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復習學案
【例1】 年9 月25 日,我國成功地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f 型火箭將神舟七號飛船送人太空預定軌道。這一壯舉主要說明( )
a .實踐的客觀性 b .實踐的能動性 c .實踐的歷史性 d .實踐的社會性
【例2】號稱中國股市散戶第一人的楊百萬說,股市是沒有圍墻的社會財經大學,只有留級和重讀,永遠沒有畢業生。這告訴我們 ( )
a.真理是客觀的 b.認識具有無限性、反復性 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d.有些事情是人們不能認識的
【例3】下列詩詞中,與“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a.朱門幾處耽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b.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c.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d.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XX年12月18日,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卮4-5題:
【例4】改革開放首先是思想的解放,真理標準的討論推動了當時思想的解放,為改革開放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以下對真理的認識正確的有( )
a.真理是客觀見之與主觀的活動 b.真理同謬誤相比較而存在,相斗爭而發展
c.真理是客觀的,即真理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客觀的
d.真理向前邁出一步就會變成謬誤,因此說真理與謬誤沒有絕對的界限
【例5】從“發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從“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關注社會公平”。黨的xx大對發展觀、公平觀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表明( )
a.真理會隨著時間地點的變化而不斷改變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c.人們對同一確定對象的認識,真理不止一個 d.真理與謬誤的界限是相對的
【例6】從1962年開始,以美國為代表的多個國家前后十多次發射了火星探測器。1997年美國“火星探路者”號發回火星表面有遠古水痕的照片,XX年美國“奧德賽”號發現火星北極區域可能含有大量“冰凍水”。XX年美國“鳳凰”號第一次“觸摸和品嘗”到火星上的水,這對于多年來以找水為主要思路的火星探測來說,具有里程碑意義。這表明( )①實踐是一種直接現實性的活動 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主要標準 a. ①②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例7】英國作家惠茲里特說:“一個除了書本以外一無所知的純粹學者,必然對書本也是無知的。”與這句話蘊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還有(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④“讀有字的書,不如去讀生活這本無字的大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