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大現代建筑(一)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由香港貿易發展局擁有,是亞洲首個專為展覽會議用途而興建的大型設施,并由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大會堂前廳的玻璃幕墻高達三十米,擁有一百八十度寬廣的海港景觀,香港會展中心新翼與原有的會展中心之間,由一條長一百一十米的天橋走廊連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座落在面積為6.5公頃的填海人工島上。有三個大型展覽館,提供28000多平方米的展覽面積,可容納2211個標準展臺;又有不同大小的會議廳房共占地3000平方米,以及一個面積4300平方米的會議大堂。在此大堂舉行會議可容納4300人,用來舉行宴會則可招待3600名賓客,是全球最大的宴會廳之一。
會展中心有五間展覽廳,共46,600平方米。二個會議大廳共6,100平方米,。五十二個大小會議室。
“鳥巢”,這件被譽為“第四代體育館”的偉大建筑作品,見證的不僅僅是人類21世紀在建筑與人居環境領域的不懈追求,也見證著中國這個東方文明古國不斷走向開放的歷史進程。
xx年10月25日,受北京市人民政府和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組委會授權,北京市規劃委員會面向全球征集xx年奧運會主體育場——中國國家體育場的建筑概念設計方案。
國家體育場是第一個進入建筑設計程序的北京奧運場館設施。據北京市規劃委介紹,國家體育場建筑概念設計競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資格預審;第二階段為正式競賽。截止到xx年11月20日,競賽辦公室共收到44家著名設計單位提供的有效資格預審文件,經過嚴格的資格預審,最終確定了14家設計單位進入正式的方案競賽,他們分別來自中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加拿大、瑞士、墨西哥等國家和地區。
奧運會不僅吸引著世界上最偉大的運動員創造最好的成績,而且吸引著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師創造最偉大的作品,包括世界建筑設計最高獎——“普利茨克獎”得主在內的全球許多最具實力的設計團隊和最有才華的設計師都參與了這次競賽。xx年3月18日,最終參與競賽的全球13家具有豐富經驗的著名建筑設計公司及設計聯合體,將他們理想中的中國國家體育場的壯麗構想送抵北京。13個設計方案中,境內方案2個、境外方案8個、中外合作方案3個。
在隨后的方案評審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關肇鄴和荷蘭建筑大師庫哈斯等13名權威人士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嚴格評審、反復比較、認真篩選,經過兩輪無記名投票,選舉出3個優秀方案,分別是由瑞士赫爾佐格和德梅隆設計公司與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組成的聯合體設計完成的“鳥巢”方案、由中國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獨立設計的“浮空開啟屋面”方案、由日本株式會社佐藤綜合計畫與中國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合作設計的“天空體育場”方案。
在此基礎上,評審委員會又以壓倒多數票推選“鳥巢”方案為重點推薦實施方案。在討論“鳥巢”方案時,共有8票贊成、2票反對、2票棄權、1票作廢。在國際建筑競賽中,一個方案能獲得如此多的共識,應屬少見。
為征求公眾意見,競賽組織單位又將全部13個設計方案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公開展出。展出歷時6天,征得觀眾投票6000余張。其中被中外評委重點推薦的“鳥巢”方案獲票3506張,“浮空開啟屋面”獲票3472張,“天空體育場”獲票3454張,排名前三位。“鳥巢”名列第一,表現出觀眾與評委在相當程度上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