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經濟知識
12.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價值規律表現形式的理解。價值規律是通過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表現出來的。a、d表述片面;c觀點錯誤;正確答案為b。
答案:b
13. 解析:海爾依靠產品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在國際競爭中取勝,意味著產品在同等條件下包含著更多的勞動時間,而且具有很高的質量,能夠得到人們的青睞,這說明價格不僅由價值決定,而且受供求關系影響,a是正確選項。b、c、d表述錯誤。
答案:a
14. 解析:通貨緊縮時經濟發展不景氣,生產下降,產生失業現象。c是正確選項,其他選項不準確。
答案:c
15. 解析:一臺數碼相機標價5 000元,這表明貨幣是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把商品的價值表現為價格。b項正確,其他選項不準確。
答案:b
16. 解析:貨幣能夠由符號代替,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c是正確選項。a表述錯誤,紙幣不屬于觀念貨幣;b、d不符合題意。
答案:c
二、非選擇題
1. 解析:“物美價廉”體現了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關系。“物美”是消費者對商品使用價值的要求;“價廉”是消費者對商品價值的要求。在“物美”的同時,要求“價廉”,這是因為商品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個別企業的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可能實現“物美”和“價廉”的統一。
答案:(1)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物美價廉”是商品兩個基本屬性的反映。
(2)商品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不同商品生產者所耗費的時間不同,個別勞動時間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在競爭中就處于有利地位,因此,具有相同使用價值的商品,價格可能不同。
(3)人們在選購商品時有可能找到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理想結合點,選購“物美價廉”的產品。
2. 解析:第一設問,價格由價值決定,受供求關系和紙幣發行量的影響。分清決定作用和影響作用。第二設問,價格競爭直接影響生產者的利益,這就要求不斷地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能給消費者帶來一定實惠,對于整個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答案:(1)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一是商品的價值。價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決定價格。二是供求關系。
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供過于求價格下降。三是受紙幣的發行量的影響。紙幣的發行量
超過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從而引起紙幣貶值,物價上漲。
(2)第一,直接影響商品生產者的經濟效益,能夠促使商品生產者改進技術,改善經營管理,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二,使消費者購買商品支出減少,直接獲得利益。第三,促使整個國民經濟優化經濟結構和資源配置,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