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傳統到現代教案
②20世紀70年代末之后,美術創作出現了哪些變化?
18.學生閱讀、分析、回答。
19.教師總結。
20.教師展示年畫《陽春白雪》、《趕火車》以及《豐衣足食圖》,請同學們結合教師的分析與教材的內容,分別指出這些作品中的現代性因素是如何體現出來的。
21.請同學們分小組討論,并且回答。
22.教師總結: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傳統的美術門類,它與傳統的習俗有關。但是在現代社會中,年畫也出現了很多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繪畫的表現內容、主題、形式和技巧上。
23.對本課內容進行簡要的總結。
第2課時
1.復習導入:檢查學生“活動建議二”的完成情況,教師有針對性地加以適當的補充和總結。
2.點出本課主題:西方美術的“現代化”。
3.完成第47頁的“思考與交流”。對比現實景象和凡•高的繪畫,引導學生理解凡•高繪畫的特點:形體夸張變形;色彩鮮艷強烈;短促的筆觸;主觀化的構圖處理。
4.展示塞尚的《靜物》,請學生憑自己的感覺比較這幅畫跟印象派(如教材第41頁莫奈的《日出•印象》)的聯系和區別,了解塞尚繪畫的特點:色彩沉穩;形體被概括成接近抽象的幾何形;構圖具有構成性特征。
5.學生觀察畢加索的《亞威農少女》,閱讀教材中的相關內容,并比較這件作品與塞尚《靜物》的聯系。(注:《亞威農少女》中的塊面分割實際上受到塞尚的啟發。)
6.學生分組分析圖片和進行討論:
第一組:《吶喊》;
第二組:《舞蹈》;
第三組:《構成》和《灰色的樹》;
第四組:《l.h.o.o.q》;
第五組:《永恒的記憶》。
閱讀教材中的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① 作品屬于哪個流派?
② 表現的是什么內容?
③ 表現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④ 你看了這畫有什么感覺?
⑤ 它跟傳統繪畫有什么區別?
⑥ 各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同學發布討論結果,教師加以評點。(注:評點《吶喊》時可以聯系城市環境和工業社會的孤獨感這個主題。)
7.完成第48頁的“思考與交流”。(注:這件作品叫《空間的連續的獨特形體》,實際上是表現一個人跑動的樣子,未來派試圖用靜止的媒介表現運動,所以人被塑造成了一堆充滿運動感的抽象塊面。)
8.引導學生理解教材關于《下樓梯的裸女第2號》的個案分析,完成“活動建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