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通用12篇)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7
第五節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8
(一)教學目的
l.理解合力的概念。
2.掌握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二)教具
鐵架臺、兩個彈簧秤、大彈簧、刻度尺。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二、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見過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很多物體往往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例如,教室里的日光燈受重力和兩條繩索的拉力;你們用的課桌受重力、地面對它的支持力和書本向下壓的力。我們今天學習物體同時受幾個力的有關情況。
三、什么是合力
教師:兩個小孩同時用力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用一個力就能提起來,大人的一個力所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小孩的兩個力同時作用的效果相同。一個同學拉車,另一個同學幫助他推車,此時車受到推力和拉力,但是一個力氣大的同學一個人就可以拉著車前進。力氣大的同學的一個拉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同學的拉力和推力同時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所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提水桶時,大人的力叫做兩個小孩的力的合力。推車時,力較大的同學的拉力叫做那兩個同學的推力和拉力的合力。
三、力的合成
教師:物體往往同時受幾個力作用。為了分析問題簡化起見,用一個合力代替兩個力就能使問題大大簡化。那么,求兩個力的合力就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兩個小孩提水桶的力分別是F1和F2,F1=50牛、F2=60牛,那么,這兩個力的合力應該多大,向什么方向才能產生和F1、F2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拉車時,拉力F4和推力F3大小分別是100牛和120牛,那么用一個多大的拉力才能產生和F3、F4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
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也就是說,求F1和F2的合力F,求F3和F4的合力F′都叫力的合成。
在初中階段,我們只學習力的合成的最簡單的情況,即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四、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條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的合成
(l)實驗:課本圖8-28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
(演示并講解)
我們把大彈簧的下端固定在鐵架臺上,旁邊立一個刻度尺。現在,我們用一個彈簧秤拉著彈簧使其伸長,同時用另一個彈簧秤通過一根細繩也拉著彈簧使其伸長。這時彈簧受到兩個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們的大小分別從兩個彈簧秤的讀數表示出來。
(請學生讀出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
現在,我們用一人力拉彈簧,使它伸長到跟剛才相同的長度,請同學讀出這個拉力F多大?
(學生讀彈簧秤示數)
通過實驗可知,力F產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
教師: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學生練習
①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向上的力,F1=20牛、F2=40牛,它們的合力是______,方向______。
②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是200牛頓,方向向下。其中一個力的大小是______。80牛頓,另一個力的大小是______,方向______。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教師: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又應該如何合成呢?
(l)實驗:課本圖829,將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個彈簧秤向下拉彈簧,拉力為F1。用一根細繩拴在彈簧下端的鉤上,用彈簧秤通過細繩向上拉,拉力為F2,此時彈簧伸長。
(請學生讀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
現在,我們用一個力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到同樣的位置,請同學讀出這個拉力F的大小。
(學生讀彈簧秤的示數)
拉力F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是力F1和F2的合力。
教師:實驗告訴我們,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2)學生練習
①水桶所受重力300牛頓,人豎直向上用400牛頓的力拉水桶,此時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牛頓,方向______。
②耕地時,馬的水平拉力是2000牛頓,土地對犁的阻力是1700牛頓,犁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牛頓,方向______。
③桌上放一個所受重力為3牛頓的茶杯,桌子對它的支持力大小也是3牛頓,茶杯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
五、總結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同一直線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同。同一直線上相反方向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方向和較大的力相同。
六、作業
1.節后練習。
2.章后習題7、8。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 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例3 一根木頭一人扛起來比較費勁,如果兩個人一人扛一頭則可以比較輕松的扛起來,但效果是相同的.
以上同學們舉的實例都非常對,這里所說的效果相同,在物理學中我們叫它等效,也可以叫等效代替,在學習物理中建立等效的觀念十分重要.下面我們用實驗來進一步研究這個問題.
教師向學生介紹實驗儀器,并開始下面的實驗:將一根彈簧掛在支架上,彈簧后邊用一塊白紙板襯托.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伸長一定的長度,其指針指在一定的位置,用筆在白紙板上標上記號.換用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彈簧指針指在同一位置.實驗前讓同學注意觀察指針所指示的位置.實驗結束后教師講解并提出問題.可配合將實驗過程制成圖,用投影打出.如圖所示
將一個物體掛在彈簧下,說明這個物體對彈簧施加了一個力的作用.將兩個物體掛在彈簧下,這兩個物體分別對彈簧施加了力 和 .彈簧伸長說明了什么?
說明力作用在彈簧上,使彈簧的形狀發生了變化.
掛一個物體和掛兩個物體彈簧的伸長量是什么關系?說明了什么?
