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及其性質》教案
作業:讀三視圖制作模型
第三章 怎樣進行設計(5課時)
引入紙橋模型設計
第四章 制作(3課時)
紙橋模型設計
紙橋模型制作
交流、優化、評價
作業:鏡框設計
第五章 設計的交流與評價(1課時)
鏡框
考試(1節)
三、技術的起源
出示一幅圖片人類祖先(光身赤腳)正在思考,介紹人類祖先當時的生活環境:天寒地凍、野獸出沒、食物缺乏、一到晚上只有月亮或星星照明,生活條件極為惡劣。設問:這種自然條件下人類祖先在想什么。
問題一:如何遮身御寒?解決辦法:起先把大片的樹葉串起來穿起來,后來把動物的皮毛穿起來,到織布到現代各種各樣的衣服,從而有了紡織、印染、縫制技術的產生。(配合圖片)
問題二:如何獲取食物?解決辦法:起先從自然界中去獲取,可以食用的果實、樹皮、樹葉、動物等等,后來對一些植物進行了種植,從而有了農作物栽培技術的產生,有一天閃電雷鳴引起森林大火,燒死了一些動物,發現吃起很香,而且很衛生不會生病,從而有了烹飪加工、家畜飼養技術的產生。(配合圖片)
問題三:如何抵御野獸、捕獲野獸?從而有什么樣的技術的產生。(工具制造技術)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技術產生和進步都是起源于人類改變自身生存條件、改造自然的愿望,滿足人類的某些需求。
分析:下列技術主要滿足人類的什么需求?
制陶技術(煮食和存放食物)、攝像技術(保存歷史資料)、建筑技術(解決人類住的需求)、印制技術(印制資料方便交流)
四、技術與科學的關系
我們一般看到技術就會想到科學,“科學技術”是用得比較頻繁的一個詞組,但最早技術起源于人類生存的基本需要,它不以科學知識為基礎。而現代技術則是更多地根據一定的科學原理,實現了人類上天入地的愿望。科學是認識世界,技術是改造世界。科學告訴我們世界是什么樣的,為什么會存在某些自然現象,從而促進技術的進一步發明和創造并改造世界,技術是方法和手段。相反,某些技術發明也促成科學原理的發現。技術和科學是相輔相承,互相促進的。
五、技術的發展及其影響
(一)技術發展史
1、石器時代
距今20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人類的祖先已在使用工具,那些工具只是用石快制作出來的,只起到簡單的作用;到140xx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開始有了比較精細的石頭工具,有了栽種和飼養,人類由游牧生活改變為定居生活,后來隨著冶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從而出現了銅器和鐵器,實現了技術的第一次變革。
2、中國的四大發明
(1)造紙術: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是人類技術史上一件大事。但舊中國在上面寫上的是許多不平等條約。
(2)印刷術:宋朝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現在活字印刷已被電腦排版印刷所代替。
(3)指南針:在航海和航空起著重要的作用。
(4)火藥:點燃后在瞬時能產生極大的威力。中國發明的火藥,外國人把它制成武器來侵略中國。
3、技術的第二次變革是蒸汽機的發明及應用
蒸汽機的發明及應用,促使了第一臺用蒸汽機帶動的火車,大大地推動了世界各國的技術進步和工業發展,使人類進入了現代文明時代。
4、技術的第二次變革是計算機的發明和近十年來高速通信網的發展
計算機是人類歷史上最重大的發明之一,并且導致了的信息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社會。1946年第一臺高速電子管數字計算機發明成功,先后經歷了晶體管、集成電路,到現在的微處理器(286、386、486、586、賽揚、奔騰、迅馳)。20世紀90年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局域網、廣域網、因特網使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主要以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交換技術發展為主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