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20 Humour教案
4、聽力理解:為有效地進行聽前信息預測、建立信息差,同時增加一個梯度、適當降低第一個聽力練習的難度,在聽之前,讓學生先觀察六幅插圖、思考三個問題(who ,where, what)。在做第二個聽力練習時,為培養學生作聽力筆記的習慣,要求學生寫下關鍵詞。根據《新課程標準》(實驗稿)和高考對聽力理解的要求,在進行下一步學習之前,我提出以下兩個問題:1. where are the child and his/her grandmother talking? 2. how did the grandmother feel while telling the story? 以訓練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產出性語言活動“在聽的基礎上說和寫”是本節課的難點,為降低難度,同時也為在聽、說和寫之間有一個合理的過渡和銜接,我設計了“聽寫關鍵詞”這一環節。
5、講述故事:為增強興趣性,增加參與面,采取了自講、互講、競講等多種形式。
6、看圖寫作:學生快速、流暢地寫下該故事,注意兩點:1)動詞時態;2)交待時間的短語。把語言輸出性的寫和語言輸入性的聽有機地結合,以寫的形式對聽力學習進行鞏固和反饋,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專注地參與到聽力活動中來,增強學習的成就感,提高學習實效。
第二課時 說
一、教材簡析: “口語”(speaking)部分要求學生學習一些常見的表達意愿和談論計劃的用語,并在此基礎上,通過自編對話以培養學生正確、熟練地運用相關表達法,提高說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語言知識;表明意向、談論計劃的表達法。
2、語言技能:聽的技能:1)能聽懂對話的主旨大意;2)能聽辨出相關的細節;3)能聽寫出文章中特定的句子;說的技能:1)能熟練運用所學表達法來表明意愿、談論計劃;2)能用簡單的英語采訪馬戲團小丑、戲劇演員等;3)能就本單元相關話題表達看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熟練掌握表達意愿和談論計劃的表達法,并且在此基礎上,正確、合理地使用它們來談論相關的話題。由于中國學生對馬戲團小丑的角色了解得不多,學生對本部分的六個問題的回答可能有些困難。為解決此一教學難點,可以在上本單元(本節課)之前,組織學生觀看有關馬戲團小丑表演的影片,或者提供一些相關的閱讀材料。
四、課時結構
為達成上述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材料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時時間分配如下:聽8分鐘,語言學習5分鐘,機械性操練10分鐘,有意義操練12分鐘,交際性操練10分鐘。
五、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用聽說法、交際法、活動法、歸納法、合作學習法等。多媒體輔助教學(錄音機和幻燈片)
六、教學流程
1、聽力理解:本節課對應于原教材的對話課。聽說是對話課的主旋律。雖然本節課定位為語言輸出性的說,但是說是離不開作為語言輸入性的聽的,這是因為:1)通過聽,學生可以提高和改進他們的語音語調;2)通過聽,學生可以感知新語言知識的用法。這個用法既包括意義層面、結構層面,也包括語音語調層面。唯有通過聽,學生才能感知外國人是如何說這些句型和結構的。聽力練習活動的設計遵循了自上而下(topdown)的理解原則,即先讓學生理解大意(讓他們回答:what is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兩個問題),再回答細節性問題(如: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job of a comedian?),最后聽寫下記者所提的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