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物質運輸的路線
第三節 物質運輸的路線
教材分析
肺循環、體循環的途徑這部分知識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它既是對前面所學的血液,血管、心臟等知識的深化,又是后面學習消化、呼吸、排泄等章節的前提和關鍵。淋巴循環這部分內容學生比較陌生,但在生理學中卻占有重要的位置?梢酝ㄟ^探究法讓學生了解血漿、淋巴、組織液三者的關系并找出血液循環、淋巴循環的聯系。
學生分析
本節課從復習血管和心臟等方面的知識入手,來探究血液循環的路線及血液成分變化的情況,學生便于掌握。這節課的教學的難點應當是如何通過犬頸部淋巴與血漿成分的比較作為突破口,打破學生對淋巴的形成及意義的陌生感。
設計理念
對學生加強科學素質的培養,即通過已有知識的整合,培養學生設計試驗的能力、推理 和概括能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教學目標
知識性目標
1.理解血液循環的概念,概述血液循環的途徑。
2.闡述體循環和肺循環的基礎知識。.
3.知道淋巴循環及其意義,識記淋巴。
技能性目標
1. 通過探究體循環和肺循環途徑及血液成分變化情況,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2.通過探究淋巴的形成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對比、語言表達、合作學習的能力。
情感性目標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勇于探究的精神,實現自主性學習。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提示和建議
引入:同學們有沒有親身體驗過或見過在醫院“輸液”的情景?你能說一說護士在“輸液”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步驟
么? 先消毒然后將輸液針扎入靜脈血管中。
教師適時引導并補充
藥物是怎樣到達病造部位的
呢? 通過血液循環將藥物送達病
灶部位
提問:血液循環系統是由那些
結構組成的? 課件展示心臟和血管
與心臟相連接的血管的名稱
分別是什么? 略
多媒體展示血液循環模式圖
中其他結構的名稱。
講述:圖中藍色表示靜脈血,紅色表示動脈血。動脈血是指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靜脈血是指含氧較少、顏色暗紅
的血。 展示血液循環的模式圖
根據已有知識,你能用箭頭標出血流的方向么?
血液循環的路線有幾條?兩
條循環路徑分別是什么? 略
想一想,動脈血和靜脈血在人體的什么部位發生轉變的?體循環和肺循環的意義是什
么? 血液在肺部由靜脈血轉變為動脈血。在全身毛細血管處由動脈血轉變為靜脈血。
練習:血液循環的途徑有(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體循環是血液在(心臟)和(全身各組織器官)之間的循環。肺循環是血液在(心臟)和
(肺)之間的循環。 以填空題的形式出現,加深學生的記憶。
總結:體循環和肺循環獨立進行,在心臟處連通在一起,構成完整的血液循環途徑,保證了體內的物質運輸和交換,使人體的各項生理活動得以正
常進行。
過渡:當我們生病打針的時候,注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進入的藥物由是怎樣到
達病灶部位的呢? 通過血液循環。
糾正:不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