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面對市場經濟教學案3
【分析點撥】
(1)必要性: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的弊端。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又需要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局限性。市場機制和國家的宏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宏觀調控將貫穿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我們自始至終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同時要根據不斷變化的經濟運行情況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要注意克服市場本身的缺陷。加強和改善國家的宏觀調控,要自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
(2)緊迫性:XX年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存在著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情況,造成生產資料供應和糧食供求緊張、價格上漲、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協調、長遠發展。當前宏觀調控所取得的成就還是初步的、階段性的。
(3)重要性:只有正確處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和加強宏觀調控的關系,才能克服市場調節的弊端,才能既保持經濟發展的活力,又保持經濟運行的平穩,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協調、快速、健康發展。
(4)主要目標和手段
宏觀調控是指國家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調節和控制。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
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宏觀調控的手段主要包括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三種手段各有所長,各具特色,三者相互聯系、相互補充,共同構成宏觀經濟調控手段的體系。從運用手段上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從而發揮宏觀調控的總體功能。
二、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背景材料】
XX年10月8—11日,中共xx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會議的內容有:聽取和討論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報告;審議通過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建議》全面分析了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眼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了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指導方針和重大戰略部署,是指導今后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XX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XX年是實施規劃的開局之年。會議提出XX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強調,XX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的精神實質,就是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切實轉入科學發展的軌道。
【分析點撥】
科學發展觀是用來指導發展的,其精神實質是要實現經濟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以下幾點是科學發展觀對發展的基本要求。
(1)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注重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機遇,保持經濟持續較快的發展。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和社會的主要矛盾決定的。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就是發展。
經濟發展不能片面追求速度,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著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把經濟增長的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