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h中的“路徑運動”──讓思維串起來
理清主線,將主線定為:“動起來”→添加引導層→編輯引導線→深入、拓展。
學生在操作過程涉及問題有:放大鏡工具、鉛筆工具、橢圓工具、圖層應用等應用。雖說是種類繁多,且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但若讓學生自主嘗試、帶著問題處理、帶著目標摸索,基本上也都能處理好。在學生處理過程中,當學生遇到操作難點時,教師不妨充分鼓勵同學間相互合作、共同摸索、共同探討,以期達到解決問題目的。筆者從中深刻體會到:在我們教學過程中,有時候缺少的是“相信學生”。
認真串聯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學習過程設計、構造出一系列操作性強的“思維引導任務”。通過引導學生對問題不斷思考、以探究形式讓學生在解決處理過程中掌握好知識、技能和方法。
(五)教學手段
1.啟發式(思維串聯)
啟發式學習手段能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和問題思考的積極性,是一種在教學過程中常采用的有效教學方式。本課堂課的教學設計采用的便是典型的啟發式教學模式。
在課堂中用多個問題將學生思維串聯在整個教學課堂中,突出了學生思考的主動地位,引導學生不斷地在解決問題同時,主動地發現新問題,在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素養水平。
2. 實踐法
信息技術課堂均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室,一方面是為上好信息技術課提供了硬件保證,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很方便地應用諸如演示法教學,但如果一味追求這種方式,雖然學生接受容易,但往往也極易遺忘。信息技術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若能將學生實踐、探究發現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的話,或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經過摸索最終找到解決問題途徑。另外,學生有了充足的上機實踐的時間和機會,教師也可以更加注重學生個體的上機實踐操作。學生在信息技術操作素養方面個體差異性較強,更多的關注將使得學生的個體發展也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3. 互動交流式
以學生的探索活動為主體,以教師點撥為主導,以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智力為中心,以優化教學過程、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動腦為核心,進而輻射到動口、動手、動筆等諸多互動因素,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從而引導學生發現新知。
(六)教學過程
1.“動起來”(包含復習)
在上一節課內容的學習,我們了解并學習了flash動畫制作中幾種較簡單變化(移動、縮小、放大、顏色變化、透明度的變化、旋轉變化),利用這些簡單變化我們做了一些簡單應用,如:電影中鏡頭旋轉效果、四季更迭(樹的色彩變化)。大家知道種種絢麗的效果,實際上只是簡單地利用了“補間動畫”,并在補間動畫基礎上稍做改變完成的,其原理是一致。
現在,在我給大家準備的素材庫中有小車、大汽車、坦克。大家可以選擇其中一輛,讓它開起來……(復習上節課內容:“補間動畫制作”,讓學生在操作中回顧“補間動畫制作”過程需注意的三個要素:兩個關鍵幀;創建“補間動畫”;起點“關鍵幀”及終點“關鍵幀”位置的調整)。
從大家做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同學讓小車走了一條直線,現在如果我們給小車的運動加個條件,希望小車沿著我們舞臺轉一周,大家看看可不可以做到?(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