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通用11篇)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7
(一)教學自的
介紹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常識性了解利用平行四邊形求二力的合力。
(二)教具
二力合成演示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同一直線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則是什么?
2.同一直線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則是什么?
二、新課引入
教師: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三、進行新課
1.演示實驗
教師:照課本圖8-32甲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答;大約是6牛頓)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答: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教師: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F與這兩個力F1和F2是什么關系呢?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這個實驗,可以看出,上述的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的合力都是成立的。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這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0°時,兩個力變為同一條直線上同方向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這兩個力的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夾角增大到180°時,這兩個力變為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合力等于二力之差。所以,上一節我們所學的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問題是今天所學的知識的特殊情況。
四、例題
大小分別為30牛頓和40牛頓的兩個力互相垂直,求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們用作圖法解決有關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問題。
從一個公共的作用點分別做力F1和F2的圖示,這兩個力互相垂直。以F1=3牛和F2=4牛,這兩個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從力的作用點做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這條對角線即是合力F的圖示。從圖中可以量出,合力F=5牛。
(四)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較難,初中學生學習確有一定困難。根據教學大鋼的要求,只要求學生對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有所了解,只了解采用平行四邊形法則畫出分力和合力即可。重點還應放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問題。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8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三)總結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常識性了解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
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培養靈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選學內容.教材首先通過實驗使學生定性地認識到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力大小小于二力之合,大于二力之差.合力的大小隨二力間的夾角的改變而改變.兩個力互成角度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簡單定性地講述一下這個知識,使學生有所認識,對分析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有關問題,使學生認識力是一個有方向性的量,力的合成不能簡單地用加減法來處理,是有好處的.
教法建議
本節是選學內容,是在前節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二力互成角度時合力的情況.只作定性研究.主要是做好課本中的演示實驗.
關于合力大小隨二力夾角而改變,最好演示一下.同時舉出實例來說明,可以仍用兩人拉車的例子來說明.
用平行四邊形法求合力的方法,可向學生作簡單介紹.這有助于學生認識這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設計示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10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二力合成演示器、投影儀、交互式動畫
教學設計示例
(一)新課引入
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二)新課教學
1.演示實驗
參照課本中的演示實驗中的第一步,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本知識點的教學可使用交互式動畫輔助教學.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上面的實驗,可以看出,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合力的方法是成立的.
用投影儀將交互式動畫投影到屏幕上,找幾名學生親自拖動鼠標,改變兩個力的夾角,觀察它們的合力大小如何變化,合力與分力的夾角如何變化?
最后教師在學生觀察、發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兩個力互成角度時,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和.當兩個力的夾角增大到 時,合力就等于兩個力之差.因此可以說,我們在上節所學的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是這里所學知識的特殊情況.
(三)總結
教師可適當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力的合成的方法,例如三角形定則等.
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篇11
(一)教學自的
介紹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常識性了解利用平行四邊形求二力的合力。
(二)教具
二力合成演示器。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同一直線上同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則是什么?
2.同一直線上反方向二力的合成法則是什么?
二、新課引入
教師:上一節我們學過了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但是物體受到的力大多不在同一直線上,而是互成角度的。例如,兩個人在打夯時,他們用來提夯的力是互成角度的。那么,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又該如何合成求它們的合力呢?
三、進行新課
1.演示實驗
教師:照課本圖8-32甲請兩位同學分別用彈簧秤向不同方向把橡皮繩拉長到某一長度,記錄兩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
(學生操作,教師沿著拉力的方向做出力的圖示)
再用一個彈簧秤代替剛才的兩個彈簧秤拉橡皮繩,即用一個力F代替F1和F2兩個力的共同作用,記錄彈簧秤的讀數和拉力的方向。
(教師演示并畫圖)
2.分析實驗
(1)力F1和F2的合力大約多大?
(答;大約是6牛頓)
(2)合力F和兩個力F1和F2比較,合力F比F1和F2之和大還是小?比F1和F2之差呢?
(答:F比F1和F2之和要小,比F1和F2之差要大)
3.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方法
教師: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力F與這兩個力F1和F2是什么關系呢?
以F1和F2的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可以表示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改變兩個力的夾角重做這個實驗,可以看出,上述的用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來表示它們的合力都是成立的。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它們的合力小于這兩個力之和,大于這兩個力之差。這兩個力的夾角減小時合力增大。當兩個力的夾角減小到0°時,兩個力變為同一條直線上同方向的,合力等于二力之和。這兩個力的夾角增大時,合力減小,夾角增大到180°時,這兩個力變為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合力等于二力之差。所以,上一節我們所學的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問題是今天所學的知識的特殊情況。
四、例題
大小分別為30牛頓和40牛頓的兩個力互相垂直,求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我們用作圖法解決有關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問題。
從一個公共的作用點分別做力F1和F2的圖示,這兩個力互相垂直。以F1=3牛和F2=4牛,這兩個力的圖示為一組鄰邊做平行四邊形,從力的作用點做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這條對角線即是合力F的圖示。從圖中可以量出,合力F=5牛。
(四)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較難,初中學生學習確有一定困難。根據教學大鋼的要求,只要求學生對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有所了解,只了解采用平行四邊形法則畫出分力和合力即可。重點還應放在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