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生產與經濟制度
材料二:《中國統計信息報》報導,權威部門預測,到XX年,我國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將發展到3000萬戶,就業人數將達到5000多萬,擁有資產達億元,它們的工業產值可占全國工業總產值的20%左右,商品零售額占社會商品零售額的30%左右。
(1)兩則材料體現了我國在經濟上形成了一種什么結構?為什么會形成這種結構?
(2)怎樣看待材料一所述“浙江現象”中的國有經濟?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1—5:bcaab 6—10:abccc 11—15:ddbcc 16—20:daadc 21—25:acdab 26—30:dbcca
二、非選擇題:
1.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反作用于生產!胺堑洹睍r期的旅游、餐飲、交通運輸等受到沖擊,我國經濟建設受到干擾,不利于內需的擴大,從而不利于經濟發展。而與此同時,“非典”卻刺激了傳媒、電信、醫藥、汽車等行業的市場需求,出現新的消費熱點和消費趨向,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內需,拉動經濟發展。
所以說危機中蘊含著新的發展機遇。
2.體現了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公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因此非公有制經濟可以入股國有企業并取得控股地位。體現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多樣化,可以是國有獨資,也可以實行股份制等形式,在股份制企業中,國家可以鞏固,也可以參股。題中國有企業改造為股份制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提高資本的運作效率。
3、(1)①發展公有制經濟,必須努力尋找能夠極大地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制實現形式。股份制是社會化大生產的產物,可以作為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②股份制企業,如果國家和集體控股,則具有明顯的公有性。③股份制成為公有制經濟的主要實現形式,可以增強公有制經濟的活力,提高企業和資本的運作效率;擴大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增強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2)①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產業可以有所差別。第二,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在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國有經濟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有質的提高。調整國有經濟布局,退出一般競爭性行業,收縮戰線,加強重點,可以更好地發揮其主導作用,并且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空間。②堅持公有制為主體,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符合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兩者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不能把兩者對立起來。多種所有制經濟完全可以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總之,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會影響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4.(1)①兩則材料共同說明我國形成的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②從根本上講是由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決定的。我國現階段生產力發展不平衡和多層次性的國情決定的。是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符合三個有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