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稅與納稅
是指納稅人以 、 等手段,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 拒絕接受稅務機關檢查, 、
、 稅務人員等
注意:這些行為都是違法行為和不道德的行為,但不一定是犯罪行為
四、深化拓展
1比較稅收的三個特征:
特征 ①稅收的強制性 ②稅收的無償性 ③稅收的固定性
含義 稅收依靠國家的政治權力而強制征收;征稅必須有法律依據,納稅人必須依法納稅,否則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國家取得的稅收收入不需要返還給具體的納稅人,也不需要對納稅人付出任何代價。 是指在征稅之前就通過了法律形式,預先規定了征稅對象和征稅數額之間的數量比例,不經國家批準不能隨意改變。
關系 三者緊密聯系、不可分割: (請圖示)
稅收的 要求具有 ,
是 的保障。
稅收的 和 又決定了它必須具有 。
2、增值稅與個人所得稅比較:
(1)增值稅:
①增值稅含義:增值稅是以生產經營中的增值額為征稅對象的一種稅。
②納稅人:在我國境內銷售貨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勞務以及進口貨物的單位和個人。
③計算:增值稅=銷售額╳稅率—上一環節已繳稅金。
④增值稅特點作用:可以避免對一個經營額重復征稅,防止前一生產經營環節企業的偷漏稅行為。有利于促進生產的專業化和體現公平競爭,有利于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2)個人所得稅:
①個人所得稅含義:國家對個人所得征收的一種稅。按應稅項目不同,分別實行超額累進稅率和比例稅率。實行超額累進稅率,納稅人所得越高,稅率越高;所得越低,稅率越低。
②納稅人:在我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外取得所得的個人;在我國境內無住所而又不居住或者居住不滿一年,從我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
③作用:個人所得稅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調節個人收入分配、實現社會公平的有效手段。
3、納稅人與負稅人的區別
(1)納稅人:是稅法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也稱為是納稅主體。從法律角度劃分,納稅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兩種。
(2)負稅人:是指實際承擔稅款的單位和個人。
(3)消費者不一定是納稅人,但一定是負稅人。
4、公民怎樣增強依法納稅意識:①增強義務意識,公民在享受國家提供的各種服務的同時,自覺依法誠信納稅。②公民要增強權利意識,增強對國家公職人員及公共權力的監督意識,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關注國家對稅收的征管和使用,對貪污和浪費國家資財的行為進行批評和檢舉,以維護人民和國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