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世界中的設計
第二章 (2)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的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稱為人機關系,設計中人機關系要實現那些目標和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是我們下面要討論的問題。
二、設計中的人機關系
學習目標
理解人機關系的含義。
熟悉人機關系在設計中要實現的目標。
了解在設計時如何合理運用人機關系。
一、什么是人機關系?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與身邊的物品發生聯系。當我們使用這些物品時,物品就與人產生了一種相互的關系。這種相互的關系稱為人機關系。人機關系中所指的“機”除了人們通常所說的機器外,還包括各種各樣的工具、儀器、儀表、設備、設施、家具、交通車輛以及勞動保護用具等。還體現為人與環境的關系。
從生活中,找出體現人機關系的例子,并簡單分析人機關系。
【案例分析】
人與門的人機關系
小結:
人走近門,便與門板構成人機關系;人要握住把手,便與門把手構成人機關系;人開門后要通過門,便與門框構成人機關系。
【討論】人與電梯的人機關系有哪些?
【課堂練習】
分析我們所坐和所用的椅子和桌子與我們同學之間的人機關系有哪些?
二、人機關系要實現那些目標?
(1)、高效
在設計中,應把人和機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合理或最優地分配人和機的功能,以促進二者的協調,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案例分析】
鐵鍬的作業效率
1898年美國學者泰勒從人機學角度出發,對鐵鍬的使用效率進行了研究。他用形狀相同而鏟量分別為5kg、10kg、17kg、和30kg四種鐵鍬去鏟同一堆煤,雖然17kg和30kg的鐵鍬每次鏟量大,但實驗結果表明,鏟煤量為10kg的鐵鍬作業效率最高。他做了許多實驗,終于找出了鐵鍬的最佳設計和搬運煤屑、鐵屑、砂子和鐵礦石等松散粒狀材料時每一鏟的最適當的重量。這就是人機工程學過程中著名的“鐵鍬作業實驗”。
砌磚作業試驗
19xx年吉爾伯勒斯對美國建筑工人砌磚作業進行了試驗研究。他用快速攝影機把工人的砌磚動作拍攝下來,然后對動作進行分析,去掉多余無效動作,最終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人砌磚速度由當時的每小時120塊提高到每小時350塊。
在以上案例中,改進那些具體的人機關系而使工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小結:裝載量,形狀,材料,規格,動作等等。
(2)、健康
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不能對我們人的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或者損壞。
(3)、舒適
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我們人在身體和心理上都感到舒適和自然,操作方便。
(4)、安全
在長期操作或使用產品的過程中,不能對我們人的身體造成傷害。
【討論】
除此之外,是否還有人機關系要實現的目標?
三、如何實現合理的人機關系?
合理的人機關系應該達到高效、健康、舒適、安全的目標。如何實現這種合理的人機關系呢?
首先應該明確設計涉及哪些人機關系,其次要考慮這些人機關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