明確探究的目標,展開思維遷移。
使學生模仿開展研究活動,體驗科學研究的嚴謹性。
落實獨立操作的技能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培養(yǎng)觀察能力,分析、歸納、修正能力。
分析能力、獲取信息能力
知識與能力的再遷移
板書設計
引入新課:
一、滲透現象:
二、細胞的吸水和失水
三、探究
三個方面: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方案及結果預期。
四、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
五、其他實例
播放課件,結合課本描述歸納。
細胞膜、其他所有生物膜都是選擇透過性的膜。
布 置 作 業(yè)
課后:一、二
教 后 反 思:
本節(jié)課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能夠把學生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通過動畫的形式形象化、生動化,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和時效性。
優(yōu)點:1.問題串有梯度,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
2.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利于學生內化知識;
3.“教”是為了“不教”,從設計理念上始終貫穿“學生為主體”,教師只做點評、點撥,從而使學生有所得,有利于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精神和能力。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篇2
一、選擇題
1.最能代表生物膜基本化學成分的一組化學元素是( )。
a.c、h、o、n b.c、h、o、n、p
c.c、h、o、s、p d.c、h、o、mg、fe
2.滲透作用是有大液泡的植物細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下列能夠稱之為滲透作用的是( )。
a.鉀通過原生質層 b.氧氣通過細胞膜
c.水通過原生質層 d.水分子通過細胞壁
3.將洋蔥鱗片葉放在質量濃度為0.45 g/ml蔗糖溶液中,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放在質量濃度為0.35 g/ml蔗糖溶液中,細胞有脹大趨勢;放在質量濃度為0.4 g/ml蔗糖溶液中,細胞幾乎不發(fā)生什么變化,這表明( )。
a.洋蔥表皮細胞已死亡
b.細胞膜不允許水分子自由通過
c.蔗糖分子進入細胞,導致滲透平衡
d.細胞液濃度與質量濃度為0.4 g/ml蔗糖溶液濃度相當
4.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是指( )。
a.細胞質和細胞壁分離 b.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分離
c.細胞質和液泡分離 d.細胞質和細胞膜分離
5.成熟區(qū)的外層細胞不斷吸收水分到根內部的導管中,水分之所以能由外到內逐層滲過各層細胞,是因為各層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
a.逐層降低 b.逐層升高 c.不變 d.取決于土壤溶液濃度
6.將已經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放入清水中,其吸水力的變化為( )。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不變 d.等于0
7.觀察細胞質壁分離的裝片時,可看到洋蔥表皮細胞的變化狀況是( )。
a.液泡變小,紫色變深 b.液泡變大,紫色變淺
c.液泡變小,紫色變淺 d.液泡變大,紫色變深
8.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時,水分子依次通過的結構是( )。
a.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膜 b.細胞膜、細胞質、液泡膜
c.液泡膜、細胞質、細胞膜、細胞壁 d.細胞膜、液泡膜、細胞質
9.一般在光學顯微鏡下看不到植物細胞的細胞膜,而在下列的哪種情況下,可以看到細胞膜( )。
a.細胞進行分裂時 b.發(fā)生質壁分離時
c.顯微鏡視野調亮時 d.細胞吸收水和離子時
10.若向日葵的某種細胞間隙的液體濃度為a,細胞液濃度為b,細胞質基質的濃度為c,則當它因缺水而萎蔫時,三者之間的濃度關系為( )。
a.a>b>c b.a>c>b c.b>c>a d.b>a>c
11.向豬膀胱內注入一半質量分數為30%的蔗糖溶液,扎緊入口,然后將其浸入質量分數為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0 min稱一次重量,能正確表示測定結果的是下圖中的( )。
12.利用高濃度食鹽溶液殺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由于食鹽中氯有殺菌作用
b.由于高濃度食鹽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細胞不能生存
c.由于滲透作用,使細菌細胞脫水而死亡
d.由于食鹽是中性,不適于細菌生長
13.假定將甲、乙兩個植物表皮細胞分別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兩種溶液濃度均比細胞液濃度高。蔗糖分子不能透過膜,甘油分子可較快地透過膜。在顯微鏡下連續(xù)觀察。甲、乙兩細胞的變化是( )。
a.甲、乙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不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
b.甲、乙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但乙細胞隨后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
c.甲、乙兩細胞發(fā)生質壁分離后,但甲細胞隨后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
d.甲、乙兩細胞均發(fā)生質壁分離,后均又發(fā)生質壁分離復原
14.某同學為觀察滲透現象,設計了如下實驗:用豬的膀胱膜將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裝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na+和cl-可自由通過半透膜)的燒杯中,并使漏斗管內的液面與燒杯中的液面一樣高。但他始終沒有觀察到滲透現象。他應該怎樣改進實驗,才能達到實驗目的?( )
