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物質的運輸莖的結構
詳細介紹:第五章營養物質的運輸第二節莖的結構
濮陽市第五中學李艷紅
教學目標
1.掌握木本植物(這里指雙子葉植物中的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草本植物(這里指單子葉植物中的草本植物)莖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理解年輪形成的道理,了解草本莖倒伏的原因及防止倒伏的措施。
2.通過用顯微鏡觀察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莖的橫切裝片,進一步鞏固使用顯微鏡的技能和在顯微鏡下識別生物體結構的觀察能力。
3.通過分析“木本莖年輪的形成”,使學生樹立生命物質的發展變化觀點和內、外因辯證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本本植物莖的結構”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因為:
(1)木本植物莖的結構,可作為其它植物莖結構的代表,弄清木本莖的結構,為了解其它植物的莖奠定基礎。
(2)只有掌握了木本莖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的功能和年輪形成的原因。
2.對維管束概念的理解和年輪概念的理解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維管束是對莖結構整體而言,是莖的立體結構。它指的是:莖內,由韌皮部、形成層、本質部三部分合起來構成的結構。課本上維管束的圖和莖的橫切裝片,都是一個平面的結構。如何使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立體概念,教師可參看教參,自制維管束教具加以說明,避免學生對維管束的理解形成片面性。
(2)年輪的形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莖的形成層在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進行周期性活動的結果。學生能夠理解年輪是植物的生長線,但容易把年輪的概念與年輪線的概念混淆,造成理解上的誤差。為了避免這種誤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結合掛圖、模型或自畫板圖配合相應的文字進行說明。準確地把握年輪的概念及年輪線的概念。
3.組織學生觀察木本植物莖和草本植物莖結構的橫切、縱切裝片,也是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學生對莖結構的認識還只停留在書本和教師的掛圖上,從顯微鏡下觀察到的莖結構在認識上存在差距,需要有一個“重新認識”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實驗中,要耐心引導學生一步步地把觀察到的結構特點與教科書中的掛圖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復習鞏固上節課內容:
1.看圖識記葉芽的各結構的名稱及作用。
2.幼葉葉腋里的突起將來發育成什么?
3.葉芽、花芽和混合芽的區別。
4.側芽、頂芽是由葉芽中的什么發育成的?
5.植物的頂端優勢原因是什么?
6.莖的功能是_____和______,莖是由____發育成的。
7.楊樹的頂芽屬于_____。
8.下列關于葉芽的描述正確的是()
a葉芽中具有大量分生組織細胞b離生長點越遠的幼葉越早發育成葉
c生長點及周圍部分將發育成頂芽d芽原基著生在未來枝條上節的位
新課講授:
1.關于引言:教師通過復習提問的形式,從上節課所學的知識,引出莖的功能,從而導出莖的結構。也可以準備好一些種類的植物莖(2~3年生),直接提問學生:①莖是怎么發育而成的?②莖有什么作用,為什么會有這些作用?③莖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生回答這問題的基礎上,說明不同的植物,莖的形態雖不一樣,但其基本功能卻是相同的。有支持植物體、輸導營養及繁殖的作用。莖的這些功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莖的結構究竟是怎樣的,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莖的結構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