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信息規劃與組織》教學設計
學習結果的行為指標:
知識與技能:
1. 能恰當地利用信息冗余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2. 了解多媒體作品開發工作流程;
3. 掌握多媒體信息規劃和組織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
1. 體驗規劃多媒體作品的過程;
2. 體驗組織多媒體信息的基本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 學會欣賞多媒體作品,感受多媒體信息對于有效表達和交流的意義;
2. 形成團結協作的意識。
重點與難點:
重點:多媒體作品開發工作流程,多媒體信息規劃和組織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難點:信息冗余,多媒體信息規劃和組織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教學環境:多媒體網絡教室,有投影儀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
相關的一些資源共享到學生機上;學生分組,相鄰的四個同學為一組。
一、多媒體信息綜合運用的魅力
導入:演示多媒體作品《詩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意境優美的作品欣賞中,體驗多媒體信息對多重感官的調動作用。
設問:1. 這個作品的主題是什么?
2. 作品中包含的信息類型有哪些?
3. 試著說說你對這個作品的感受(評價一下這個作品)。
教師評價:
小結:無論是片頭、界面的制作,還是背景音樂和朗誦配音的選取都非常的優美,為學習者營造一種適合詩經學習的意境。因此,作品中包含的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都是為主題服務的。
二、多媒體信息中的信息冗余
選取作品中詩章朗誦部分的某一首欣賞。設問思考:為什么在文字的基礎上,還要配上意境古畫,配樂朗誦?做這么多工作是為什么呢?
(學生甲:眼前呈現的是優美的畫面,耳邊傳來的是意境悠遠的配樂,再聽著韻味十足的朗誦,學習古詩也變成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了。
學生乙:就算是有很多生字,也可以跟著他的朗誦毫不費力的讀出來。
學生丙:……)
教師評價:大家說的很好。作品中采用大量的意境古畫和配樂朗誦就是為了營造一種適合詩經學習的意境,使無聲的文字變得有聲有色,讓學習者印象深刻,引導學習者盡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小結:在利用多媒體進行交流的時候,我們會同時采用文本、圖像,音頻,動畫表達同一個對象或觀點,這就是信息冗余。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恰當利用信息冗余能夠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夠增強作品信息傳播和交流的效果。
三、多媒體作品開發工作流程
給出作品開發的計劃表(附1),讓學生按照圖5-1劃分和補充流程。
(小組討論,活動。按照教材提示把進度部分分成三個環節并補充后兩個環節)
《詩經》多媒體作品開發計劃表
創作主題
詩經賞析
課題組成員
甲,乙,丙,丁
組長
甲
創作目的
《詩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部分。我們創作此課件,旨在用多媒體的表現形式讓《詩經》以更為鮮活的形象呈現在讀者的面前;為學習者、愛好者提供一個豐富的學習研究平臺;在這其中,去領略《詩經》的神韻,陶冶審美情操,觸摸那時歲月,激發對勞動、人民、生活的熱愛之情,遙望戰爭、徭役、奢華……引導讀者以思辨的眼光去評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