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力的合成(通用12篇)

力的合成

發(fā)布時間:2022-11-06

力的合成(通用12篇)

力的合成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guān)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diào)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guān)于平行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guān)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出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chǔ),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與分解的基礎(chǔ)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guān)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chǔ)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  與分解

  教學設(shè)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并引出新課內(nèi)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diào):‘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chǔ)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jié)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jié)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shè)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guān)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jié):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shè)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diào):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三、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nèi)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guān)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研究結(jié)果.

力的合成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guān)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diào)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guān)于平行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guān)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出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chǔ),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與分解的基礎(chǔ)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guān)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chǔ)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  與分解

  教學設(shè)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并引出新課內(nèi)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diào):‘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chǔ)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jié)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jié)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shè)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guān)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jié):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shè)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diào):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三、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nèi)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guān)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研究結(jié)果.

力的合成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guān)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diào)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guān)于平行力的合成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力的合成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guān)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出力的合成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chǔ),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基礎(chǔ)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guān)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chǔ)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  力的合成與分解

  教學設(shè)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并引出新課內(nèi)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diào):‘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chǔ)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jié)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力的合成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jié)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shè)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guān)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jié):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shè)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diào):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三、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nèi)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guān)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研究結(jié)果.

力的合成 篇4

  備課人:李福玲                                 第    周第——課時

  課題6.2力的合成課型

  新授課 

  課標與教材   課標要求:能通過力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認識合力與分力;通過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理解等效的方法;會求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分力的合力。教材分析: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jié)論.最后聯(lián)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重難點分析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guān)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guān)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fā)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qū)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chǔ)上進行實驗.

  學情分析     學生已在第五章學習了力的基礎(chǔ)知識,可以讓學生先對合力有一個感性認識,知道力的效果是合力代換的前提,然后通過最簡單的情況來認識合力大小與方向是怎么確定的。這樣可使學生從一般到特殊初識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認識力的效果;知道合力和分力都是從力的作用效果定義的; 能求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并會判斷方向.過程與方法:經(jīng)歷實驗探究 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新問題的能力和精神。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教學方法與媒體教學方法:實驗觀察法、講解討論法

  教具準備用具:鐵架臺、兩個彈簧秤、大彈簧、刻度尺。

  師      生      活      動      過      程

  復備修改或設(shè)計意圖一、復習提問: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是什么? 2.慣性 3.力的作用效果 二  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jīng)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三  進行新課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 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4 眾多船帆對大船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和發(fā)動機對大船產(chǎn)生的作用效果相同,發(fā)動機所產(chǎn)生的推力就是許多船帆的推力的合力。船帆的推力就是發(fā)動機的推力的分力。5  數(shù)只螞蟻對樹葉的作用效果與一只甲殼蟲對樹葉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甲殼蟲的力是螞蟻力的合力,螞蟻的力是甲殼蟲力的分力。合力:一個力(f)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1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如圖所示,我們把大彈簧的下端固定在鐵架臺上,旁邊立一個刻度尺。現(xiàn)在,我們用一個彈簧秤拉著彈簧使其伸長,同時用另一個彈簧秤通過一根細繩也拉著彈簧使其伸長。這時彈簧受到兩個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們的大小分別從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表示出來。讀出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

