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教學案例分析
布置作業(yè) 1、下次上機將p72頁的第6題完成。2、 預習第六節(jié)建立圖表。 1、鞏固知識2、 預習
[信息資源及工具的應用]
1、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技術信息》(必修)第三章“表格數(shù)據(jù)的處理與分析”第五節(jié)“統(tǒng)計分析數(shù)據(jù)”。
2、三個幫助視頻文件。
3、 網(wǎng)絡資源:
[教學后記]
1、該課的特色之處
① 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
② 設置了一個情景:老師擔任高一年級組長,,學生擔任高一各班班主任,班主任根據(jù)年級組長的任務要求用excel統(tǒng)計分析本班成績,使學生在操作任務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數(shù)據(jù)篩選、數(shù)據(jù)排序、分類匯總的基本操作。
2、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反饋,他們認為在指定的任務下學習更容易掌握知識,而且認為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他們真正覺得學有所用。
2、本課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嘗試。
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有如下意義。
①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源于興趣與需求。而任務來自學生日常的學習、工作、娛樂,是他們的興趣、好奇及需求所在,學習的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jù)已有的認知結構,自己掌握學習進度和主攻方向,完成相關知識的建構。
② 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任務驅動模式是一種問題推進式的教學模式,所有的教學內(nèi)容都蘊涵在任務之中,讓學生通過問題解決來主動建構起概念、原理及方法等。任務驅動方式下學生必須學會發(fā)現(xiàn)疑問,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設想解決的各種可能方案,并探究解決的方法,才能完成任務。
③ 合作學習,擴展學生的思維方法
任務驅動使學生有更多的討論溝通機會。學生可以相互討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得以展現(xiàn),學生之間的觀點、方法得以交流。學生可對照別人的觀點審視自己的觀點,這種相互作用可以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
④ 因材施教,解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任務驅動可以適應不同程度的學生。由于任務是開放性的,對于接觸計算機較少的學生,可以完成任務中最基本的部分。而對于接觸計算機較多的學生,他們可以在任務完成的情況下,繼續(xù)拓展。另外,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小組,使學生能夠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學生之間互為老師。這樣一次課下來,所以的學生都有收獲,每個人都有成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