彈簧的伸長量相同,說明一個力作用在彈簧上與兩個力共同作用在彈簧上產生的效果相同.
一個力(F)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 和 )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F)就叫那兩個力( 和 )的合力.求兩個力的合力叫二力的合成.
在講解中要求同學注意,合力不是力的和,在后面的研究中同學們會逐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請同學們列舉一個物體受兩個力作用的事例,前邊舉過的事例也可以重復.(學生邊舉例,教師邊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以便于分析)
【例1】 一個人在前面拉車,另外一個人在后邊推車.
【例2】 兩個人共同提一桶水.
【例3】 房頂上的吊燈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和電線的拉力.
以上這些事例如果要分類的話可以分成幾類?
有兩個力互成角度的,也有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的.
在一條直線上的力有方向相同的,有方向相反的.
在上面這些事例中,最簡單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我們先來研究同一直線上的二力合成問題.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同一直線、方向相同,另一種是同
直線方向相反.請同學們首先根據日常生活中的經驗猜想一下,這兩種情況合力的大小和方向與兩個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什么關系?
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請同學說出自己的猜想,教師把同學猜想的大意寫在黑板上.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看書上兩個實驗示意圖和相關說明,看完后親自完成這兩個實驗;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學生看書,然后開始實驗,教師在同學中間巡視并進行指導,實驗結束后提問.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合力的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及方向與這兩個分力是什么關系?
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那個力相同.
在完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提問:兩個小孩共同提一桶水,每個人都對水桶施加了一個力,大人一個人提一桶水,她對水桶如果施加的是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如果他們提的是同一桶水,那么大人施加的力和兩個小孩施加的力的效果是否相同?
[學生]效果相同.
[老師]兩個小孩子所用力的合力的大小與大人施加的力的大小是什么關系?
[學生]相等.
[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大人所用力的大小是否等于兩個小孩所用兩個力的和?
[學生]不等.
[老師]為什么?
學生今天我們研究的是同一直線上的兩個力的合成,這兩個小孩施加的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不能用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規律來研究這個問題.
(三)總結、擴展
今天我們研究同一直線二力合成的方法,這一方法就不能用來研究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問題.互成角度的兩個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用力 和 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就是它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兩個小孩提水桶問題為例,用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出它們的合力)實際上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問題,是互成角度二力合成的特殊情況,課本第六節就是這方面的內容,同學們感興趣可以先看書自學,然后我們再一起探討.
探究活動
【課 題】 實驗分析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
【組織形式】 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
用一些測量工具(至少要多個彈簧秤)探究同向合力和反向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備 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10
(一)教學目的
l.理解合力的概念。
2.掌握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二)教具
鐵架臺、兩個彈簧秤、大彈簧、刻度尺。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什么是力?
2.力產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關?
二、新課引入
教師:我們見過的物體都受到力的作用,而且很多物體往往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例如,教室里的日光燈受重力和兩條繩索的拉力;你們用的課桌受重力、地面對它的支持力和書本向下壓的力。我們今天學習物體同時受幾個力的有關情況。
三、什么是合力
教師:兩個小孩同時用力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用一個力就能提起來,大人的一個力所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小孩的兩個力同時作用的效果相同。一個同學拉車,另一個同學幫助他推車,此時車受到推力和拉力,但是一個力氣大的同學一個人就可以拉著車前進。力氣大的同學的一個拉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同學的拉力和推力同時作用的效果相同。
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兩個力共同作用所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
提水桶時,大人的力叫做兩個小孩的力的合力。推車時,力較大的同學的拉力叫做那兩個同學的推力和拉力的合力。
三、力的合成
教師:物體往往同時受幾個力作用。為了分析問題簡化起見,用一個合力代替兩個力就能使問題大大簡化。那么,求兩個力的合力就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例如,兩個小孩提水桶的力分別是F1和F2,F1=50牛、F2=60牛,那么,這兩個力的合力應該多大,向什么方向才能產生和F1、F2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拉車時,拉力F4和推力F3大小分別是100牛和120牛,那么用一個多大的拉力才能產生和F3、F4共同作用的相同效果呢?
求兩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也就是說,求F1和F2的合力F,求F3和F4的合力F′都叫力的合成。
在初中階段,我們只學習力的合成的最簡單的情況,即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四、同一條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1.同一條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的合成
(l)實驗:課本圖8-28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
(演示并講解)
我們把大彈簧的下端固定在鐵架臺上,旁邊立一個刻度尺。現在,我們用一個彈簧秤拉著彈簧使其伸長,同時用另一個彈簧秤通過一根細繩也拉著彈簧使其伸長。這時彈簧受到兩個向上的拉力F1和F2,它們的大小分別從兩個彈簧秤的讀數表示出來。
(請學生讀出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
現在,我們用一人力拉彈簧,使它伸長到跟剛才相同的長度,請同學讀出這個拉力F多大?