  現(xiàn)在,我們用一個力拉彈簧,使它伸長到跟剛才相同的長度,讀出這個拉力f多大?  實驗發(fā)現(xiàn)f= f1+f2  通過實驗可知,力f產(chǎn)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練習:(1)同一直線上兩個向上的力分別是20n和40n,它們的合力是       方向: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兩個力的合力是200n,方向向下,其中一個力的大小是80n,另一個力的大小是      方向是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如上圖所示,我們將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個彈簧秤向下拉彈簧,拉力為f1。用一根細繩拴在彈簧下端的鉤上,用彈簧秤通過細繩向上拉,拉力為f2,此時彈簧伸長。這時我們讀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然后我們用一個力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到同樣的位置,請同學讀出這個拉力f的大小。  實驗發(fā)現(xiàn)f= f1—f2  拉力f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是力f1和f2的合力。實驗告訴我們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1)水桶所受重力是300n,用豎直向上400n的力拉水桶,此時水桶受到合力大小等     n方向     (2)耕地時,馬的水平拉力是n,土地對犁的阻力是1700n,犁受到的合力是  方向     (3)桌面放一個重力為3n的茶杯,桌子對它的支持力是3n,茶杯的合力是       。例  跳傘運動員背著打開的降落傘從空中豎直跳下,它所受的重力和空氣阻力的合力為10n,方向豎直向下。已知運動員和傘具的總重為800n,求運動員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及方向。(三)小結(jié):你學到了什么?練習1、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和f2,若它們沿同一方向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則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為_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若它們沿相反方向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且f1 < f2 ,則這兩個力的合力大小是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 2、用彈簧秤拉著一個物體向上運動,彈簧秤的示數(shù)是10牛,物體的重力是8牛,則物體所受的合力是_________牛,方向___________。 3、重為10牛頓的物體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在物體上放一個100克的砝碼,這時桌面受到的壓力是_________牛。 4、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兩個力的合力一定大于其中較大的一個力 b、  兩個力的合力可能小于其中較小的一個力 c、  兩個力的合力一定等于兩個力的大小之和 d、 兩個力的合力不能為零5、 甲乙兩人共同對放在光滑地面上的一輛小車有力的作用,且這兩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線上,小車受到5n的合力向前運動,其中甲用80n的力拉車,則乙用了多大的力?方向如何?1、有兩個力,f1=20n,f2=50n,則它們合力的大小  (     )   a、一定大于25n            b、一定等于25n   c、  定等于15n            d、可能等于15n   6、起重機用3.5×104n的力吊起重2×104n的鐵塊,求鐵塊受到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作業(yè):書1、2 3題板書設(shè)計:               6.2力的合成一  合力:一個力(f)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 二  同一直線二力的合成1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f= f1+f2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2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f= f1—f2

  教后隨筆

力的合成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guān)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diào)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guān)于平行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guān)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出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chǔ),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與分解的基礎(chǔ)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guān)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chǔ)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  與分解

  教學設(shè)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并引出新課內(nèi)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diào):‘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chǔ)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jié)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jié)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shè)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guān)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jié):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shè)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diào):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三、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nèi)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guān)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研究結(jié)果.

力的合成 篇6

  1.5  一、教學目標1、理解合力與力的合成的概念.2、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3、會用作圖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識求共點力的合力4、初步體會等效替代的物理思維方法二、重點難點1、  運用等效替代思想理解合力概念是本節(jié)思維方式上的一大難點.2、平行四邊形定則是一切矢量所遵循的運算法則,由代數(shù)求和擴充到矢量求和既是知識的跨越,也是概念的延伸,必然給初學者帶來難度.三、教學方法演示實驗、歸納、總結(jié)四、教具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合力與分力關(guān)系模擬演示器、三角板、彈簧秤2個、鉤碼.五、課時:1節(jié)六、教學過程(一)   演示實驗1

  圖a圖b

  將兩個彈簧秤按圖a方式懸掛砝碼,使砝碼靜止,然后用一個彈簧秤懸掛同一砝碼,使砝碼靜止,可見力f產(chǎn)生的效果跟原來f1和f2共同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思考題:力f與力f1和f2之間有一種什么關(guān)系?----效果相同,可以相互替代.(二)概念講授:合力、力的合成一個物體受到幾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與一個力對物體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時,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強調(diào)“等效替代”思想.(三)怎樣求幾個力的合力?演示實驗2:運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完成教材所述實驗.結(jié)論: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f1和f2的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那么,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這兩個鄰邊之間的對角線表示出來,這叫做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解釋共點力: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于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做共點力.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具體應用方法有兩種:1、  圖解法:   (1)兩個共點力的合成:從力的作用點作兩個共點力的圖示,然后以f1、f2為邊作平行四邊形,對角線的長度即為合力的大小,對角線的方向即為合力的方向.    用直尺量出對角線的長度,依據(jù)力的標度折算出合力的大小,用量角器量出合力與其中一個力之間的夾角θ.如圖所示

