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和空間的旅行》學案
本文是如何體現科普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的
準確的知識介紹和豐富大膽的想象是本文的一大特點。作者在介紹時間和空間旅行的知識時,列出了一些確切的數字,使讀者在獲取大量的知識中,體會到了作者的嚴謹。同時尊重科學,又不拘于科學,作者以其豐富的常識和大膽的想象,拓開思維的空間,探索宇宙,預測未來,為讀者展開一幅深遙無邊的宇宙畫面,既汲取科學知識,又神游科學殿堂,受到一種精神上的浸染。
自學指導——按要求篩選主要信息
篩選信息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按要求篩選主要信息及相關表層信息。
1.閱讀前兩部分內容,篩選出下列信息:
(1)什么是空間旅行?
(2)要進行空間旅行,為什么速度問題成為主要障礙?
2.閱讀“加快速度”部分,在文中篩選出下列信息:
(1)理論上怎樣將速度提高到光速?
(2)作者設想了哪些為飛船提供足夠推力的方法?
3.閱讀最后一部分“時間旅行”。 篩選出下列信息:
(1)什么是時間旅行?
(2)什么是時間膨脹?時間膨脹現象發生的主要條件是什么?
(3)時間膨脹對于空間旅行的意義是什么?
(4)為什么說時間膨脹為探索人類能力所不能及的宇宙提供了方法?
4.重點閱讀“時間旅行”部分,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語句,篩選隱含信息。
(1)第四部分第三段寫到時間膨脹“是一種時間旅行”,而第四段又假定“時間膨脹的現象不是時間旅行”,兩種判斷是否矛盾,為什么?
(2)能“看到過去事物”這一推斷依據是什么?能看到地球的過去的原理是什么?
(3)為什么看到過去事物這種現象不是時間旅行?
能力訓練
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膨脹( )( ) 侏羅紀( ) 炫目( )
2.依次填入下列橫線上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
①即使以光速旅行,也只能到達 星系中的幾百個恒星。
②地球上已經歷數代滄桑,文明已經多次興衰,冰期出現又 多次。
③到達冥王星需要68XX年,相當于最早的文明時代 至今的年數。
a.臨近 消逝 持續 b.鄰近 消逝 延續
c.臨近 消失 持續 d.鄰近 消失 延續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
a.踩油門以每小時60英里的時速行駛,我們要用半年的時間才能到月球。
b.1947年,美國飛行員查理斯•耶格爾首次突破聲音,以超過每小時670英里(1078公里)的速度飛行。
c.即使我們能夠以光速或接近光速旅行,旅行范圍也限于我們在有生之年可進行探索的星體。
d.半人馬星座離地球約4.2光年,即從地球到半人馬座,約需要4.2年。
4.下列這段文字所缺的語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
。這一現象叫時間膨脹。
①對隨光一起旅行的任何物體和人員來說,時間慢了下來。②并非只有時鐘減慢,化學反應和生物過程也減慢了。③運動物體接近光速會出現令人費解的現象。④這是愛因斯坦的狹義論的部分內容,利用原子鐘進行的實驗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