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和社會公平》教學設計
1、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采取哪種分配方式?為什么?
學生回答
闡述理由:
a店老板的分配方式不能激發應聘者的工作積極性,每天的工資是固定的,所以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導致工作效率低下。
b店老板的分配方式能夠調動應聘者的工作積極性,在利益的驅動下,能刺激工作者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工作者在更短的時間內推銷出更多的學習軟件。
教師抓住學生所說的“工作效率”,進行設問:
什么是效率?
板書:
(一)效率與公平
學生回答:
效率的含義:經濟活動中投入與產出的比率,它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我們講提高效率就是以最小的資源消耗獲得最大的收益。
思考第二個問題:
1、如果你是應聘者,你更愿意到哪家店工作?為什么?
學生回答
由學生的回答總結出:
(1)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有重要影響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生產積極性,那么就會提高效率,促進生產的發展;反之,則會降低效率,阻礙生產的發展。
(2)一般來說什么樣的分配方式有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
當一個人的報酬與他的貢獻相掛鉤時,就會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如果一個人的報酬與他的貢獻不掛鉤時,就會挫傷一個人的工作積極性。
材料展示
你選擇在b店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了解了以下情況:
一套學習軟件市場價是500元,而包括各方面的成本總共才300元,而從300元轉化為500元的過程絕大部分是通過你的努力才得以實現的。但是b店的老板卻輕而易舉就獲取凈利潤200元,你辛辛苦苦推銷一套軟件才獲得10元的傭金,老板的收益 是你的19倍。
你認為這公平嗎?你還愿意干下去嗎?
那么什么是公平呢?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1、公平主要指收入分配中的公平。主要表現為收入分配的相對平等,允許收入差異的存在。這個差異是怎樣的?
2、從公平含義看b店老板和你的收入差異公平嗎?(不公平)還愿意干下去嗎?(不愿意)因此
3、公平的收入分配的意義
有助于協調人們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
有利于實現經濟的發展
有利于社會和諧和穩定
引導:
在我國收入分配中既要講效率又要求公平,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和解決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呢?下面我們來探究第二個問題:
板書
(二)正確處理效率與公平的關系
我們看圖片。(大鍋飯的圖片)
這是我國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吃大鍋飯的圖片,它告訴我們當時我們實行什么樣的分配制度?(平均主義)的特點是什么?他把中國帶進富裕了嗎?學生(略)
師:那么這樣的平均主義,這樣的沒有效率的公平有意義嗎?學生(略)那么 我們要怎樣的公平?學生(略)要提高效率就要采取怎樣的分配方式?如果只講效率又會導致怎樣的結果呢?學生(略)
師:好,請個同學總結效率和公平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學生回答
板書:
1、效率與公平的辯證關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的貧窮。
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的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當然他們之間也有矛盾。
那么我們國家對于“效率與公平”問題是如何作出選擇的?把什么放在第一位?
板書:
2、 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