  圖中f1=50n,f2=40n,合力f=80n .    (2)兩個以上共點力的合成:先求出任意兩個力的合力,再求出這個合力跟第三個力的合力,直到所有的力都合成進去,最后得到的結(jié)果就是這些力的合力.2、計算法先依據(jù)平行四邊形定則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然后依據(jù)數(shù)學公式(如余弦定理)算出對角線所表示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當兩個力互相垂直時,有:        f=√f12+f22tanθ=f2/f1

  例題1:講授教材例題例題2:如圖所示,一個木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共受到三個力即f1、f2和靜摩擦力作用,而且三個力的合力為零,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則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多少?

  解:f1和f2的合力f12=f1-f2=8n,方向向右,又因物體受三力作用且合力為零,故靜摩擦力f=8n,方向向左.若撤去力f1,則木塊受f2作用而有向左運動的趨勢,此時物體受到的靜摩擦力為2n,方向向右,木塊仍保持靜止狀態(tài),木塊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為零.

  (四)合力大小的范圍:運用合力與分力關(guān)系模擬演示器,讓兩個力f1和f2之間的夾角θ由0°→180°變化,可以得到(1)合力f隨θ的增大而減小.(2)當θ=0°時,f有最大值fmax=f1+f2,當θ=180°時,f有最小值fmin=f1-f2(3)合力f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或小于原來的任意一個分力.一般地 | f1-f2    ≤ f ≤ f1+f2(五)矢量與標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并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而沒有方向,遵循代數(shù)求和法則的物理量叫做標量.力、速度是矢量;長度、質(zhì)量、時間、溫度、能量、電流強度等物理量是標量.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它們分別遵循兩種不同的求和運算法則.(六)課堂小結(jié)合力→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七)課外作業(yè)  p14 練習四 (1)、(2)、(3)、(4)

力的合成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guān)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diào)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guān)于平行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guān)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出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chǔ),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與分解的基礎(chǔ)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guān)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chǔ)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  與分解

  教學設(shè)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并引出新課內(nèi)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diào):‘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chǔ)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jié)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jié)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shè)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guān)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jié):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shè)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diào):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三、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nèi)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guān)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研究結(jié)果.

力的合成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實驗演示歸納出互成角度的兩個共點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和科學研究的態(tài)度

  教學建議

  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

  2、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受力分析、通過作圖法確定合力是本章的難點;

  教法建議

  一、共點力概念講解的教法建議

  關(guān)于共點力的概念講解時需要強調(diào)不僅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的力是共點力,力的作用線相交于一點的也叫共點力.注意平行力于共點力的區(qū)分(關(guān)于平行請參考擴展資料中的“平行與分解”),教師講解示例中要避開這例問題.

  二、關(guān)于矢量合成講解的教法建議

  本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歸納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這同時也是本章的重點.由于學生剛開始接觸矢量的運算方法,在講解中需要從學生能夠感知和理解的日常現(xiàn)象和規(guī)律出發(fā),理解合力的概念,從實驗現(xiàn)象總結(jié)出規(guī)律,由于矢量的運算法則是矢量概念的核心內(nèi)容,又是學習物理學的基礎(chǔ),對于初上高中的學生來說,是一個大的飛躍,因此教學時,教師需要注意規(guī)范性,但是不必操之過急,通過一定數(shù)量的題目強化學生對平行四邊形定則的認識.

  由于與分解的基礎(chǔ)首先是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在前面力的知識學習中,學生已經(jīng)對單個力的分析過程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知識的整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練習做好規(guī)范演示.

  三、關(guān)于作圖法求解幾個共點力合力的教法建議

  1、在講解用作圖法求解共點力合力時,可以在復習力的圖示法基礎(chǔ)上,讓學生加深矢量概念的理解,同時掌握矢量的計算法則.

  2、注意圖示畫法的規(guī)范性,在本節(jié)可以配合學生自主實驗進行教學.