(學生讀彈簧秤示數)
通過實驗可知,力F產生的效果跟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F是F1和F2的合力
教師: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和,方向跟這兩個力的方向相同。
(2)學生練習
①同一條直線上兩個向上的力,F1=20牛、F2=40牛,它們的合力是______,方向______。
②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是200牛頓,方向向下。其中一個力的大小是______。80牛頓,另一個力的大小是______,方向______。
2.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二力的合成
教師: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又應該如何合成呢?
(l)實驗:課本圖829,將彈簧的上端固定在鐵架臺上,用一個彈簧秤向下拉彈簧,拉力為F1。用一根細繩拴在彈簧下端的鉤上,用彈簧秤通過細繩向上拉,拉力為F2,此時彈簧伸長。
(請學生讀出拉力F1和F2的大小,并記錄彈簧伸長到的位置。)
現在,我們用一個力拉彈簧,使彈簧伸長到同樣的位置,請同學讀出這個拉力F的大小。
(學生讀彈簧秤的示數)
拉力F的作用效果跟拉力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所以力F是力F1和F2的合力。
教師:實驗告訴我們,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大小等于這兩個力大小之差,合力的方向跟較大的力方向相同。
(2)學生練習
①水桶所受重力300牛頓,人豎直向上用400牛頓的力拉水桶,此時水桶受到的合力大小等于______牛頓,方向______。
②耕地時,馬的水平拉力是2000牛頓,土地對犁的阻力是1700牛頓,犁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牛頓,方向______。
③桌上放一個所受重力為3牛頓的茶杯,桌子對它的支持力大小也是3牛頓,茶杯受的合力大小是______。
五、總結
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我們可以用一個力代替這幾個力共同作用,其效果完全相同,這個力叫那幾個力的合力。已知幾個力,求它們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同一直線上同方向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和,方向相同。同一直線上相反方向的二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二力大小之差,方向和較大的力相同。
六、作業
1.節后練習。
2.章后習題7、8。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合力,什么是二力的合成.
2.會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并會判斷方向.
能力目標
1.培養觀察能力
通過觀察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的實驗使學生明確實驗中應觀察什么現象,并由此分析出這些現象說明什么問題.進而認識到觀察物理現象應首先明確觀察目的,并根據觀察目的明確觀察什么,觀察的各現象之間有什么關系,這些現象是如何說明所要觀察的問題的.
2.培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能計算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確定合力的方向,能已知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及其中一個力,求另一個力的大小和方向.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質.
通過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的圖示,培養學生欣賞線條美的能力.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先通過“提水”和“推木箱”兩個實例說明兩個力產生的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叫做那兩個力的合力,引出求合力的問題.接著研究兩個力沿同一直線作用在物體上這種最簡單情況下求合力的問題.通過 “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和“研究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的兩個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演示實驗,得出結論.最后聯系實際,應用知識分析兩個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法建議
教學中要注意從合力產生的效果與兩個分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來使學生認識合力.然后說明二力的合成就是求兩個力的合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合力的概念,還可以再補充其他的事例,例如,兩個人拉著一輛車勻速前進.也可以用一個人來代替這兩個人拉著這輛車勻速前進,后面一個人對車的拉力就是前面兩個人對車的兩個拉力的合力.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合力的概念.
理解合力的概念關鍵是要讓學生認識兩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和一個力產生的效果相同.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除利用課本中的例子以及補充其他事例之外,可以通過實驗進行定量的研究,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能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并進而自己分析生活中相關事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合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力之和,而是等效代替.
2.同一直線上同方向的二力合成,同一直線上反方向的兩個力的合成.
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情況很多,首先應組織、啟發學生通過討論認識各種形式的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實例,使學生對兩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的問題有感性認識,然后對這些事例進行分析,區分不同類型,進而明確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課本中安排的實驗.
對于同一直線上同方向與反方向二力的合成問題,在進行實驗前可以讓學生思考,兩個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能會怎樣,在猜想的基礎上進行實驗.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示例
(一)導入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一個人用力推一個物體或者提起一個物體時如果力氣不夠,這時再過來一個人幫忙則往往會達到目的,但是如果換一個力氣比較大的人,他一個人也可以達到目的.這時我們就說一個人經過努力達到的效果與兩個人相同,今天我們就來專門研究這樣的問題.
