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必修1第九課第二框《依法納稅》
(1)
(2)
前提條件
經濟地位
稅法要有規定。(前提條件)
結合探究問題,理解“直接”、“最終”意思。
前“民”后“民”、根本利益一致,結合財政支出與作用理解。
偷稅與騙稅的主要區別。
由于稅收具有強制性,所以,違反稅法必須受處罰。
社會責任感、主人翁意識。
權利與義務統一
探究小結:
1、納稅人與負稅人的區別與聯系?
2、為什么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它要求我們怎么做?
探究練習:
一、單項選擇:
1、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納稅人作為交納稅款的主體:( )
①必須是自然人②必須是法人③由稅法來規定④由企業或個人的經濟地位來決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納稅人與負稅人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下列對二者關系理解正確的是:( )
a.納稅人是稅款的交納者也是實際承擔者
b.負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
c.當通過一定途徑將稅款轉嫁他人負擔時,納稅人就是負稅人
d.負稅人是實際或最終的稅款承擔者,納稅人不一定是負稅人
3、甲公司偽造賬簿隱瞞巨額銷售收入,少繳稅款巨大;乙公司用偽造證件等手段,把自己的普通公司變為高新技術企業,從而享受了國家的稅收優惠。甲、乙兩公司的行為是: ( )
a. 偷稅 b. 甲為偷稅,乙為騙稅 c.騙稅 d.甲為欠稅,乙為偷稅
二、不定項選擇:一漫畫中某企業面對上級部門,企業利潤是1000萬元,面對稅務部門是10萬元,這“可變數字”現象告訴我們( )
a.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 b.在經濟生活中應提倡誠信
c.偷稅是納稅人用欺騙手段獲得國家優惠的行為 d.企業是否誠信經營關系到企業成敗。
三、辨析題:公民納稅,國家受益。
四、案例分析:某酒店老板在稅務機關追查假發票時,不僅不配合檢查,而且采取藏匿、轉移等手段逃避檢查,更嚴重的是該老板還伙同工作人員打傷了兩名稅務檢查人員。有關部門責令其停業整頓,老板受到法律懲處。
請回答:(1)老板的行為屬于違反了稅法的什么行為?是如何體現的?
(2)對老板的處罰說明了稅法的什么特征?
(3)上述案例對我們有什么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