  第四節(jié)  與分解

  教學設(shè)計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教師總結(jié),并引出新課內(nèi)容.

  二、新課引入:

  1、通過對初中學過的單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引出共點力、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同時出示教學圖片,如:兩個人抬水、拉纖或拔河的圖片.(圖片可以參見多媒體素材中的圖形圖像)

  2、提問1:已知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F1、F2的大小分別為50N、80N,如果兩個力的方向相同,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教師講解時注意強調(diào):‘描述力的時候,要同時說明大小和方向,體現(xiàn)力的矢量性’)

  3、提問2、進一步在問題1的基礎(chǔ)上提問,若F1、F2的兩個力的方向相反,其合力大小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引導學生得到正確答案后,總結(jié)出“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guī)律: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

  指明:

  (1)、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4、提問3、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時,其合力大小又是多少?合力的方向怎樣?

  教師出示投影和圖片:兩個學生抬水對比一個同學抬水,讓學生考慮:一個力的效果與兩個力的效果相同,考慮一下是否“合力總比分力大”?

  5、教師可以通過平行四邊形定則演示器演示與分解實驗(演示實驗可以參考多媒體素材中的視頻文件);

  演示1:將橡皮筋固定在A點,演示用兩個力F1、F2拉動橡皮筋到O點,再演示用F力將橡皮筋拉到O點,對比兩次演示結(jié)果,運用力的圖示法將力的大小方向表示出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獲得和理解力的平行四邊性法則,在實驗前,教師可以設(shè)計F1、F2的大小為3N和4N,兩個力的夾角為90度,這樣數(shù)學計算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會發(fā)現(xiàn)F1、F2和F的關(guān)系滿足勾股定理,進而得到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教師總結(jié):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線段作鄰邊,作平行四邊形,所夾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

  6、學生可以通過分組實驗來驗證力的平行四邊性定則(可以參考多媒體資料中的視頻試驗):

  試驗器具:一塊方木板,八開白紙兩張,大頭釘若干,彈簧秤兩個,橡皮筋一個,細線若干,直尺兩個,

  學生在教師的知道下,組裝好試驗設(shè)備,進行試驗驗證.

  強調(diào):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彈簧秤的示數(shù))和要作的標記(橡皮筋兩次拉到的同一位置和兩個分力的方向)

  7、教師總結(jié):經(jīng)過人們多次的、精細的試驗,最后確認,對角線的長度、方向,跟合力的大小、方向一致,即對角線與合力重合,力和合成滿足平行四邊形法則.

  8、讓學生根據(jù)書中的提示自己推倒出合力與分力之間的關(guān)系式.

  三、課堂小結(jié)

  探究活動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題目

  關(guān)于“滑輪”問題的研究

  內(nèi)容

  在初中學習的有關(guān)滑輪問題后,對“定”、“動”滑輪作用的理解,尤其是動滑輪的使用時,是否一定省力?研究一下初中的物理課本,在什么條件下,應用動滑輪省力最多?觀察生活中應用滑輪的實例,說出自己的心得,或以書面形式寫出相關(guān)內(nèi)容以及研究結(jié)果.

力的合成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yǎng)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選學內(nèi)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guān)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是選學內(nèi)容,是在前節(jié)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guān)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qū)W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shè)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shè)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jié)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shù)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guī)酌麑W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進行總結(jié):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jié)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力的合成 篇10

  (一)教學目的

  l.理解合力的概念。

  2.掌握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二)教具

  鐵架臺、兩個彈簧秤、大彈簧、刻度尺。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

  二、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見過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很多物體往往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例如,教室里的日光燈受重力和兩條繩索的拉力;你們用的課桌受重力、地面對它的支持力和書本向下壓的力。我們今天學習物體同時受幾個力的有關(guān)情況。

