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及其性質》教案
第一課時
[課題名稱]
了解技術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通用技術》課程開設的背景;
2、讓學生了解《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及評價;
3、讓學生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改造大自然而產生的;
4、讓學生了解技術發展史。
[教學重點]
1、讓學生知道技術是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2、理解技術與科學的區別和聯系。
[教學難點]
針對典型的技術案例進行分析:該項技術對個人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計算機網絡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注意問題]
分組學習,以強扶弱,互助學習,共同進步。
[學習時間] 1課時
[教學地點] 多媒體教室
[教學過程]
一、《通用技術》課程開設的背景
1、國際技術教育進展狀況
英國:《國家課程》中就有《設計與技術》課程
要想成功地在明天的社會里與日本、德國及美國競爭,我們需要受過良好教育的、受過良好訓練的、富于創造性的年輕人。假如今天的教育是落后的,那么明天在國際上的表現也將是落后的。——撒切爾夫人(英國首相)
美國:《2061計劃》五大領域中“技術”是其中一方面
“所有這一切使得要讓人們理解并適應現代技術的概念和工作變得尤為重要。從個人的角度,人們可以為自己選擇用于工作或家庭的最好的產品,可以適當地使用和進行操作,在發生故障時能進行排除,從而獲益。從社會的角度,受過教育的公眾會更好地利用各種機會使有關技術利用方面的決策更加理性和負責。”
2、我國基礎技術教育現狀
一直以學校強調學術性的課程,理論性的東西比較多,對技術型的課程開的比較少,特別動手能力強的開的更少,如以前的勞技課也是在課余時間以第二課堂的形式來開設的,這樣一來拉開了我們與其它國家的距離,在我國經常出現先進設備開發出來了,我們購買進來后不會用或功能用得很少。
3、社會發展對新課程的要求
(1)、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一個高速發展、高度發達的國家不僅要有領先的科學,還要有與科學發展相匹配、相協調的技術,同時要求國民具備越來越高的技術素養。這就需要從青少年開始加強技術教育。
(2)、我們的學生生活在科學技術瞬息萬變的時代,不斷變化的新技術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技術課程的開設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他們的終身發展,提高他們應對未來挑戰的能力。
(3)、新課程中的技術教育應既區別于專攻一技之長的職業技術教育,也區別于強調勞動的德育功能加上技能培訓的傳統的勞技課程。它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它的內容需要現代化,需要與國際上發達國家的技術教育接軌。
我國的通用技術立足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立足于“做中學”和“學中做”。它以學生的親歷情境、親手操作、親身體驗為基礎,強調學生的全員參與和全程參與。每個學習者通過觀察、調查、設計、制作、試驗等活動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展。
1、
二、《通用技術》課程的實施及評價
第一章 技術及其性質(2課時)
通用技術開設背景、課時安排、教學評價。
(技術、技術發明、技術創新、設計)
布置分組(4人1組)
第二章 設計的基礎 (3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