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設計》教學案例
引言
高中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習方式的改變,提倡合作與交流,提倡“做中學”。如何將新課程的理念具體落實在課堂教學中,是教學實踐中值得探討的問題。本人在通用技術課堂內做了一些嘗試,有一定的體驗。
教學內容分析
在學習廣東版教材第二章第一節《了解流程》和第二節《流程的組成與描述》后,學生對流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究竟怎樣進行流程的設計呢?于是根據《普通高中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的內容標準“(3)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5)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或流程的改進設計。”,仍然以《技術與設計2》(廣東版)的第三節《流程的設計》作為教學的主要載體,并參考蘇教版和地質版兩個版本的相關內容展開教學。
流程的設計是對前述流程的基礎知識的運用和為流程改進設計打基礎的,因此這部分知識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一般的設計方法和過程相同,但具體的設計思路有所不同。為了讓學生理解“設計一個流程,一定要對其內在的性質和運作規律了解的較清楚,綜合考慮各相關因素而進行設計”,所以先分析講解一個簡單流程設計案例的全過程,然后讓學生分組親歷一次簡單流程設計――“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藝流程設計”的全過程,并進行相互學習、討論、交流和評價,從而逐步體會和掌握簡單流程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學對象分析
在學生已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認知發展的需要,引導他們從生活中的流程設計案例出發,學習流程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使學生不但走進了生活,拓展了空間,而且還延伸了觀察、想象、思考和創造的空間。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和技術活動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交流討論、協作解決問題和表達的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還可培養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面對技術世界的信心和責任感。
教學目標及分析
1、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
2、能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
3、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
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除了要達到以上目標外,關鍵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1、能分析流程設計中應考慮的基本因素,并畫出流程設計的框圖。
2、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
教學難點
能對生活、生產中的簡單對象進行流程設計。
教學策略
結合學生和生活實際,以大量學生熟悉或易接受的事例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然后讓學生分組親歷一次簡單流程設計的全過程,并進行相互學習、討論、交流和評價,從而逐步體會和掌握簡單流程設計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學媒體運用
電腦多媒體平臺
教學資源準備
1、 教師:提前一周通知學生上網查找有關染布的知識,特別是染布的工藝流程;制作cai課件;準備活動課所需的材料(燒杯、三角架、石棉網、酒精、酒精燈和酒精噴燈、玻璃棒、棉布、毛線、3%的明礬作為媒染劑)。
2、 學生:查找資料;準備蜜桔皮、茶葉等。
教學過程設計
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思路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流程的涵義及其作用、理解了流程中環節和時序的意義,并學會了簡單流程的方框圖的繪制和識讀。那么究竟怎樣進行流程的設計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