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規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教學設計
(展示課件)
(教師根據課件逐步進行分析)由此可見,商品的價格會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當商品供過于求時,賣者和賣者就會展開競爭,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當商品供不應求時,買者和買者就會展開競爭,商品的價格自然會漲。
由于經濟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生產、分配、交換、消費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所以真正反映供求變化與價格變動之間關系的圖示應該是:
(展示課件)
所以說,供求影響價格,價格影響供求。價格與供求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然而,即使供不應求,一輛普通自行車的價格再漲,也不會比一輛汽車的價格高;即使供過于求,一臺彩電的價格再降,也不會比一臺普通收音機便宜。這又是為什么呢?最終決定商品價格的因素是什么?
(二)價值決定價格
下面大家一起看一張圖片。(手機圖片)
這部手機初看起來很普通,跟大家平時見過的好像沒有什么兩樣,但我把它拿出來展示就肯定不是一部普通的手機了。猜猜看它的售價是多少?(學生猜測)
它的價格是120萬美元,差不多等于960萬元人民幣。
為何它能賣這么高的價錢呢?關鍵就在于它的用材。(該機機身兩側分別使用了25顆鉆石,手機的導航鍵周圍也鑲滿了碎鉆,而且其他手機部件均使用了鉑金以及純銀等名貴材料。)大家都知道,鉆石、鉑金、純銀等都是比較貴重的東西,數量稀少且生產工藝復雜,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才能完成。也就是說生產這部手機所花費的勞動時間要比普通的手機多得多。根據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一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那么這部手機的價值量自然就比普通的手機要大得多,當然這部手機的價格就成了天價。
由此可見,雖然供求會影響商品價格的漲跌,但商品的價格最終還是由價值決定的。價值規律有兩個要點,這就是第一點: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一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教師展示手中的一部普通手機)同學們,現在我手中也有一部手機,如果你擁有一部幻燈所展示的天價手機,用我的手機和你的交換,你愿意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引出下一個話題)
你們不愿意交換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你們覺得這樣換你們會吃虧,因為你們知道: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這正是價值規律的第二點內容。
(三)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和表現形式
綜合上述分析,請同學們一起總結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
1.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
2.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
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有兩個方面,它們之間又有什么聯系呢?理解這個問題應從兩個角度上把握:一是側重從生產領域角度講商品價值量的形成和決定;二是側重從流通領域角度講價值量的實現。只有通過流通領域的交換,商品的價值量才能實現。如何實現呢?必須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所以,這兩方面內容密切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