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內物質的運輸
第一節第一課時(總第一課時)
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課題:第一節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1)---------血管
教學目標:1、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2.初步學會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的方法,從感性上認識血液流動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動脈、靜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
教學方法:講授與觀察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新課的引入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主要是由血液來完成的。血液在人體哪些部位流動?怎樣流動?流動的動力是什么?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個方向流動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構成的封閉的管道中流動的。流動的動力來自心臟的搏動。)
二、新課講解
1、簡介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功能
2、血管從粗到細,就像城市的自來水管道一樣,人體內的全部血管連接起來全長可達10萬公里。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動。
(1)師:請同學們對照書上第3頁圖,摸一摸自己的頭部、腕部、足部有跳動感的部位,跳動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規律?(學生摸后回答。)
(2)師: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觀察后回答。)
(3)師:你摸到跳動的部位是動脈,手背上的“青筋”是靜脈,連接動脈和靜脈的是毛細血管。血管的這種跳動稱脈搏。下面一起來測一下自己的脈搏。
(4)統計男、女生脈搏的次數,并結合小資料的內容討論:男女生的脈搏有什么不同?體質的強弱與脈搏有關系嗎?
3、觀察三種血管的插圖,并結合書本討論以下問題:(a)三種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樣? (b)從圖上分析比較三種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并發言后,老師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回答的內容予以補充和修正。)
(1)老師出示投影片,讓學生將三種血管進行比較并思考:動脈、靜脈管壁彈性大小不同與血流方向有什么關系? 動脈、靜脈的分布有何不同?舉一至兩個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血管種類 動脈 靜脈 毛細血管
功能
分布
管壁特點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2)師:毛細血管是一種什么樣的血管?為什么叫它毛細血管?(學生回答:它是連通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
師:講述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1) 毛細血管極細,內徑僅有8~10微米,(2) 管壁極薄,僅有一層上皮細胞(3) 毛細血管數量大,分布廣。(一個70公斤的人,把他的毛細血管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轉一圈。)
4、課后探究
(1)根據三種血管的結構特點和定義,你推斷血液在三種血管內的血流速度怎樣?在血管內血流方向應該是什么樣?(血流速度:動脈管內血流的速度快,靜脈管內的血流速度慢,毛細血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血流方向是:由動脈→ 毛細血管 → 靜脈。)
(2)教師提供實驗材料——無色素的小魚供學生觀察尾鰭的血流情況以驗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