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冊知識點總結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只有提高經濟效率,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社會財富,才能實現社會公平沒有效率作為前提和基礎的公平,只能導致平均主義和普遍貧窮。
②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只有給勞動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權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發勞動者發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的積極性。
③實現效率與公平的正確結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
3、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含義。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①效率優先,實質是發展生產率優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高為首要目標。
②兼顧公平,指社會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2)如何體現: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匱乏。發展經濟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提高資源利用率,同時,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分配的結果能促使人們奮進,使社會具有生機和活力。
(3)如何貫徹這一原則:
①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和個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帶動地區和個人致富,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懸殊;既要落實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帶后富。
③要正確處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關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將個人收入與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貢獻掛鉤,充分調動人們參與社會財富創造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經濟效益。在由國家參與的再分配中,要加強政府對收入分配的調節,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得締非法收入。通過完善稅收,通過完善稅收和社會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實現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課、國家收入的分配
考點三、財政及其作用
1、財政收入與支出
2、財政收入
3、財政收入的影響因素:財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經濟發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約是其主要因素。
4、財政支出:財政支出是國家對集中起來的財政資金進行分配和使用的過程。通過財政資金的分配,國家的職能才得以實現,也就是說財政支出是政府實現職能的物質條件,財政支出的狀況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財政收支平衡與財政赤字:財政收入和支出的對比,不外有三種情況:收大于支,存在節余;支大于收,出現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國家財政預算和決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狀態,它表明國家籌集的財政資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財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況幾乎不存在。
③財政收支平衡,是指當年的財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節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財政赤字,是指當年的財政支出大于財政收入的部分。財政赤字意味著要靠借債過日子,財政赤字必須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
7、財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辦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十課、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考點一、市場配置資源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
①資源配置是由資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無限性,這一矛盾決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種多樣的,永無止境的,但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產某種產品的資源增加,用于生產其他產品的資源就會減少。為了盡量滿足多方面的需要,社會必須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