  三、什么是合力

  教師:兩個小孩同時用力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用一個力就能提起來,大人的一個力所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小孩的兩個力同時作用的效果相同。一個同學拉車,另一個同學幫助他推車,此時車受到推力和拉力,但是一個力氣大的同學一個人就可以拉著車前進。力氣大的同學的一個拉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同學的拉力和推力同時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果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所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提水桶時,大人的力叫做兩個小孩的力的合力。推車時,力較大的同學的拉力叫做那兩個同學的推力和拉力的合力。

  三、力的合成

  教師:物體往往同時受幾個力作用。為了分析問題簡化起見,用一個合力代替兩個力就能使問題大大簡化。那么,求兩個力的合力就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例如,兩個小孩提水桶的力分別是F1和F2,F(xiàn)1=50牛、F2=60牛,那么,這兩個力的合力應該多大,向什么方向才能產(chǎn)生和F1、F2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拉車時,拉力F4和推力F3大小分別是100牛和120牛,那么用一個多大的拉力才能產(chǎn)生和F3、F4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

  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也就是說,求F1和F2的合力F,求F3和F4的合力F′都叫力的合成。

  在初中階段,我們只學習力的合成的最簡單的情況,即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四、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條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的合成

  (l)實驗:課本圖8-28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

  (演示并講解)

  我們把大彈簧的下端固定在鐵架臺上,旁邊立一個刻度尺。現(xiàn)在,我們用一個彈簧秤拉著彈簧使其伸長,同時用另一個彈簧秤通過一根細繩也拉著彈簧使其伸長。這時彈簧受到兩個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們的大小分別從兩個彈簧秤的讀數(shù)表示出來。

  (請學生讀出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

  現(xiàn)在,我們用一人力拉彈簧,使它伸長到跟剛才相同的長度,請同學讀出這個拉力F多大?

  (學生讀彈簧秤示數(shù))

  通過實驗可知,力F產(chǎn)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

  教師: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學生練習

  ①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向上的力,F(xiàn)1=20牛、F2=40牛,它們的合力是______,方向______。

  ②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是200牛頓,方向向下。其中一個力的大小是______。80牛頓,另一個力的大小是______,方向______。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教師: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又應該如何合成呢?

  (l)實驗:課本圖8-29,將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個彈簧秤向下拉彈簧,拉力為F1。用一根細繩拴在彈簧下端的鉤上,用彈簧秤通過細繩向上拉,拉力為F2,此時彈簧伸長。

  (請學生讀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

  現(xiàn)在,我們用一個力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到同樣的位置,請同學讀出這個拉力F的大小。

  (學生讀彈簧秤的示數(shù))

  拉力F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是力F1和F2的合力。

  教師:實驗告訴我們,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2)學生練習

  ①水桶所受重力300牛頓,人豎直向上用400牛頓的力拉水桶,此時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牛頓,方向______。

  ②耕地時,馬的水平拉力是2000牛頓,土地對犁的阻力是1700牛頓,犁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牛頓,方向______。

  ③桌上放一個所受重力為3牛頓的茶杯,桌子對它的支持力大小也是3牛頓,茶杯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

  五、總結(jié)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同一直線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同。同一直線上相反方向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方向和較大的力相同。

  六、作業(yè) 

  1.節(jié)后練習。

  2.章后習題7、8。

力的合成 篇11

  摘要:探究式教學特別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問題的全過程,從中獲得體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本設(shè)計從日常現(xiàn)象貼入,設(shè)置情景,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制定計劃,設(shè)計方案進行實驗,在收集數(shù)據(jù)并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假設(shè)并驗證,形成結(jié)論,最后通過集體交流評估,不斷完善方案,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

  關(guān)鍵詞:力的合成 科學探究 --

  1 設(shè)計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提出:“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踐,勤于思考……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本設(shè)計正是從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入手,設(shè)置懸念,激活學生思維,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獲得體驗,猜想并驗證力的合成法則──平行四邊形定則,并運用其解決課前設(shè)置的問題,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2 --

  2.1 科學探究

  引言:三加四等于七大家都知道,那么,若一個物體同時受到作用于其上同一點的3牛和4牛的力,從效果上看,是否相當于對物體施加一個7牛的力呢?即三“加”四等于七嗎?這兩個問題有什么區(qū)別呢?經(jīng)過本節(jié)課的探索大家就明白了。

  2.1.1 貼近生活,提出問題

  大屏幕展示:①兩個同學共提一桶水,兩人手臂間夾角大些省力?還是小些省力?②河岸邊兩隊纖夫正沿河兩岸拉纖。③一條水平繃直的鋼絲,雜技演員一站上去,鋼絲變彎到一定程度……然后,引導學生了解合力與分力及其等效性、力的合成概念,并提出探討的核心問題:合力與分力有什么關(guān)系呢?