a.把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換成質量分數為30%的nacl溶液
b.把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改裝在漏斗里,清水裝在燒杯中
c.把豬的膀胱換成其他半透膜
d.把質量分數為10%的nacl溶液換成質量分數為10%的蔗糖溶液
15.如右圖所示,在火棉膠袋(半透膜)內注入淀粉和食鹽溶液,用線系緊密封,使細玻管內的液面剛好高出燒杯內蒸餾水的液面,過一段時間后用碘酒和硝酸銀溶液分別檢驗蒸餾水,整個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是( )。
a.細玻管內液面上升 b.細玻管內液面不變
c.蒸餾水遇碘酒變藍色 d.蒸餾水遇硝酸銀溶液無變化
二、非選擇題
16. 右圖示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質壁分離,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原生質層包括[ ] 、[ ] 和[ ] ;
(2)植物細胞質壁分離的發(fā)生是由于外界溶液的濃度比細胞液的濃度 ,原生質層的 性比細胞壁大。
17.下圖示一個動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請根據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結構是[ ] ;
(2)與細胞分裂時紡錘體的形成有關的結構是[ ] ;
(3)與細胞分泌物形成有關的結構[ ] ;
(4)請?zhí)顚懴铝袠颂枌拿Q:
[2] ;[4] ;[5] ;
[6] ;[9] ;[10] ;
(5)此細胞中酶的合成過程發(fā)生在[ ] 上。某些酶的分泌要通過[ ] 生小泡來完成。
18.構成細胞的生物膜是選擇透過性膜,其特點是水分子可以自由通過,被選擇的小分子和離子可以通過,不被選擇的小分子和離子及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請根據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簡要寫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實驗步驟和實驗結果,驗證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的功能。
實驗材料和用具:新鮮的紅色康乃馨、燒杯、玻璃鉛筆、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清水、量筒。
第一步:選兩只大小相同的燒杯,用玻璃鉛筆標上a和b。
第二步: 。
第三步: 。
現象: 。
問題:出現鹽酸溶液中結果的原因是 。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 2.c 3.d 4.b 5.b 6.a 7.a 8.b 9.b 10.b 11.b 12.c 13.b 14.d 15.a
二、非選擇題
16.(1)2 細胞膜 5 液泡膜 3 兩膜間的細胞質 (2)大、伸縮
17.(1)1細胞膜 (2)8中心體 (3)3高爾基體 (4)2細胞質 4核膜 5內質網 6線粒體 9核仁 10染色質
(5)7核糖體 3高爾基體
18.第二步:在a、b兩只燒杯中,分別加入等量15%的鹽酸或清水;第三步:選等量的紅色康乃馨花瓣,分別放入a、b兩只燒杯中,經過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清水中花瓣仍為紅色,水呈無色;鹽酸中花瓣顏色逐漸褪去,而溶液變紅;問題:在酸性環(huán)境中生物膜上的載體蛋白質變性失活,細胞膜喪失了選擇透過性的能力,大分子的色素進入溶液而使溶液變紅。
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 篇3
1.學習目標
(1)舉例說出細胞膜是選擇透過性膜。
(2)通過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實驗,嘗試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并進行關于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設計和操作。
2.學習建議
(1)注意區(qū)分半透膜和選擇透過性膜。半透膜是指一類可以讓小分子物質通過而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的一類薄膜的總稱。小分子和大分子的界定,依膜的種類不同而劃分范圍不同;活細胞內的生物膜是一種選擇透過性膜,它只允許小分子自由通過,它所選擇的離子、小分子物質可以通過,而其他的離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不能通過,是嚴格的半透膜。細胞喪失活力后,生物膜的選擇透過能力也隨之喪失。
(2)滲透吸水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方式,只有理解了滲透吸水的原理,才能理解細胞吸水的條件。在滲透作用中,水分從水分子密度高的一側向密度低的一側運動,由于在細胞中水是溶劑,因此從溶液的角度來說,水分是從溶液濃度低的一側向溶液濃度高的一側滲透。
(3)實驗是對教科書中的假說、觀點、規(guī)律等內容的驗證和探索研究。要學會根據要求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通過實驗來培養(yǎng)并提升自己的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實驗現象描述記錄能力以及結果分析說明能力等。
(4)在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質壁分離復原實驗中,如果沒有紫色洋蔥鱗片葉做實驗材料,可以用新鮮的紅色花瓣代替或其他細胞液無色的細胞材料經活體染色劑染色后觀察。一定要注意觀察的順序:先用低倍物鏡找到要觀察的細胞,然后調到高倍物鏡下觀察正常細胞;再觀察發(fā)生質壁分離的細胞,最后觀察質壁分離復原的細胞。質壁分離以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可拓展運用于:①證明成熟植物細胞能發(fā)生滲透作用;②證明細胞是否是活的;③作為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膜的方法;④初步測定細胞液濃度的大小。但溶質如果是選擇吸收的小分子或離子的溶液(如kno3溶液、尿素溶液、乙二醇等),則不能用于本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