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的設計》教學案例
讓學生親歷染布過程的設計,記錄染布的過程和效果,體會流程設計過程中環節和時序對于高效、高質量完成一項任務的重要性。
課堂
研討活動
1、以小組為單位,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由各組成員選派一名代表展示匯報本組的染布的流程和染布的成果。
2、讓學生利用所學的流程設計的知識進行分析評價,特別是解釋清楚為何有的染色后,用清水洗滌時,顏色很容易就洗掉了。進而鞏固和理解影響流程設計的基本因素、環節和時序是流程設計的基本要素、環節和時序決定了流程設計的最終結果。
3、教師以學生研究活動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作必要的引導。
討論
分析
匯報
交流
評價
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能意識到流程設計的重要性。教師以學生研究活動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其中,作必要的引導,建立新型開放的師生關系。
課
后
延
伸
1、要求學生課后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尋找生活中的自己感興趣的流程設計案例,利用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分析其環節和時序,畫出流程圖,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在下節課交付老師。
2、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去參觀幾家印染廠,親自感受流程的設計過程及其重要性。
激發起進一步獲取知識的熱情和培養思維能力、應用知識的能力。
學生的學習活動如何延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要合理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注重課堂學習活動的延續性。
評價
上課前,將學生評價表發給學生(見附表)。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自我評價與小組評價。然后教師收回,完成教師評價部分,再根據學生表現以及完成任務情況填寫總評部分。
學生自評和互評,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激勵。
重視過程性評價,判斷學生當時的學習狀況,為教學提出合理的改進提供依據。強調參與與互動、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本節課以學生活動為主線,以廣東版教材為主,并精選江蘇版和地質版兩套教材中的精華為載體,在教師的引領下達成本節教學目標要求。教學過程不僅僅是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師生平等的對話,及時的答疑,適當的強化,輕松的氛圍,能保證活動這個環節在愉悅中進行。比如:“用植物的色素染布的工藝流程設計”的具體操作過程中,發現有的小組還用葉綠素或花瓣作為染料,有的甚至將幾種色素組合在一起,要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讓學生自己設計流程圖比直接將流程圖告訴學生,然后讓學生進行操作效果要好的多,因為不會束縛學生的思維、扼殺學生的創造性。
另外,活動中的小組人數為有4~6人,人數偏高,因為人數多的小組進行活動,會使教師在課堂上較難控制,活動也難有效的展開,特別是有部分同學由于長期觀望而可能出現課堂內被邊緣化。我想,這是接下來需要認真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最后,我要說的就是在現有條件下,如何實現真正的“做中學”,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很迫切的問題。我一直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非常感興趣,還表示希望經常有這樣的活動。
愿我們與新課程一同成長!
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