(二)新課教學
1.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請同學們舉出生活中的實例說明一個人用力作用的效果與兩個人共同用力作用而產生的效果相同.
學生討論并舉例
例1 兩個小孩一同努力可以提起一桶水,一個大人就可以提起來.
例2 一個人拉一輛車拉不動,再有一個人在后邊推就可以把車推動,如果一個力氣大的人一個人就可以拉動.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篇12
北師大版《7.5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教學設計
教學課題
第五節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幾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用一個力來代替,這個力就是那幾個力的合力. (2)能舉例說明什么是力的合成. (3)知道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同和相反的兩個力的合成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探究實驗假設的驗證來培養學生對物理 現象的歸納總結能力. (2)通過總結出同一直線上兩個力合成的方法,初步認識等效替代的科學研究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合力的一些事例和實際的實驗操作,體會到團結合作、交流互助的重要性. (2)培養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探究認識同一直線上二力合成的情況.
教學難點
合力在力的作用效果上的等效替代性.
儀器材料
彈簧測力計、橡皮筋、細線、圖釘、木板、白紙
教學方法
實驗小探究,實踐活動,歸納總結課時安排1
板書設計
第五節 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一、合力: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注意:1.“幾個力”必須是同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力. 2.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又一個力. 3.合力的實質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幾個力. 大小:f合=f1+f2二力同向二力反向方向:與f1、f2同向大小:f合=|f1 -f2|方向:與較大力同向二、實驗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設計
學生活動設計
1.創設情景,理解合力 (1)播放視頻:幾十只螞蟻挪動一只昆蟲.展示圖片:幾十人才拖動一物體,而一只大象就能拖動了. 師:幾十只螞蟻作用的力的效果如何?幾十個人干的活能用一只大象來代替,說明什么呢? (2)師:如果一個力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3)師:請大家舉例說明對合力的理解. (4)注意:1.“幾個力”必須是同時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的力. 2.合力并不是物體受到的又一個力. 3.合力的實質是“等效力”,它可以代替那幾個力. 觀察現象,思考前后作用效果. 生:幾十個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和大象提供的一個力的作用效果是等效的. 生:得兩個女同學抬的礦泉水桶請體育委員一個人拎起來. 理解合力是針對同一物體所受的某幾個力說的;理解合力不是指簡單的總和,而應從力的作用效果來判斷.2.實驗探究: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1)演示實驗:把一個50克的鉤碼豎直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伸長一圈;掛上兩個50克的鉤碼,彈簧伸長兩圈.現在彈簧受到鉤碼作用的兩個向下的力,這兩個力的合力情況如何呢?即用一個多大的何方向的力可以來代替呢?(嘗試掛上一個100克的鉤碼時,彈簧也正好伸長兩圈) (2)展示圖片:一圖中兩小孩分別同向拉車和推車,一圖中兩小孩反向拉車. (3)師:你覺得這兩種情況下合力情況如何呢? (4)師:請按書上步驟進行實驗,并作好記錄. 同一直線上二力f1/n f2/nf/n 同向反向 希望了解合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 發現同一直線上力的合成有兩種情況:同方向和反方向.提出問題:這兩種情況下,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是怎樣的? 生:同向的相加,反向的相減. 進行實驗,記錄數據.過程中注意保證力在同一直線上. 3.總結歸納: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成方法(1)師:從實驗探究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呢?(提醒要注意合力的大小,也要注意合力的方向, 大小:f合=f1+f2二力同向二力反向方向:與f1、f2同向大小:f合=|f1 -f2|方向:與較大力同向歸納得出: (2)實驗中你有什么其它的發現嗎? 生:沿同一直線作用的兩個同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不變,大小是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和;沿同一直線作用的兩個反方向的力,其合力方向與其中較大的力的方向一致,大小是這兩個力的大小之差. 生:用三個彈簧測力計同一直線上拉皮筋能研究三個力的合力情況.4.交流討論:生活中合力知識的運用 師:你知道合力知識在各個方面的運用嗎?例如體育活動中,建筑上,動物世界里?(可展示一些圖片)生:拔河;懸索橋;螞蟻搬家……
課后作業
練習冊相應內容
教學反饋
(1)對同一直線上二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學生很容易接受,但對探究實驗的步驟卻需要理解,比如為什么要把皮筋都拉到同樣長度(o點),說明還是要強調理解合力的實質是從力的作用效果來看的. (2)做實驗過程中,學生在擺弄儀器時能提出一些深入的問題,象同直線三個力的合成問題,不在一直線上時二力合成問題.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