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的結構
課題:
儋州市長坡中學 陳龔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前后作用及地位
《系統與設計》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 2 》(江蘇教育出版社)。
這單元的內容是有關“系統與設計”中的“系統的結構”的學習,主要內容有“什么是系統”“系統的類型”“系統的基本特性”,要求我們的學生能從應用的角度來理解系統的含義通過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掌握系統的基本特性,學會用整體的、互相聯系的系統的觀點解決問題。
根據學生已經學習的內容和認知特點,我們利用兩個課時來完成本章的教學,讓學生通過對相關系統應用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在應用中理解系統的含義和基本特征,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和動手能力。
2、重點和難點
⑴從應用的角度理解系統的含義。
⑵通過簡單的系統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統的基本特性。
二、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前面已經學習的內容和課程標準要求,我們可以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系統的含義和基本類型。
理解系統的基本特征。
(2)、能力目標:
能對簡單系統的進行應用案例分析。
(3)、態度和情感:
學會用整體的、互相聯系的系統的觀點看待和解決問題。
三、教法:
本章的教學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生活體驗——問題提出――教學內容——案例分析――練習鞏固――總結提升”的模式展開。
在教學中把概念含義的學習置于具體的問題情景當中,通過豐富的案例使學生從生活體驗到理性分析的思維升華過程。同時關注學生能否用不同的語言表達、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想法。
通過富有吸引力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回想和分析具體的生活案例,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學生本著“回想——聯想——猜想”的思維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步步展開,使學生親歷自主探索和思維升華的過程。
四、學法:
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總結,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思維方式,獲得不同的體驗和不同的發展。
五、教學過程:
、、生活體驗及問題情景。
“系統”一詞是一個經常使用的詞匯
各大搜索引擎對“系統”一詞的搜索統計
可是我們仔細想想,好多系統我們似乎看不清,摸不透,有些神秘感!
那么,什么是系統?它有什么特性?
【從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入手,引導學生回想自己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生活經歷,他們是如何理解的,要注意引導學生更多的思考和回憶,要滲透“利用情景學習”的教學設計思想。問題的提出是為了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和興趣!
㈡、教學內容展開。
在我們如何理解系統的含義前,先講兩個故事:
我國古代《申鑒 時事》中記載的有關用網眼捕鳥的故事。
法國雕塑家羅丹關于《巴爾扎克的雕像》的傳說。
【課堂討論】
這兩個故事說明了什么?分別造成了什么后果?
【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去思考和舉例來說明故事體現出來的什么思想】
1、系統的含義:
由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賴和相互制約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
構成系統的三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