  [說明:通過現(xiàn)象及問題的呈現(xiàn),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產(chǎn)生對物理學的親和感,萌發(fā)好奇心,激活思維,產(chǎn)生急于探究的沖動,這是科學探究活動自主順利進行的良好開端。

  2.1.2 制定計劃 設(shè)計實驗

  以兩個共點力合成為例,組織學生集體討論,學生依據(jù)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主要解決以下問題:(見表1)

  [說明:應引導學生圍繞實驗目的設(shè)計方案,明確待測量,選擇器材,設(shè)計操作步驟。使學生體會解決此類問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學生自主設(shè)計、制定方案的能力。

  2.1.3 分組實驗  收集數(shù)據(jù)

  根據(jù)學生設(shè)計的三種不同方案(見表2),分三個大組,每個大組又分若干個小組,進行操作、測量,學生設(shè)計表格,記錄實驗結(jié)果,教師應引導學生分工協(xié)作。

  [說明:三組設(shè)計大同小異,各有其優(yōu)缺點,但具有互補性。對于學生設(shè)計方案的熱情和信心及時給予鼓勵,即使方案有缺陷或不完善,也絕不能簡單地將其統(tǒng)一為某標準模式或方式,否則可能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科學探究中應特別注意保護學生的求新、求異的創(chuàng)造熱情。

  2.1.4 大膽猜想 謹慎驗證

  根據(jù)實驗收集的數(shù)據(jù),學生經(jīng)分析初步發(fā)現(xiàn):力的合成并不是將兩個力簡單相加,合力可能比任何一個分力都小,合力的方向一般也與兩個分力的方向不同。但要直觀地發(fā)現(xiàn)它們滿足平行四邊形還很不容易,這時應引導學生以某組數(shù)據(jù)為例,在同一點分別做出兩個分力及其合力的力的圖示,鼓勵學生科學探究需“大膽猜想,小心驗證”,分析并猜想得到平行四邊形定則,并用其它幾組數(shù)據(jù)進行驗證。

  [說明:猜想盡管帶有一定想象、推測成分,具有偶然性,但它是學生依據(jù)客觀事實和科學理論進行思辨的結(jié)果,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表現(xiàn),也是科學家科學研究中產(chǎn)生的新的想法,新的發(fā)現(xiàn)途徑之一。課堂上應結(jié)合多媒體動畫,向?qū)W生形象展示,啟迪學生思維,做出猜想并驗證,使學生了解猜想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意義。

  2.1.5 交流評估 形成結(jié)論

  在猜想得到驗證的基礎(chǔ)上,a.b.c三組同學間互相交流各自用不同方案得出的結(jié)果,概括總結(jié)出平行四邊形定則,形成結(jié)論。然后分析各組實驗設(shè)計及操作的優(yōu)缺點,提出改進方法,進一步完善方案。在了解矢量與標量的區(qū)別后,明確平行四邊形定則是一切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2.2 回歸生活

  引導學生思考課前大屏幕呈現(xiàn)的問題。先讓學生自己運用所學知識認真思考,必要時小組討論,協(xié)商解決,待學生基本完成后,利用多媒體動畫,直觀清晰地展示出力的合成知識在這些問題中的具體應用。解開這一組謎團后,可讓學生思考:實際中物體往往受到多個共點力,怎樣求多個共點力的合力呢?鼓勵學生課后繼續(xù)探究。

