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h中的“路徑運動”──讓思維串起來
要不要在新增加的圖層上畫上路徑(復制上去就可以),新圖層屬性也被修改了,能更改成正常圖層嗎?(學生相互協調、合作。)
總結:
在路徑運動中,想運動“無極限”,我們只要去設置好所需要運動的路徑,就可以做出任意的運行軌跡。比如:螺旋行軌跡、彈跳路徑(學生相互協調、合作)。
4. 學生拓展
鼓勵學有余力學生去嘗試完成。
(1)投籃;
(2)過山車;
(3)走特殊路徑,如走“w”字形路徑、做螺旋行軌跡、走彈跳路徑等(示例)。
5. 投影展示及點評學生作品
6. 作品評估
教學準備:
(1)準備教學相關矢量圖片,位圖圖片等教學素材。
(2)多媒體教學、“極域”電子教室、投影儀等設備。
(3)開通班級ftp服務,以備學生交作業和教后效果評估。
(七)教學評價
本節是一節操作性較強的課,教學評價將圍繞著學生作品是否達到教學目的及要求進行。評價方式直接通過展示學生作品來進行,激勵學生并促進學生興趣。
(八)教學反思
1. 教師教學要貼近學生學習和生活。本節課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難度并不深,并且很多學生都對flash很感興趣,之前已經學習過“補間動畫”了,且學生反饋效果不錯,所以這節課我準備讓學生主動來摸索解決問題,完成“路徑運動”教學。一方面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所謂:“授之以魚,更授之以漁”。
2. 用思維引導來教學是一種嘗試,但并不是所有課堂都適合,本節課內容中知識點線索清晰,目標明確,加上之前有較好基礎,本堂課教學目的主要以激勵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為主。
3. 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讀懂教材,吃透教材,深入領悟教材內涵,分析并理清楚各條思維線索。
4. 教師要注重課堂的控制能力,充分發揮語言的感染能力。要通過活潑生動、幽默的語言,將自己的活力釋放出來,從而帶動學生,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氣氛。保證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主導地位,同時也讓學生的活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
5. 信任學生、鼓勵合作探究
信息技術教學應更多側重于對學生能力鍛煉的培養。以鍛煉學生的操作速度和思維邏輯性。許多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老覺得時間不夠用,就是平常缺乏對學生能力的信任,缺少這方面的專門訓練。
6. 內容飽滿、突出主線
本節課是一節普通的操作課,但通過讓學生活動內容的擴充,使本節課不但內容更豐富了,而且學生的興趣也給調動起來了。總體感覺主線單一、明確,但在這條主線的牽引下,學生自主探究、摸索所涉及的內容卻比較廣,比如:放大鏡工具、鉛筆工具、橢圓工具、圖層應用等應用。也只有讓學生主動操作,才能使學生把握其中的規律。教師在課堂要多次用思維來暗示、引導,使之讓學生自始至終不偏離課堂教學計劃。