  [說明:通過學生間交流合作,培養(yǎng)集體協(xié)作意識,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不足并完善方案,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在解決了一個問題后,又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科學探究過程就是在不斷解決又不斷提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深入的。最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為其進一步探究留下拓展的空間。

力的合成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yǎng)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選學內(nèi)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guān)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是選學內(nèi)容,是在前節(jié)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guān)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qū)W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shè)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shè)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jié)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shù)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chǔ)上總結(jié):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guī)酌麑W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fā)言的基礎(chǔ)上進行總結(jié):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jié)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力的合成(通用12篇) 相關(guān)內(nèi)容:
  • 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 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 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掌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2、初步運用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解共點力的合力; 3、會用作圖法求解兩個共點力的合力;并能判斷其合力隨夾角的變化情況,掌握合力的變化范圍。...

  • 第六節(jié)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精選2篇)

    (一)教學自的介紹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常識性了解利用平行四邊形求二力的合力。(二)教具二力合成演示器。(三)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同一直線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則是什么?2.同一直線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則是什么?二、新課引...

  • 第六節(jié)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教案(通用2篇)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教學設(shè)計示例(一)新課引入上一節(jié)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

  •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案(通用2篇)

    第五節(jié)重點、難點分析1.合力的概念.理解合力的概念關(guān)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chǎn)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通用12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能力目標1.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

  • 力的合成教案(精選9篇)

    教案示例:教學課題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知道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方法.2.過程與方...

  •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案(精選6篇)

    (一)教學目的l.理解合力的概念。2.掌握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二)教具鐵架臺、兩個彈簧秤、大彈簧、刻度尺。(三)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什么是力?2.力產(chǎn)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二、新課引入教師:我們見過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

  •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通用15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能力目標1.培養(yǎng)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chǎn)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

  •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通用11篇)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能力目標1.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2.培養(yǎng)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目標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yǎng)學生...

  • 力的合成教案

    教案示例:教學課題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知道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力的合成.(3)知道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方法.2.過程與方...

  • 談“力的合成”的探究式教學設(shè)計

    摘要:探究式教學特別注重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問題的全過程,從中獲得體驗,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本設(shè)計從日常現(xiàn)象貼入,設(shè)置情景,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制定計劃,設(shè)計方案進行實驗,在收集數(shù)據(jù)并分析的基礎(chǔ)上,提出假設(shè)并驗證,形成結(jié)論,最后通過...

  • 力的合成與分解

    ──最后幾個問題的處理河南省洛陽機車中學常城【教學內(nèi)容】高一《物理》第一冊第一章第六節(jié)“力的分解”。【教學過程】師:第一章靜力學我們已經(jīng)基本結(jié)束了,還剩余幾個小問題,借此機會,我們共同討論一下。...

  • 力的合成預習導學提綱

    1、 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學習方法:仔細研讀教材22頁2、 合力與分力有什么的關(guān)系?學習方法:a、做一個簡單的實驗,(1)把一袋牛奶上掛兩個測力計,用兩只手分別拿著一個測力計保持測力計豎直,讀出兩個測力計的示數(shù)。...

  • 高一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批网站免费观看 | 日本久久高清视频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首JN | 一区影视 |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 玩护士睡老师勾搭女下属 | 日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 国产微拍精品一区一再猛点 | 日韩免费一级片 |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 在线爱爱 | 国产性夜夜春夜夜爽1A片 | 么公的好大好硬好深好爽视频 | 中国国语对白高潮A片 | 欧美人与性动交CCOO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秒开 | 特级小箩利无码毛片 | 久久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日本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 | 亚洲专区免费 |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亚洲午夜无码极品久久 | 蜜臀AⅤ永久无码精品 | 久草视频福利 | 国产日韩综合一区二区性色AV | 日本少妇做爰全过程二区 | 岛国av在线免费观看 | 最近中文字幕日本 |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精彩视频在线 | 五月精品夜夜春夜夜爽久久 |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喊 | 国产AV天堂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免费不卡 |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国产一级特aa特黄蜜臀视频 | 欧美100集久久久 |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大师 | 亚洲日本欧美天堂在线手机版 | 国产99热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